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薛琴
(無錫市江南中學 江蘇 無錫 214021)
新課改明確提出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中心理論。以學生為本,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是使學生在參與探究知識、獲得知識的同時,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發揮,潛能得以開發。因此在教學時要創設出一個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樂于學習。
學生認識事物總是符合從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律,與此同時,學生的素質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強,有的接受能力弱,這就要求老師在設計教學及練習時都應有坡度,有階梯性。讓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使全體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諧發展,收到較好的效果。要盡量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讓能力強的學生能永不滿足地探索研究,讓能力弱的學生也能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其在認真、主動的態度和情緒下,提高自身的學習情感素質。
在課堂教學這種群體活動中,教師要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和評價,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并在參與教學過程中親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悅。
現以2010年的無錫市優質課評比中榮獲一等獎的一堂課作為典型案例談談我的體會:
教學實錄:
【導入】:與學生一起做一個小游戲:一把火柴梗隨意地撒落在桌面上,讓學生來數火柴梗的數目(學生很猶豫,總覺得數錯了,花了很長時間);同樣多的火柴梗按照順序四個一組,共四組,整齊的擺放,再讓學生來數火柴梗的數目(學生很快回答出來火柴梗的數目)通過一個小游戲拉近了學生和老師間的距離,學生覺得原來復習課也很好玩,比想象中的有趣多了。教師適時提問:這個游戲能給我們復習瑣碎的化學知識有所啟示嗎?學生有的回答:要找規律;有的回答:要對知識進行整合。有的回答:要進行梳理等等。教師一一給予肯定,并稱贊他們很會動腦筋,也很聰明。教師話鋒一轉,我們就以第五單元的復習為例一起來試試吧。
【第一環節:知識回顧】:回顧第五單元,我學到了什么?(請學生先羅列出本單元的所有知識點)讓學生暢所欲言,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這一環節中學生思想很放松,思維也很活躍,都有躍躍欲試的感覺。不管成績好的還是不好的,都能說出一二來,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學生們個個臉上洋溢著自我滿足的笑容。等學生差不多把知識點說齊了,教師及時提醒:怎樣把這些瑣碎而有些凌亂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呢。學生大聲回答:構建知識網絡。
【第二環節:構建網絡】:根據學生的知識回憶,整合知識,構建網絡。
同學們都在自己的紙上畫著各式網絡圖 (有輻射型、有框圖型、樹形圖等等)。教師巡視,找出合適的網絡圖投影在屏幕上,并讓學生上講臺來講述自己的設計思路,目的是搭建一個展示學生能力的舞臺,讓學生走上臺來,充當老師的角色。這時有表演欲望的一部分同學沾沾自喜地講述著,真像一位小老師。教師適時的表揚使得其他同學也有上臺一試的欲望。
由于是學生自己講述,周圍的同學也很給力,都認真地傾聽著,以期望找出與自己的不同。在情緒高漲的課堂氛圍中,教師不惜贊揚之詞,高調的表揚這一位講述的學生。同時提出:整合知識是為了掌握知識。掌握知識是為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為了滿足每一位同學的需求,我們不如來一次競賽?在同學一致叫好中,課很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第三環節:遷移運用】:為了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得到相應的鍛煉,并培養集體主義的意識,讓他們能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都有義務為集體做出貢獻。所以,這次比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采用接龍式進行,即以每組的第一位同學為起點,每人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其中的一題,題目可任選,并完成后迅速往后傳,直至最后一位同學,看哪組同學又快又準確。(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做完自己的一題,其他題目自己在紙上完成)題目如下:
1.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鈉和難溶的氫氧化銅,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40℃和800個大氣壓條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屬鈉反應生成金剛石(C)和碳酸鈉。寫出化學方程式:
3.配平化學方程式:CO+Fe2O3——Fe+CO2
4.配平化學方程式:C2H2+O2——CO2+H2O
5.根據4.6g某物質完全燃燒,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的事實,推斷此物質成分_______,其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是_______。
6.在反應 3Cu+8HNO3=3Cu(NO3)2+4H2O+2X↑中,X的化學式是_______。
7.將0.5g二氧化錳與一定量氯酸鉀共熱到質量不再減少為止,稱得殘渣質量為15.4g。求:生成氧氣多少克?(已知相對分子質量:K—39 Cl—35.5 O—16)
學生做完后,挑選其中幾個小組所做的題,投放到大屏幕上讓其他組的同學進行點評。由于是為其他組點評,每一位同學都很認真,生怕少找出錯誤,讓別人給領先了。教師此時也要及時點評到位,讓每一位學生覺得公平合理。
【第四環節:查漏補缺】此時教師就像記者一樣現場采訪一下學生:你覺得在解決問題時有哪些注意事項。由于形式改變了,學生覺得很新鮮,他們也就找到了感覺,回答的也較完整,同組的同學點評不到位的,其他同學立刻起來進行補充。這一環節的進行,學生覺得復習課其實也很有趣,并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包括表達能力、總結能力、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也使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并體現了復習課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的特點。也使本堂課的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為了讓暴露出的問題能及時解決,加以鞏固,設計了下一環節。
【第五環節:能力提升】學生以搶答方式回答下列題目:
1.手電筒中使用的鋅―錳干電池,在工作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2NH4Cl+2MnO2=ZnCl2+2NH3↑+X+H2O,則X的化學式為( )
A.MnO B.Mn2O3
C.Mn3O4D.HMnO4
2.配平化學方程式:FeS2+O2——Fe2O3+SO2
3.A物質常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屬。把一定質量的純凈物A和40g的純凈物B在一定條件下按下圖所示充分反應,當B物質反應完時,可生成44gC物質和9gD物質。
則:①請推出B、C、D的化學式_________
②參加反應的A物質的質量為________;
③A物質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
由于是知識的鞏固再應用,要讓一部分學習很輕松的同學也能有所提高。此處的題設計的要有一定思考量。學生經過思考后進入了新一輪角逐。搶答開始,總有幾個手能高高舉起,此時不僅要答案,更要讓他們能解釋清楚。經過幾輪比賽和點評,課接近尾聲。
教師再次讓學生談談對本節課知識點的理解以及感受。緊張而快樂的一節課上完了,同學們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都獲得了老師與同學的肯定,還有比這更幸福的嗎?
通過本節課,我覺得要讓學生能樂于上化學課,能在愉悅的教學中獲得知識的提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設新穎導課,形成愉悅的氛圍
在導入新課時我以一個小游戲創設情景,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能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還能使學生感覺有趣,讓學生一開始就處于樂學、善學的狀態之中。學生也更能接受知識,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同時,在對游戲所得的啟示的討論中再次活躍思維,教師適時的點評就像充電器,使學生有了探索的欲望,同時也教會了學生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更為本課設置了懸念,從而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進復習課的教學之中,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學有所用,學生自然會活躍思維,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2.師生角色互換,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本節課的第二環節,我不是根據學生所歸納的知識點直接整合成網絡,而是讓學生自己構建網絡,并且提醒他們要在班級進行交流。因為有了要求,學生都怕在大眾面前表現不夠完美,所以無形中就增強了自己的責任心,不是隨心所欲地亂涂亂畫,而是都有意識地使自己的網絡圖畫得更完整、更完美。讓學生到臺上來講述自己的思路,更讓學生體會了老師的角色。又如在第三環節,競賽后,讓學生進行點評,使學生發現了很多自己在平時也容易出錯的內容,進一步提醒自己在以后的學習中要注意不犯此類錯誤。在第四環節的焦點訪談中,更讓學生體會整合的重要性。由于平時學生在教師面前、大庭廣眾之下、面對大型考試時,往往會畏懼、膽氣不足、心里緊張,以致發揮失常。若能經常讓學生體驗教師的角色,經歷平時在這么多同學面前講課的場面,訓練了學生的心態,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化了學生對學習的責任心,并能使學生從深層次上思考學習問題,加深了對學習本質的認識,改進思維習慣。并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滿足學生的創新欲望,發展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使學生的學習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促進和提升了課堂的有效性。也使學生對化學學習沒有恐懼感,更能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持之以恒,并逐漸在興趣中培養科學素質,獲取化學知識。
3.搭建思維階梯,體驗成功的快樂
所謂階梯,就是指在教學活動中能做到由易而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新的高度。在設計和指導教學活動時,教師如果能樹立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梯度意識,就可以使教學環節循序漸進、自然流暢,環環相扣,使教學更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體現因材施教。而課堂練習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機會,內容要“全”,練的習題要“精”,練的方法要“活”,練的時間要“足”,訓練應為學生提供思維及想象的階梯。有層次、有坡度,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練習有坡度就是練習在縱向推進、遞進達成的進程中所呈現的層次和趨勢。它主要表現為難度的化解與層次的呈現上。就練習的難度而言,練習設計既要考慮不同練習之間難度的逐級提升,也包括同一練習對學生不同的預期要求,進而達成化難為易之目的;就練習的層次呈現而言,練習設計既要考慮學生的已有能力,又要考慮對新任務的準備程度,進而符合學生由低到高的認知規律。例如先設計基本的、單項的,帶有模仿性的練習題,引導學生運用新知識去解決一個具體問題,初步形成單項知識運用技能。在此基礎上設計一些具有綜合性和靈活性的習題,把新知識納為已有知識結構中去形成知識網絡,進一步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形成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接著可設計一些思考性、創新性方面要求較高的習題,促使優等生對知識結構更好地向智能結構轉化。如在本課中先讓學生回憶知識再串成網絡,然后在應用中先由基礎題著手,找出問題所在,然后挑戰一些較難的題。為學生搭建了思維的階梯,引導他們拾級而上,一步步獲得成功。在課堂上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讓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學生在一次一次問題的解決中會獲得成功的快樂,點燃了思維火花,為解決更高層次的題目提供了良好的心理保障,增強了自信心,也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提高了學生的個體素質。
4.適時評價激勵,建立良好的自信
對學生而言,他們所經歷的每一次評價都是建立自信心的好時機。在化學課堂上,教師要改變那種非對即錯的程式化評價,打破固有傳統的禁錮,充滿熱情地從多角度去觀察學生,樂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聰明的,能夠愉快的學習化學。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提倡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對每一個同學的出色表現都給一聲熱烈的喝彩,對每一次個性的表露都給予真誠的贊揚。這樣,在一次次的激勵中學生會獲得不竭的發展動力。同時,我們不僅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更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即使他們做錯了,也不要對他們說:“你錯了”、“你怎么又錯了”、“這個問題講過多遍了,你怎么老是不會”,而應和學生一起探討一下,為什么會錯,錯的癥結在哪里。這樣,學生就會消除畏懼感,從而敢于嘗試,敢于探究,樂于學習。因此,適時、激勵的評價,是學生建立自信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