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郵電器材公司杭州設備分公司 徐煒
自2004年6月25日首批8家公司在深圳中小企業板掛牌上市以來,我國中小企業板發展非常迅速,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531家企業登陸中小企業板。中小企業板的建立有利于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壯大,特別是有利于較好成長性和較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本文通過對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2009年年報中研發投入數據的研究,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與當期公司績效和滯后期公司績效的相關性,以期為我國中小企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發展和壯大提供相關研究數據。
在國外對研發投入與公司績效的相關性研究較多,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大多數研究均認為企業研發投入與公司績效間存在正的相關性。如Hirschey和Weygand(1985)研究發現托賓Q與研發強度正相關,即企業價值和研發強度是正相關的。Chan etc(1990)研究發現當公司披露增加研發投入的公告時,股價反應顯著為正。Young 和Byrne 等(2000)研究發現研究投入對企業未來的價值有明顯的提升作用。Aboody 和Lev(2001)研究了研發投入與化工企業績效的相關性,發現研發投入對化工企業績效具有顯著的滯后性,并且滯后三年的效果最顯著。Gamer 等(2002)研究認為研發投入能對企業價值產生重要的影響。Brown 和Petersen(2011)的研究也認為研發投入對企業價值有正向的積極作用。Li(2011)研究認為研發投入可以降低高科技企業的風險,提高公司股票的收益率。
由于研發投入數據的可得性,國內對企業研發投入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結論也不具有一致性。梁萊歆與張煥鳳(2005)較早對R&D投入績效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R&D投入強度與主營業務利潤率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并且投入產出效應有明顯的滯后性。程宏偉(2006)的研究也表明上市公司R&D投入與公司業績是正相關的。而謝小芳等(2009)研究認為產品市場能認同企業研發投入的價值,但在股票市場企業研發投入與公司價值并沒有顯著的相關性。郭研與劉一博(2011)研究發現高科技企業的規模對研發投入密度具有顯著的負效應。民營中小企業的研發動力最強,而且其研發的績效也顯著高于其他類型的高科技企業,而國有控股高科技企業的研發績效最低。陳海聲與盧丹(2011)研究發現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對下年的經營業績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與企業下年的經營業績不相關。趙心剛等(2012)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對公司績效存在著顯著的滯后效應,且滯后兩年的效果最為顯著。胡元木等(2012)以59家汽車及其相關的制造企業為樣本,研究發現當用托賓Q來衡量企業價值時,研發費用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為正,但結果并不顯著;當分別用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來衡量企業價值時,研發費用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為正,且結果都顯著。
從上述研究現狀來看,國外對研發投入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早、研究較深入、得出的結論也較為豐富。而國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也開始關注企業層面研發投入的相關研究,但結論不具有一致性。這一方面可能源于國內外市場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國內學者在研究數據、研究模型設計和研究變量選擇上的不足所導致的。因此本文以在2009年以前上市的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研發投入對當期公司績效和滯后期公司績效的影響,從而進一步了解研發投入研究的相關問題,為我國中小企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發展和壯大提供相關研究數據。
企業在研發活動上進行持續投資,可以不斷積累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形成和鞏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建立企業持久的競爭優勢,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導地位。企業研發活動的成功實施往往表現為產品成本的持續降低或新產品市場銷售收入的迅速增加,從而為企業帶來利潤的持續改善。同時由于中小企業實力有限,我國中小企業在研發投資上往往偏向于“短平快”項目,研發一旦成功往往會導致企業利潤迅速增加。因此我們預期我國中小企業研發投資不僅對當期利潤產生積極影響,對隨后幾期的利潤也會產生積極影響。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越大,當期財務績效越高。
假設2: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越大,滯后一期財務績效越高。
假設3: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越大,滯后兩期財務績效越高。
參照以前學者的相關研究,本文建立如下回歸模型以檢驗研發投入強度對當年公司績效和滯后期公司績效的影響,其中當n=0時,表示研發投入對當期經營績效(2009年)的影響,當n=1時,表示研發投入對滯后一期經營績效(2010年)的影響,當n=2時,表示研發投入對滯后兩期經營績效(2011年)的影響。


表1 回歸模型變量的定義與預測符號
首先,選取在2009年以前上市的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共359家。然后,在每家公司年報中手工查詢研發投入數據,剔除研發投入為0和沒有披露研發投入的公司,得到研究樣本共240家。研究中所需的其他財務數據取自銳思數據庫與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本文的計算和圖解借助于EXCEL2003,統計分析借助于SPSS13.0。
在描述性統計分析中(因篇幅限制,相關表格略),研發投入強度的均值為4.41%,遠高于以前學者基于主板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但不同公司間差異較大,最高的達到33%,最低的接近于零。從營業利潤率來看,10年略有下降,但11年下降非常明顯,說明歐債危機對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影響比較大。從資產負債率來看,三年基本穩定,其中10年略有下降,11年又有所回升。從公司成長性來看,三年變化較大,09年營業收入增長率最低,10年增長較大,11年則下降非常明顯,說明中小企業上市公司受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較大。在回歸分析中,研發投入強度(RDI)與T期、T+1期和T+2期的經營績效均顯著正相關,說明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強度對當期、滯后一期和滯后兩期經營績效均有積極影響,初步支持了前面的假設。
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T期、T+1期和T+2期的回歸方程都能通過α=1%的顯著性檢驗,方程擬合度從42.4%到45.3%不等,說明方程的回歸效果比較好。研發投入強度在T期、T+1期和T+2期的系數分別為0.372、0.558和0.541,并且都能通過α=5%的顯著性檢驗,說明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強度與當期、滯后一期和滯后兩期經營績效均顯著正相關,其中研發投入強度對滯后一期經營績效的影響最大,假設1~3均獲得支持。另外,企業規模和企業成長性與經營績效顯著正相關,企業負債水平與經營績效顯著負相關,說明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存在規模效應,而負債水平對公司績效有不利影響。
本文研究結論如下: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與當期公司績效和滯后一期、滯后兩期公司績效均顯著正相關,說明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對當期和滯后期的公司績效均有積極影響,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應大力加強研發投入的力度以提高公司績效和公司長期競爭力。與此同時,在本文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由于時間關系,本文只研究了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2009年研發投入對當期、滯后一期和滯后兩期的影響,未能進行更長時期的檢驗。另外也未能考慮研發投資存量的影響,這些將是本文未來的進一步研究之處。

表2 回歸分析
**.在.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在 0.05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1]謝小芳,李懿東,唐清泉.市場認同企業的研發投入價值嗎?——來自滬深A股市場的經驗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09(9).
[2]陳海聲,盧丹研.發投入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J].軟科學,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