吳東榮
眾所周知,我國的高等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當中發展最緩慢的部分,而且也是教育體系中規模偏小的一部分。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一直維持在5%左右。在那個年代,上大學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有人說上大學是“百里挑一”的事情。顯然,這對于一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的國家來說,這樣一種高校招生規模跟社會和經濟發展速度是不相適應的。從1999年開始,我國實行了“高校擴招”政策,自此開始,我國正式提出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逐步過渡為“大眾化”教育,隨后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越來越大,學生數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1]。
統計顯示,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為630多萬,招生數量達670萬,整體在校生人數突破3000萬的大關,在校生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學生的教育工作是高校辦學的中心環節,包括思想教育、文化素質教育;也包括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所采用的各種設施等,這些都是良好教育質量的基本保證。沒有良好的教育質量,高校的發展也就失去了動力,因此,各高校始終把學生的教育工作看成是高校辦學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擴招政策開始之后,我國高校在校生數量接近一個“爆炸式”的增長。雖然學生規模擴大了,但很多學校仍然停留在原有辦學時期的學生教育模式中徘徊,于是很多學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學生教育工作效率下滑,學生培養質量下降,學生學習、生活問題頻發。顯然,這些問題的積累必然會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造成很大影響,為此,本文擬通過對高校擴招后高校學生的教育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旨在為擴招背景下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關于擴招背景下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反思
1關于學生管理工作方面的反思
近年來,許多教育工作者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難管了。這一情況的產生,不能簡單地歸咎于大學生群體的變化。它的產生,有著內在的深層次的原因。高校的擴招的確給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的快速推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動力,但在高校擴招后,我們卻始終沒有正視學生教育工作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或者說是刻意在回避。就從高校辦學最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方面來說,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那么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應該圍繞著“育人”這個主題展開。高校擴招后,學生數量增多了,性格多元化趨勢明顯,而且學生之間的生活條件、生活習慣已經與之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有的學生出去打工,回來的很晚,有的學生則習慣早睡;有的學生喜歡安靜,有的學生喜歡熱鬧。這些看似十分簡單的事情,在擴招之后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卻成為越來越棘手的問題,因為基數增加了。結果就是,學生埋怨學校對自己的關心不夠,學校埋怨學生不好管理。
2關于學生思想工作方面的反思
從學生的思想工作角度來講,擴招后的學生思想工作也面臨著很多新的問題,比較集中地反應在學生叛逆心理強,需要教師更多的關心。而教師則還沿用之前學生思想工作的老辦法,根本也不了解現在學生思想與心理上的問題,也不清楚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生源及不同專業的學生現在需要的是哪方面的思想教育,盲目地開展思想工作。所以導致“上面大講,下面小講”、“臺上熱烈,臺下沉悶”、“堂上唾沫橫飛,堂下短信連連”、“臺上激情昂揚,臺下不以為然”等,更有甚至者,臺上做著思想工作,下面睡覺的、談戀愛的現象屢見不鮮。而實際上,這種“廣譜殺菌式”的思想教育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用甚微,甚至會引起麻木與反感[2]。一方面是輔導員思想工作沒有針對性,思想工作效率不高,另外一方面,社會各種不良思潮的不斷影響,很多學生入學不久就開始被各種不良誘惑所吸引,但由于輔導員沒有及時的溝通和了解,沒有及時的發現情況,待到情況發現時,局面早已不可收拾。
3關于教學工作方面的反思
從學生的教學工作來講,以前我們的課堂上也許只有幾個或者幾十個學生,而且教師的工作量很小,學生有足夠多的時間去與教師溝通,師生之間的關系很融洽。但擴招后,一個教學班中動輒就是一百余人,甚至更多,一個教師承擔的課程數量也是成倍的增加,尤其是擔任一部分公共基礎課教學任務的教師,更是“叫苦不迭”,從早到晚都在上課,下了課還要判作業,平時還要忙于體制內的科研工作,實在是沒有多于的精力再去同學生交流[3]。不少學生一個學期的課上下來,沒有跟老師說過一次話,沒有問過老師一個問題,甚至連老師的模樣都沒看清楚。這難道不是我們高等教育的悲哀嗎?一個都沒有跟老師說過話的學生,我們能說他是好學生嗎?但反過來看,這能單純地責怪學生不與老師主動交流嗎?
二擴招背景下完善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實踐思路
1剛性與柔性管理相結合,推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
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而且會直接影響到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擴招后,學生的數量增多了,學生的性格變得多元化了,管理方式上必須要隨之而改變。我們認為,高校要與時俱進地建立一種“剛性”與“柔性”管理結合的學生管理模式。因為剛性管理對于大多數學生進行統一和集中管理是非常有效的,這項管理措施需要在擴招后進一步加強,因為數量眾多的學生如果沒有一個嚴格的管理標準,那么工作也將無法繼續;柔性管理則非常關注研究學生們的心理需求及行為規律,管理中也并非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而是一種靠感化和說服學生心理,讓他們內心自發地產生一種服從管理的方式,進而把組織意志變成人們自覺的行動,最終達到管理效率的提高[4]。我們結合剛性和柔性管理,通過規章制度和情感融入,在集體和個體之間的管理中逐步探索,必然可以找到一條適合在擴招背景下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使高校學生管理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2以人本理念為依托,促進學生思想工作的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甚至也會影響整個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未來的走向。但是在擴招后,學生數量的大量增加,使得原本就數量就不多的專職輔導員隊伍更加顯得捉襟見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想工作的開展。但作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學生輔導員應該更加堅定地發揮無私奉獻的精神,用更加以人為本的理念來對待擴招后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體而言,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與社會大環境相接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要具體、與時俱進地豐富教育載體,創新教育方法,從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教育服務。比如貴州省教育廳,面對高校學生擴招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而開展的“三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思想政治工作進網絡、進學生公寓、進學生社團為主要內容的“三進”,讓思想教育的途徑真正做到形式多樣化、平臺豐富化,取得很好的效果[6]。
3以師資隊伍建設為平臺,推進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辦學的中心環節,沒有一支業務水平過硬、思想政治堅定、無私奉獻的師資隊伍,高校教學質量就無法保證。尤其是擴招后,隨之而來的便是教師的嚴重缺編,教師人均承擔的工作量普遍增大。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一方面要引導廣大教師發揚為人師表的精神,堅守工作崗位,以更大的犧牲精神來對待教學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積極開展人才引進、返聘、招聘兼職教師等工作,充實師資隊伍。另外,面對日已更新的社會需求,教師的授課體系、課堂講授理念和方法也需要隨之而改變。因此,各高校應該規范教師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使教師能夠逐步建立一套擴招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推進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逐步提高。同時,高校還要培養一批優秀的教學管理人員隊伍,尤其是在擴招后教師數量也增多的背景下,教學管理要打破傳統的點對點的教學管理模式,而要通過設備的更新升級,將管理改為點對面的模式,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和管理,保證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7]。
總之,結合高校擴招以后,我國各項工作發展的實際與所取得的成果,我們必須要看到,高校擴招給我們帶來的是全社會人才資源的極大豐富,不僅使國家經濟建設有了更加充實的動力支持,也使國民素質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們有很多人盲目地沉浸在擴招所帶來的各種“輝煌”的數據之中,感覺中國的高等教育一下子就邁入了國際水平。但實際上,面對所取得的成績,我們還應該更加理性的面對,而且要及時反思、總結。只有這樣,我們的擴招政策才能以一種最科學的狀態持續下去,我們的高等教育才能獲得真正持續而健康的發展。否則,我們的擴招政策,也許永遠只能停留在數字上,這不僅是高等教育的悲哀,也會成為我們整個民族的悲哀。
參考文獻
[1]付靜.高等教育大眾化與精英化[J].才智,2011(9).
[2]馮凌.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大眾文藝,2011(14).
[3]邊社輝,甄月敏.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難點和對策[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1).
[4]連惠薌.淺談柔性管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
[5]劉德新.淺談提高高校教學管理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 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