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萍
(蓮花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西 蓮花 337100)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是指妊娠滿37周以后,在臨產前發生的自然破裂,是產科臨床常見的產前并發癥。有研究表明,大約60%的胎膜早破發生于足月妊娠[1]。對母兒可造成不利的影響,如感染、難產、胎兒窘迫、臍帶脫垂等。筆者通過對2006-2009年在蓮花縣人民醫住院分娩的182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對妊娠結局及母嬰安全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06-2009年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82例孕37~42周、頭位的胎膜早破產婦為研究對象(胎膜早破組),全部為初產婦。隨機抽取同期在本院足月頭位分娩無胎膜早破的病例182例作為對照組。2組產婦均無妊娠并發癥和合并癥。2組產婦的年齡、孕期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孕婦臨產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診斷:1)自覺有大量液體由陰道流出或陰道后穹窿有含胎脂的液體;2)酸堿試紙測定陰道液pH>7;3)陰道液涂片加溫烘干后鏡檢可見羊齒狀結晶[2]。
胎膜早破產婦入院以后均臥床休息,必要時墊高臀部,每日行外陰消毒,并保持外陰清潔,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嚴密監測羊水及胎心音,產婦體溫及血白細胞等情況。對于胎膜破裂超過12h者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對于除頭盆不稱及絕對性剖宮產指征以外的,24h內仍未臨產的產婦以催產素引產終止妊娠。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胎膜早破組自然分娩率低于對照組(P<0.05),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P<0.05),但陰道助產率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分娩方式比較
胎膜早破組母體產褥感染率、胎兒宮內窘迫率、新生兒窒息率均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母嬰并發癥比較
胎膜有絨毛膜、蛻膜及羊膜三層組成,其為一層堅韌的組織,臨產前不易破裂,但如存在某些因素可以發生早破,大量研究表明,認為胎膜早破與胎膜本身病變、感染、胎位異常、創傷、頭盆不稱、宮腔內壓力增加、宮頸機能不全等有關[3]。胎膜早破常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使剖宮產率、產褥感染率、圍產兒死亡率增加,是當前提高產科質量的研究課題之一。
從表1可知,胎膜早破組施行剖宮產99例,占54.4%,對照組54例,占29.7%,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了胎膜早破增加了難產幾率,使剖宮產幾率增大,其主要原因可能與胎膜早破與難產之間的互為因果關系有關[4]。當頭盆不稱,胎位異常,胎頭銜接不良,胎先露與骨盆間留有空隙,羊水由此進入前羊水囊,宮腔壓力突然升高導致胎膜承受不起而發生破裂,胎膜破裂反過來又導致大量的羊水流失,殘余量減少,宮縮乏力,臍帶因宮壁和胎體的擠壓而發生臍血循環障礙,造成胎兒缺氧,而引起宮內窘迫,增加難產,剖宮產率及陰道助產率隨之增加[5]。
胎膜早破與感染密切相關。因胎膜破裂失去了防護作用,陰道內細菌可上行感染侵犯羊膜而導致胎膜早破。羊膜內感染亦可發生在胎膜破裂之前,羊膜腔內細菌毒素作用于蛻膜和羊膜產生細胞因子,其中包括白介素1、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等,使細胞壞死、膠原分解,促進了前列腺素的產生,致使早產和胎膜早破。破膜后細菌更易進入宮腔,使感染加重,尤其是有宮縮時,宮縮間隙的負壓吸引作用加快感染的擴散。正常情況下,陰道內的致病菌及非致病菌不能上行進入羊膜腔,而胎膜破裂時,陰道及宮頸細菌進入宮腔,可引起絨毛膜炎,使感染加重。破膜時間越長,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從表2可知,胎膜早破組母體產褥感染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胎膜早破導致產褥感染幾率增加[6],因此,適時運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是極為必要的,而加強無菌操作和正確處理胎膜早破也尤其關鍵。
胎膜早破羊水外溢,羊水減少,臍帶受壓,影響胎兒血液循環,造成胎兒宮內缺氧。羊水中出現胎糞污染,易導致新生兒肺炎,使新生兒窒息率增加,繼發新生兒出血性感染型疾病,嚴重者危及胎兒及新生兒的生命。胎膜早破易致臍帶脫垂,一旦發生可使胎兒在較短時間內死亡,即使立即還納或手術,胎兒存活率也很低。從表2可知,胎膜早破組新生兒窒息率、胎兒宮內窘迫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一旦發生胎膜早破,應密切觀察胎先露的銜接情況,有無臍帶脫垂,由于胎膜早破易造成細菌的上行感染,必須加強會陰的護理,保持外陰清潔。破膜12h以上未臨產的,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足月胎膜早破如無感染征象,可行左側臥位,減少肛查及陰道檢查次數,嚴重觀察胎心及羊水的量、色及氣味,監測殘余羊水量,監測孕婦的體溫及血象。鼓勵孕婦多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維生素的食物,多飲水,保持母體血容量以增加羊水量。積極處理一二產程,縮短產程以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對產程進展緩慢及時查明原因,有無頭盆不稱。對第一產程延長的,可靜脈點滴縮宮素,以縮短產程,有條件的在胎心監護下試產。凡胎頭高浮,宮頸不成熟,明顯羊膜腔感染征象伴胎兒宮內窘迫的,在抗感染的同時行剖宮產,同時做好新生兒復蘇的準備。
本研究中,胎膜早破組自然分娩率低于對照組;陰道助產及剖宮產率均高于對照組,且胎膜早破組產褥病率、胎兒窘迫率、新生兒窒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因此應加強圍產期衛生宣教與指導,加強對孕婦的產前教育與檢查,積極預防與治療生殖道感染,減少胎膜早破的發生。
[1]馬丁,魯秋云.婦產科疾病診療指南[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168-170.
[2]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37.
[3]張秀英,歐陽丙榮.176例胎膜早破相關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5,3(9):1207.
[4]張昔英.實用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85.
[5]王兆莉,郭曉玲.胎膜早破導致母嬰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5,4(1):33-35.
[6]王華,趙成元.足月胎膜早破177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4):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