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柏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等學校一門特殊的公共必修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起到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這門課特別強調(diào)它的思想性、教育性,強調(diào)它的育人功能。所以只有提高它的說服力,感染力,增強它的實效性,才能更好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當然,這也是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首先要解決的任務之一。
多年來,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很多高校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進行了大膽的努力,進行了包括改進教學方式方法,運用新的教學手段等多方面改革探索。可以說,如今在高等學校的課堂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最為活躍,改革最為積極,所花的功夫最大的課程之一。如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等。加上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幾乎聲、光、電、音樂達到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同學們也比較歡迎,但是效果怎么樣呢。往往是課上熱鬧,課下就忘了,到了期末考試還是要突擊背題來應付。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首先是理論課,講究的是理性邏輯思維,要通過正確的理論宣傳引導來說服人,教育人。教師只有把學科的知識理論體系轉(zhuǎn)化成學生的信仰體系。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從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的。而這個目的的實現(xiàn)絕對是一個長期的甚至艱苦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是簡單的一兩次說教,或者淺嘗輒止的所謂實踐就能夠解決的。更不能靠發(fā)明發(fā)現(xiàn)什么新的方法手段而畢其功于一役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所以這種只是局限在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手段上的改革創(chuàng)新,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政治課存在的問題,更不能提高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實效性。非但如此,這種僅僅局限在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手段上的改革,由于其花樣翻新,手段新穎靈活,造成課堂氣氛特別活躍輕松。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受到一些學生的歡迎。同時在很多學校,也得到一些領導所謂專家的吹捧。以至于形成了一種傾向:就是輕視教學內(nèi)容、輕視理論思想觀點,而只重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形式主義工具主義。此種傾向的不良影響,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多年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嘗試的經(jīng)驗教訓。使我深深體會到,要想真正搞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標要求,單憑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是絕對不可能的。必須對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進行全面的改革,包括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也要對平時的作業(yè)、考核;以至于期末的考試考核進行整體的改革。最后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學模式。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唯一正確的途徑,具體分述如下:
一平時和期末緊密結合,重在平時
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公共課,同時由于它的理論性邏輯比較強,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加上社會上及一些同學們長期形成的偏見,往往不夠重視。大多表現(xiàn)為平時不學,到期末再來突擊背題,而考試過關之后就全部忘掉。這樣的教學會有什么成效,哪里會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重在育人,提高學生思想素質(zhì)的目的呢?為此,有必要必對平時的教學要求包括期末考試在內(nèi)進行大幅度改革。必須徹底改變那種平時不學習,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期末,臨時突擊,一張考卷決定一科成績的做法。作為一個正規(guī)大學,像對待高考一樣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期末考試上,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要淡化期末考試,減少期末考試答卷在整個學科成績中所占的比重。而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平時,加大平時練習,作業(yè),包括課堂提問發(fā)言等平時成績的比重。把功夫下在平時,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多提問,多討論發(fā)言,增加課堂課后作業(yè)等。這樣,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增強記憶。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達此目的,也可以對于思政課的學期成績比例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過去我們思政課學期成績的比重是3︰7(即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或者4︰6(平時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60%),我覺得可以把學期成績的比重調(diào)整為6︰4(即平時成績占60%,而期末僅占40%)這樣,大大加重了平時成績所占的比例,如果學生平時缺席較多,表現(xiàn)不夠好(如課堂發(fā)言參與不夠,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不好等),平時成績就會比較低,就會極大影響整個學期的成績,即使期末考試的卷子答得比較好。這就可以改變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期末突擊,照樣能取得好成績,一張考卷決定整個學期成績的弊端。既可以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使得學生的學習更有成效,也使得整個學期成績的評定更加公平合理。一舉多得。
二知識和能力緊密結合,重在能力培養(yǎng)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突出特點是它的思想教育性,他的育人功能,即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不是放在一般知識的傳授,而是著重提高學生理論思維能力。從這個前提出發(fā),也要改變課堂教學的方法和考試的方法。教師要精講多練,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思考的空間。平時在課堂上要加強練習,鼓勵培養(yǎng)學生自學通讀教材,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帶著問題去參加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且不同的觀點展開爭鳴辯論。在這個基礎上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作出總結性講解。最后把課程的重點、難點、學生關注的焦點,作為課堂或者課后作業(yè),讓學生看書查相關資料寫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小論文。教師還可以在適當時機進行點評。并且把它計入平時成績。教師平時的教法做法本身對學生就是一個示范,而期末考試也要和平時的要求相一致。平時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那么在期末考試也自然應該突出這個基本思想,期末考試也要側(c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不是簡單地記憶基礎知識,而是對基本原理的理解運用。落實到具體考卷上就要多出活題、大題,分析性、理解性的問題。盡量減少那些死記硬背的常識性的基礎知識。試想一下,如果平時上課搞得熱熱鬧鬧,包括有更多的學生參與活動等。可是到了期末還是要留大量的復習題,劃范圍圈重點。考試考的還是那些填空、選擇、名詞概念、簡答題之類的記憶性的死知識,學生平時表現(xiàn)如何并不重要,只要期末臨陣磨槍突擊復習背一下,就能取得好的成績。那么平時所謂的改革創(chuàng)新跟期末考試要求不是自相矛盾,所謂教法的改革又有什么意義,不是白做了嗎?考試其實除了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正確評價,督促學生學習外還起到一個導向作用。期末怎么考,考什么也引導著學生怎么學,學什么。把重點放在什么地方。所以考試的改革是必然的。把重點放在考查學生的能力上是理所當然的。除了我上面提到的考試內(nèi)容的改革之外,考試的形式也可以做大膽的改革,比如開卷考試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樣,既可以免去學生期末突擊之苦,也使師生不至于總是糾纏于期末復習時(諸如考試范圍、考試重點)種種麻煩。使得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學生也會主動把精力放在對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的理解和運用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宗旨。
三課上和課后相結合,把課堂向課后延伸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時有限,而教材涉及的教學內(nèi)容又比較多。很容易形成老師講學生聽,課后即忘的局面。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的任務又異常艱巨。事實上想通過短短的幾節(jié)課或者幾十節(jié)課就能夠轉(zhuǎn)變學生的思想,達到使之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是非常之難,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為此,除了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盡可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之外,就是想方設法把課堂向課后延伸,給學生布置較多的作業(yè),讓學生動手,去查資料是一個辦法;安排學生搞社會實踐進行社會調(diào)查,然后寫調(diào)查報告,論文是一種辦法。通過向?qū)W生介紹閱讀書目,參考書,號召動員學生配合教材主動的學習,自覺學習,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總之,就是通過不斷地強化、訓練、引導。千方百計調(diào)動學生的自學積極性,主動性。逐漸建立起對于抽象理論的興趣,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僅僅為了完成學校所規(guī)定的學分,拿到一份合格的成績,最后順利拿到畢業(yè)證書,而去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肯定不算是一個好學生。而各門課程均取得優(yōu)秀成績,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也取得了很高的分數(shù)的所謂好學生,但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多少提高,始終對于政治理論沒有任何興趣。這也是當前廣泛存在不可回避的客觀現(xiàn)實。這也是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努力改變這種現(xiàn)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任重道遠。教學模式的改革意義十分重大。
讓學生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最終愛上這門課程,從而對于學生的人生或人生的某個方面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這是每一門課程都應當追求的目標和教學成功的標志。思想政治理論課自然也不例外,非但如此,它的要求實際更高。因為它的作用不是要影響人生的某一方面,而是要對于整個的人生發(fā)生作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規(guī)定人生的道路和方向。讓研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著作,學習科學理論成為大學生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的一種良好習慣和愛好。并且能夠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自己工作、學習、生活。哪怕這門課程結束了,大學生畢業(yè)走上了工作崗位,仍然把對理論的熱愛和運用,對于真理的追求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和行事準則。這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所追求達到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