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
(南陽晚報,河南 南陽 473000)
作為新聞傳播的對象,受眾對媒介的認可度決定了新聞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當前,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理念已深入傳媒人的心中,新聞信息是否受到大眾的認可與贊同,是檢驗新聞傳播效果的主要標準。因此,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準確把握受眾的心理走向,遵循新聞傳播的受眾心理規律,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新聞受眾心理是指大眾在閱讀報紙、接受信息的時候,所持有的一種心理活動。毫不夸張地說,受眾是新聞報道的源泉與目的。在新聞傳媒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關注、分析、研究受眾心理已成為新聞人寫好新聞、擴大新聞影響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決定新聞報道成敗與否的重中之重。受眾心理在新聞報道中應位列“主角”地位,是報道的“靈”與“魂”,而脫離受眾的新聞報道,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新聞報道最終只能遭到被唾棄和被拋棄的命運。

新聞作為一種特殊的信息傳播形式,其與受眾的關系是既相互影響又相互關聯,但歸根結底,受眾心理對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巨大,作用不可低估。新聞工作者要想使自己的報道真正具有親和力和震撼力,除了要遵循公正、客觀、真實原則之外,必須從多方面滿足受眾心理需求,在向受眾提供新聞信息時,內容首先是大眾所關注的和普遍關心的,在解讀新聞時,必須想受眾所想,在受眾的“聚焦點”上尋找新聞創新的突破口,并加以通俗的詮釋,如此新聞才具有生命力,更有代表性,并受到受眾的青睞。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在現實的新聞報道寫作中,受眾心理對新聞報道的影響,并沒有因受眾對新聞產生的巨大作用而受到所有人的重視。不少新聞人在寫作新聞報道時,以自己的視覺為觀點,對所看到的新聞憑感覺臆斷,沒有從受眾的心理角度去體現受眾的需求,不能把受眾心理和寫作新聞有機結合起來,作品“勾”不起人們對新聞報道的閱讀、關注欲望,使新聞報道處于一種自說自話、一廂情愿的境地。而尤其嚴重的是,部分新聞制作者視受眾如空氣,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入新聞報道中,所傳播的新聞與受眾的心理需求大相徑庭,語言沒有親和力,以致受眾閱讀負擔加重,如此,新聞本身不僅不能引起受眾的共鳴,甚至還可能因此激起受眾的逆反和批駁心理,受眾的接受值為零或負值,并由此長久漸進地影響著新聞傳播的效果,令新聞報道得不償失。
新聞報道中對受眾心理的把握,準確地說就是要知道受眾需要什么,他們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是什么,他們的認知度和認可度都在哪里,只有如此,寫作新聞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所制作的新聞才能為大眾所接受并認可,從而達到良好的社會效益。
把握受眾心理須換位思考。新聞活動是一種社會活動,離不了心理活動和心理交流等因素。因此,新聞工作者在制作新聞時,如果不關注受眾的心理活動,不了解受眾的心理變化和認知,根本不可能寫出有影響力、能吸引人的好作品。一般來說,最難被打動的受眾,其思想情感也最為豐富,他們有著與眾不同的思維定式和認知目標,這就要求新聞制作者必須以探索的視角看待社會方方面面,在確定受眾主體的同時,去追逐、捕捉受眾的心理表現,并“以心換心”,與受眾進行換位思考,同時將自己等同于普通受眾,從受眾的角度和觀點去衡量新聞的價值和內涵,與受眾實現心靈互通,只有這樣,新聞制作者在進行新聞創作時才能目標準確,一語中的,從而進一步增強新聞的影響力,去征服和打動受眾。
把握受眾心理之貼近受眾。應該說,受眾的認知度決定一篇新聞報道的成敗,這在目前業界已成為一種共識。但長期以來,一些媒介所作的報道多數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而缺乏一種與受眾“零距離、面對面”的耐心,對受眾的求新、求近、求實心理基本無視,致使受眾對所報道的內容感到有陌生感和距離感,這是新聞寫作中的一個大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采寫新聞時,新聞報道者必須把受眾放在第一位,最好能做到“息息相通”,無論報道方式還是新聞觀點都走“貼近路線”,即貼近受眾心理、貼近受眾思維,并使用貼近受眾的語言,緊扣受眾的關注點和興奮點,讓受眾通過所獲得的新聞信息產生心靈的碰撞,并產生對新聞作品的接受主動性。一篇新聞報道,如果寫作者與受眾背道而馳,或高高在上脫離受眾,其寫作的新聞報道就存在極大盲目性,就不可能贏得受眾的認可和青睞。
把握受眾心理之傾聽民聲。受眾對發生在自己周圍的、同自己密切相關的新聞更為關心,而這種求近心理其實決定了受眾對新聞的選擇和好惡,以及新聞面世后的影響力和爆發力。實踐證明,如今的受眾早已從信息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尋求和研究相關信息,進而找出自己最關注的焦點。所以說,當代媒體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影響更深遠,新聞人必須與受眾實現“零距離”接觸,站在最前沿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在寫作時,不論是形式或是內容都要考慮受眾的意見,同時,還要為受眾提供一個積極參與的機會,在保證新聞嚴肅性的同時,讓受眾發出自己的聲音,闡述自己的觀點,將受眾思想融入一種特別的表現形式中。
近幾年,《南陽晚報》在這方面做過有益的探索。該報常設的“QQ互動”等欄目,從一些熱點焦點入手,邀請讀者講評、發表意見,讓讀者廣泛參與,使該欄目不僅有著廣泛的讀者群,同時,該欄目由于其接觸性、廣泛性及深入性,也成為該報獲取新聞線索,了解民情、民生的重要窗口,是當地新聞界公認的名牌欄目。
把握受眾心理之語言要誠。紙質媒體,與受眾交流的方式主要通過文字,而文字是否能打動受眾,受眾的心理接受習慣及社會認知方式十分重要。寫新聞時,如果寫作者自說自話,用脫離實際或晦澀的語言進行細節描寫,或過度使用激揚文字,不考慮大眾口味,那么,這個新聞就可能引不起受眾閱讀的興趣,被受眾在翻看新聞時“一閃而過”。因此,作為紙質媒體,文字使用的通俗化、技巧化以及文字使用的真實、準確等,是制作新聞的最基本要求。
可以說,受眾心理的把握,是一個有難度的問題,但同時也是辦報人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功,要想讓新聞出彩,真正與受眾產生共鳴,新聞寫作者必須要去關注受眾心理,研究受眾心理,如此,才能真正寫出撞擊讀者心靈的新聞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