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奎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如何把課堂任務完成好,不僅需要教師努力鉆研教材、備好課,還需要教師重視師生間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讓師生在體育課中產生良性的“共鳴效應”,會對提高課堂質量發揮重要作用。
所謂共鳴效應就是物理學上的共鳴現象,也叫共振。它是指一個物體振動時,另一個物體也隨之發生振動的想象。發生共鳴的兩個物體,它們的固有頻率是一定相同或成簡單的整數比的。而人與人之間在生理和心理上也會有“共鳴效應”的產生,良好的“共鳴效應”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態度,而不良的“共鳴效應”就會產生消極的、低迷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態度,體育教學中也是這樣。那么,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共鳴效應”有哪些表現呢?
一師生審美的“共鳴效應”
作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在平時生活和體育教學中都應該展現給大家一個積極的風貌。在形體著裝、言談舉止和精神狀態等方面都要給學生良好的印象,讓學生覺得老師有風度、有品位、有氣質,使學生無形當中對老師產生好感和認同感。反之,如果學生上課時的衣著、隊列整齊劃一;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那么也會被任課教師所欣賞和認同。這樣,師生就產生了審美上的“共鳴效應”,這就為上好體育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教師衣冠不整、拖拉、埋汰;精神萎靡不振;言談粗魯、強硬,那么學生的印象就不會好,對教師能否上好體育課心存疑慮,直接影響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反之,如果學生遲到、懶散、注意力分散、著裝隨便,那么就給了教師一個差的印象,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心態和積極性。這樣,師生間就產生了消極的“共鳴效應”,要上好一堂優質課也就很難了。
二師生世界觀的“共鳴效應”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怎樣,不同程度上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運動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質,還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鍛煉的意識,形成正確的體育觀與體質觀。教師不僅要懂得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要用具體、生動、通俗的事例來闡明人的正確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理念,并能夠使學生切實懂得終身體育的意義。比如說從品德教育入手,具體講一些古今中外的弘揚人類優秀品質的典故。從終身體育意識上給學生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并掌握一項或多項體育技能不僅能夠鍛煉身體,促進健康,還能夠擴大社交范圍,對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等等。通過找到師生思想認識上的契合點,來達到師生世界觀的“共鳴效應”。而不要高談闊論、簡單說教。
三師生教與學態度的“共鳴效應”
優秀的體育教師不僅在課前要寫好教案、備好課,還要善于在課后進行總結,進行深刻的反思,并積極鉆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教師要嚴格遵守上課時間,不遲到、不早退,嚴格按照教學規范認真地傳授給學生知識與技能。對待學生的問題要耐心的給予指導,使教師的教學給學生一個認真負責的印象,讓學生覺得教師對待課程是很重視的。而學生在課堂上如果學習態度認真、虛心、不恥下問、積極練習,也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態度,促進教師對待自己工作的正確理解和認識,使得教師有努力工作的動力。這樣師生雙方就形成了教與學的“共鳴效應”,提高了教學效果。
如果師生雙方在教與學的態度都不積極,都不認真,那么也會互相影響,產生消極的“共鳴效應”。這樣也就導致師生對待課程都是消極的應付,產生敷衍了事的負面效果。
四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學生欣賞及認可的“共鳴效應”
師者,所謂授業、傳道、解惑也。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教學水平,如果要給別人一杯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無論在理論知識上還是在運動技能上都要在學生面前展現出較高的水平。教師完成一個漂亮、完美的示范動作或淵博的理論知識講解,都會令學生欣賞和認可,甚至崇拜。而學生對老師的欣賞和認可也會促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這樣就形成了同體欣賞、認可的效應,達到了良性的“共鳴效應”。
如果教師的教學水平低下、知識匱乏、運動技能很差,那么學生對老師的認可程度就差,教師的權威性也自然會受到挑戰。學生對老師不認可情緒的自然流露,也會直接影響到教師對課堂的調控,甚至也會對教師的教學心理造成傷害。
五教師的課程設計與學生學習的“共鳴效應”
在體育教學中,有的教師經常墨守成規,不積極主動的去挖掘教材,課程的設計平淡無趣。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低下。因此,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就要用心來設計課程教學、鉆研教法,讓學生感受到課程設計的新穎、有趣。通過不同的使學生產生多個興奮點,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而教師的課程設計也需要學生積極的接受和配合,當教師感覺到了學生的肯定和配合后,也會有更大的積極性去設計每堂課。只有這樣,師生就會在情感上和行動上都積極地融入到課堂中。那么一堂歡快、有趣的體育課就在這樣互相調動和互相影響下完成了。問題點在于教師的課程設計不一定能滿足和符合學生的口味,每個學生的興趣點也不盡相同。所以,這也需要學生要主動來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只有大家都積極配合,那么新的興趣點也許馬上就會出現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影響“共鳴效應”的因素,在課前的引導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六師生課后互動的“共鳴效應”
有的教師下課后馬上就離開,和學生不愿意多談一個字,平時也不和學生接觸、交流,這樣就造成師生間缺乏溝通、產生隔閡和距離感。教師課后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不僅不會影響教師威信,而且會增加學生對教師的認同與尊重以及增強對教師的威信。如果教師課后或平時能夠多了解一下學生對自己課程的看法,有什么意見和建議,那么學生就會感覺到老師是重視、尊重他們和這個課的。所謂“投桃報李”,只有這樣貼近學生,在心理上與學生加強溝通,那么學生也會貼近老師并真心、積極地和老師交流課堂的一些看法的。這樣,師生間就會產生“共鳴效應”,也會為今后上好課提供幫助。
七師生互相尊重的“共鳴效應”
在體育教學中,課堂不僅是師生學習交流的過程,更是師生心理交流和情感交流以及行為交流的過程,師生在心理上實現的交流與溝通,是影響體育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是很重要的,而師生間也是如此。如果教師平時和教學過程中不尊重學生,自己高高在上,把學生看得低人一等,那么學生也不會從內心來尊重老師。有的教師通過冷言冷語、打壓、嘲諷學生,對學生的意見、建議或解釋沒有耐心聽取,而是唯我獨尊。這樣的話,學生對待老師就不僅僅是不尊重,甚至還會產生怨意和仇恨。這樣,消極的“共鳴效應”就出現了,甚至會造成師生都懼怕和厭煩上體育課的情況發生。
如果師生雙方都彼此真心尊重對方,那么各自的內心就會被打動,就會產生積極的、良性的“共鳴效應”。只有這樣,師生對待體育課就會展現出渴望和積極的一面,并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不會消極應付了。
八愛的“共鳴效應”
其實在所有積極的“共鳴效應”的因素中,愛心是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教師要有一顆摯愛的心來對待學生,要像對待孩子或家人的心理來對待每一個學生。而對待學生真心的愛,學生是會感受到的。學生也會以同樣的愛來喜愛老師,喜歡老師的課,并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課堂上就會形成其樂融融的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同時課堂上也充滿了愛的氛圍。師生雙方也因此就產生了愛的“共鳴效應”,這個“共鳴效應”的作用是積極和巨大的。
如果課堂上師生間缺少愛的共鳴,那么教與學的過程也只能是平淡或郁悶的,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難以得到發揮,而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質的升華。
九避免消極的“共鳴效應”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形成“共鳴效應”的各種條件和因素,倡導積極的“共鳴效應”,避免和杜絕消極的“共鳴效應”。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杜絕和避免消極的“共鳴效應”的因素的影響,多展示積極的因素。而對待學生就需要教師設身處地的從學生自身條件出發,挖掘學生的積極面和潛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待學生要寬嚴有度,多表揚、少訓斥。不僅要嚴格要求,還要耐心的教育和引導。評價學生要多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心情愉悅的積極鍛煉,堅決杜絕和避免師生對立的情緒產生。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提高自身審美水平,加強自身修養,還要有積極的教學態度和精湛的教學水平;不僅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有尊重學生、加強溝通與交流的一顆愛心。只有教師了解了師生雙方產生“共鳴效應”的各種因素,有目的的引導學生來增加產生良性“共鳴效應”的因素,減少或杜絕不良“共鳴效應”的出現,那么一堂優質的體育課離您還會遠嗎?
參考文獻
[1]劉勇,蔣炳寬,胡建中.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情緒調節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05(1):61-63.
[2]常璞.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情感效應[J].中國學校體育,2005(4):62.
[3]陳輝強,胡新成.體育課堂心理環境的營造與調適[J].中國學校體育,2006(1):46-47.
[4]左從理.搭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平臺[J].體育文化導刊,2004(9):49-51.
[5]宋春輝.體育教師應正確理解“心理問題”[J].體育教學,200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