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嬙 王敏
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云南 昆明 650021
腸易激綜合征 (im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非器質性腸功能紊亂性疾病,(IBS)也是發病率較高的消化系統疾病,西方國家人群患病率約20-30%,我國患病率約7.26%[1]。但目前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主要相關因素有胃腸動力異常、心理障礙、菌群失調、內臟感覺過敏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眾多因素中,精神及心理因素在IBS發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自2009年2月~2011年3月筆者用黛立新馬來酸曲美布汀54例腹瀉型腸易綜合癥療效滿意。現報告下。
1.1 病例選擇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3月間108例門診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癥患者,治療前均經詳細記錄病史、行血、尿、大便常規和肝腎功能等檢查,腹B超檢查,排除心、腦、腎、肝、膽、胰、血液、內分泌、胃腸道器質性病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羅馬Ⅲ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4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齡40±9.5歲,平均病程10.0±2.0年,對照組54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齡41±10.1歲,平均病程11±1.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癥狀及體征分布情況等具有可比性。
1.2 精神心理評定 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 (SDS),分別對106例患者治療前后進行測評,記錄標準分,評估焦慮及抑郁程度。治療前及治療后第6周后分別進行臨床消化道癥狀和精神心理學的評定。
觀察組選用黛立新片 (產地丹麥,H.Lundheck A/S.Copenhagen,批號:370,成份每片含美利曲辛10mg和神經阻滯劑氟哌噻噸0.5mg),黛立新每早口服1~2片,加馬來酸曲美布汀膠囊 (山西安特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0.2g,每3次口服。對照組單純給馬來酸曲美布汀膠囊0.2g,每天3次口服。兩組療程均為6周,療程中禁用對消化系統功能有影響的藥物。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腹痛、腹脹消失,日排便1~2次,成形規律,無黏液;有效:腹痛、腹脹減輕,日排便次數較原來減少,但仍多于3次,不成形,無黏液;無效:排便次數尚有減少,但仍多于3次,不成形,有黏液,腹痛、腹脹癥狀無改善。
1.3 統計學方法 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統計學處理方法
2.1 患者治療前后SAS及SDS標準分比較
治療第6周后2組分別進行精神心理學的評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SAS及SDS標準分
2.2 行臨床消化道及單項病癥評定
2組治療后兩組患者腹部癥狀以及大便性狀等均有所緩解,2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臨床消化道單項病癥有效評定
2.3 患者總療效評定結果
6周后觀察組治療后顯效30例,有效21例,無效3例;對照組治療后顯效20例,有效20例,無效14例。兩組患者療效之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腸易激綜合征 (lBS)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非器質性腸功能紊亂性疾病,以腹痛、腹脹、大便習慣改變和性狀異常 (便秘、腹瀉及便秘腹瀉交替)為主要癥狀,是以社會心理因素刺激為扳機而觸發的心身疾病。目前認為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與本病的發生有一定關系,最初認為IBS是腸道平滑肌功能障礙和內臟痛覺過敏,逐漸發展到腦一腸軸 (The brain-gutaxis)學說,多種因素 (如精神心理、腸道動力、消化道激素、感染等)與IBS的發生發展有關[3],IBS的病因與發病機制比較復雜,除了胃腸動力異常、內臟感覺異常、感染等因素外,精神心理因素在IBS患者致病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4]。腦功能顯像技術證實,IBS患者有腦功能的異常變化[5];IBS患者常有神經質及情緒障礙,這種情緒波動、焦慮、抑郁等心理異常,可影響小腸或結腸的運動功能;服用小劑量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具有抗抑郁、抗焦慮作用,還可以降低內臟敏感性,軀體疼痛有所緩解,精神和心理狀態有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這是其調節植物神經和心理狀態的綜合反應[6]。腹瀉型IBS治療藥物較多但尚無一種方法或藥物對所有患者都有肯定療效,因此治療措施主要是對癥處理,改善胃腸動力,解除痙攣,減少腸內產氣等。馬來酸曲美布汀是一種新型的對胃腸運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的藥物,化學名稱為:3,4,5-三甲氧基苯甲酸-2-二氨基-2-苯基丁酯順丁烯二酸鹽,是一種通過外周鴉片受體介導,作用于胃腸道末梢神經和直接作用于胃腸平滑肌上K-Ca離子通道的雙向動力調節劑,馬來酸曲美布汀是一種胃腸道運動節律調節劑,對消化道運動具有興奮和抑制兩方面作用,對腸易激綜合征具有良好的療效,臨床已應用多年。
IBS是機體應激反應與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本研究發現黛立新聯合馬來酸曲美布汀54例治療腹瀉腸易激綜合征治療效果明顯,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癥狀,而且對改善IBS消化道癥狀療效顯著,尤其以腹痛改善較明顯,總有效率達94.4%,與單藥治療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果證實二者有相互協同作用,以聯用較好,且2藥物聯合治療方法簡便,價格適宜,患者依從性好,具有廣泛臨床應用價值。
[1]潘國宗,魯素彩,柯美云等.北京地區腸易激綜合征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一個整群、分層、隨機的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0,21:126-129.
[2]劉新光.腸易激綜合征與羅馬Ⅲ診斷標準[J].胃腸病學,2006,11(12):736.
[3]Blomhoff S,Spetalen S,Jacobsen MB,et al.Phobic anxiety changes the functionof brain - gut axi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Psychosom Med,2001,63(6):959- 65.
[4]MulakA,Bonanz B.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model of the brain-gut interactions[J].Med Sci Monit,2004,10(4):55 -62.
[5]Derbyshire SW.Visceral afferent pathways and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J].Scientific World Journal,2003,3:1065 - 80.
[6]張春芬.黛力新治療對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1,2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