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理工大學 山東青島266520)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盈余質量的研究逐漸成為理論界、實務界及廣大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問題。然而,上市公司可能出于種種目的對企業的盈余進行“操控”,使得企業所披露的盈余信息質量下降。投資者很難分辨盈余信息質量的真實有效性,導致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由于上述原因,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需要對上市公司所傳遞的一系列相關信息以及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進行分析和研究。
目前,理論界和實務界對盈余質量的分析與評價的方法很多,但這些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基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進而評價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從財務數據角度出發,通過一系列指標進行直接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基于利潤結構的評價方法;(2)盈余持續性的評價方法;(3)盈余與現金關聯度的評價方法;(4)基于財務指標的評價方法。二是假定資本市場有效,通過股價對會計盈余信息的質量進行的間接評價。
浙江康恩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的前身為蘭溪云山制藥廠,1990年更名為浙江康恩貝制藥公司。1992年6月5日,改組為浙江康恩貝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9年10月27日更名為浙江康恩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12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注冊資本為70 360萬元,股份總數為70 360萬股(每股面值1元),其中:有限售條件的流通A股106 712 002股,無限售條件的流通A股596 887 998股。本文以該公司經注冊會計師審計后的財務報表為例,以其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為基礎來分析盈余質量。
由于不同性質、不同來源的經濟業務,使得企業所編制的利潤表直接展示了企業的經營性業務和非經營性業務,在分析利潤表的基礎上就可以判斷不同業務對利潤結構和利潤總額的影響,進而來分析盈余質量。

表1 康恩貝公司2011年利潤表(簡表) 單位:元
新舊會計準則的變化使利潤表的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舊準則規定,營業利潤是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和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加上其他業務利潤,減去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后的金額;而新準則規定的營業利潤比舊準則規定的范圍有所擴大,主要是將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納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營業利潤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相比具有持續、穩定的特點,而營業外收支在企業經營業績中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比較小,并且容易被公司用來盈余管理或者盈余操縱,因而,營業利潤業務產生的利潤決定企業盈余質量是否持續、穩定。利潤表中不同的構成項目對盈余質量的影響不同。一般情況下,合理的利潤結構代表高質量的盈余質量,會給企業帶來充足的現金流量,表明企業有充分的發展潛力;反之,則不會帶來充足的現金流量,企業的發展潛力也會受限。康恩貝公司2011年利潤表如表1所示。
1.營業利潤比率。營業利潤比率=營業利潤/利潤總額×100%。在利潤總額中,如果營業利潤占較大的比重,說明企業有高的盈余質量;反之,則說明其他利潤在利潤總額中占有大的比重,盈余質量就不高。由于營業外收支不是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所以如果說營業利潤在利潤總額中的比重大,則一般說明企業可能有較好的盈余質量;相反,如果營業外收支在利潤總額中的比重小,而營業外收支項目不是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產生的,不具有持續性,則說明企業的盈余質量比較差。以康恩貝公司為例:
2010年營業利潤比率=120 091 168.54/151 030 874.48×100%=79.51%;2011年營業利潤比率=159 840 458.78/163 113 688.13×100%=97.99%
通過以上計算可以看出,營業利潤在利潤總額中的比重比較大,但仍不能就此斷定該公司有較好的盈余質量,因為營業利潤中存在投資收益等非經常性項目,它們會對營業利潤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盈余質量。
但是有些上市公司為了完成某些短期目標,例如保證配股資格、避免ST等,在會計實務中,可能會采用出售股權等手段來增加投資收益,進而增加利潤總額,盡管此時公司的盈余很高,但是卻不能代表有較高的盈余質量。
2.非經常性業務比率。在利潤表中,有兩個與生產經營沒有直接關系的指標,即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它們屬于經營業務但并不是經常性經營業務,它們的變化會對企業的經營成果,獲利能力的真實性、公允性產生影響。
投資收益(損失)占利潤總額的比重=投資收益(損失)/利潤總額×100%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占利潤總額的比重=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利潤總額×100%
以康恩貝公司為例:
2010年投資收益(損失)占利潤總額的比重=65724770.92/151 030 874.48×100%=43.52%
2011年投資收益(損失)占利潤總額的比重=134306886.14/163 113 688.13×100%=82.34%
2010年與2011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占利潤總額的比重均為0。
非經營性業務產生的損益也不一定就是非經常性業務產生的損益,如企業進行長期債權投資,盡管為非經營性業務,但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卻屬于經常性的收益。因此非經常性損益的判斷標準應該是以該項損益的發生是否會對投資者判斷企業盈利能力產生影響為標準。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與非經營性業務損益不同,它屬于經營性業務的項目,卻不是經常性經營業務的項目。在康恩貝母公司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利潤總額中的比重為0,這說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利潤總額沒影響,從這方面看,盈余質量比較不錯;但投資收益(損失)占利潤總額的比重相對來說比較大,并且2011年比2010年大幅度上升,這說明在利潤表中很有可能投資收益對營業利潤起到一定程度的“救駕”作用,公司營業利潤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經常業務無關,這會對投資者準確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產生影響。
很多上市公司被ST后,為避免摘牌或者摘帽,調節利潤表中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投資收益進而調節利潤總額,因此,投資者對于一般ST上市公司扭虧為盈年度的盈余質量應仔細分析判斷。
3.核心盈余比例。核心盈余作為企業核心業務產生的利潤,是企業利潤總額中持續性最強、穩定性最好的部分,核心業務收入減去相關成本、費用后的差額就是核心盈余。在新會計準則要求下,企業對外公布的財務報告中的利潤總額由營業利潤和營業外收支凈額組成,由于營業外收支偶然性很大,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也相對比較不穩定,因此均不能作為核心盈余。
核心盈余比例=(營業利潤-投資收益)/利潤總額。(1)當營業利潤>0,利潤總額>0,核心盈余比例接近于1時,表明企業利潤主要靠自身經營,代表較好的盈余質量。(2)當營業利潤>0,核心盈余比例為負數或遠大于1時,此時也不能代表企業有較高的盈余質量,因為此時有可能企業對外投資存在失誤或相關營業外損失巨大。(3)當營業利潤<0,利潤總額>0,核心盈余比例為負數,表明此時企業盈利主要靠對外投資或者營業外收入獲得,但企業難以控制這種偶然性很大的利潤,企業盈利穩定性差,偶然性大,所以很難預估未來盈余質量。(4)當營業利潤<0,投資收益>0,利潤總額<0時,企業經營不利肯定是其虧損的最主要原因。
2010年康恩貝公司核心盈余比例=(120 091 168.54-65 724 770.92)/151 030 874.48=0.36
2011年康恩貝公司核心盈余比例=(159 840 458.78-134 306 886.14)/163 113 688.13=0.16
這兩年的核心盈余比例雖然都為正值但比例數值都不高,而且還有下降的趨勢,說明投資收益在營業利潤中起到一定作用,同時也能推斷企業的營業外收支能起到一定“救駕”作用,這同時也進一步證實了上述非經常性業務比率方法所驗證的結果。總之,2011年盈余來源于日常經營利潤相對較少,公司2011年的盈余質量并不是特別樂觀。高質量的盈余是投資者進行目標投資選擇時的主要衡量指標,也是企業業績管理的目標。
1.利用現金流量表分析盈余質量。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要求現金流量表的報告形式要以收付實現制的直接法和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編制的利潤表進行調節的間接法為基礎。因此,我們分析現金流量表時就結合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這樣有利于分析公司的盈余質量。康恩貝公司2011年公司現金流量表如表2所示。

表2 康恩貝公司2011年現金流量表(簡表) 單位:元
通過康恩貝公司2011年現金流量表簡表可以看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為負值,從而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也為虧損,公司自身盈利水平偏低,經營活動沒有現金作保障,從這方面來看企業的盈余質量不樂觀。
2.獲取現金能力的對比分析。獲利能力主要從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兩方面來進行分析。康恩貝公司基于現金流量表計算出的現金獲利能力與基于利潤表計算出來的獲利能力比率對比如表3所示。

表3 康恩貝公司利潤獲利能力和現金獲利水平的對比 單位:元
通過表3可以看出,該公司基于利潤表下的權責發生制計算出來的獲利能力比率雖然為正值,但并不是非常完美,并且其對應的基于現金流量表下的現金獲取能力比率更差,均為負值,這說明一方面公司自身盈利水平偏低,這也驗證了上述幾種方法的推論;另一方面說明企業已實現的收益并沒有變成現金,而是以債權等形式存在,其風險自然比現金要大,未收的收益質量當然不如已收現的收益質量高。這對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好征兆。公司通過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所計算的獲利能力反映出來的每股營業利潤為0.23元,而通過現金流量表反映出來的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虧損0.04元。
3.關于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的質量分析。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是計算毛利潤的數據基礎,分析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的現金實現情況有利于了解企業核心盈余要素的可靠程度,也有利于企業管理層更好地把握企業未來的盈余業績。康恩貝公司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對應現金流分析見表4。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現金流量表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和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這兩項中含有增值稅,而權責發生制下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并不包含增值稅,所以在一般正常情況下,現金收付制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及支付的現金應該比權責發生制下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略大。康恩貝公司比率分別為95%和81%,該比率值偏低,對此筆者做出如下分析:(1)從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營業收入來看,公司實現了銷售收入,但卻沒有同樣多的現金流入,由此可以推斷企業可能采取了一定的賒銷政策,公司應收賬款的管理應該加強,應該采取相對較嚴的賒銷政策。否則長期下去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盈余質量。(2)從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與營業成本對比來看,公司在貨物采購方面可能并沒有充分利用售方的信用條件,這對于盈余質量狀況不利。

表4 康恩貝公司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對應現金流分析 單位:元
從康恩貝公司的案例可以看出,該公司的凈利潤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投資收益等非日常經營收益。而主營業務利潤在營業利潤中占的比重相對較小,這對企業而言并不樂觀,因此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目標時,在分析上市公司的報表時不能僅僅通過企業所披露的報告中的凈利潤來判斷其發展潛力,而應深入研究對企業價值、發展起重大作用的影響因素,并結合企業現金流量表進一步分析盈利的現金保障,從多方面來分析企業盈余質量。
本文僅就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為基礎進行了分析,然而上市公司可能采用其他會計方法或地方政府支持的相關方法進行盈余質量的測算,并采取相關方法對盈余質量進行管理,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沒有深入具體地就企業可能采用的具體盈余管理行為對盈余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