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煙草公司卷煙物流中心 祝朝東 華沙 陳國亮 袁亞
企業安全文化已成為企業安全生產經營活動必不可少的保障,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安全文化建設中,強調必須以人為本,并把保障人的生命及健康作為基本任務,以全體員工參與落實安全職責為關鍵,以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及技能為主的學習活動等是安全文化建設常抓不懈的內容,是企業文化建設中重要的環節。
安全文化評價指標體系是目標績效管理的重要部分。安全文化的特征及內容,結合韋格曼的安全文化評價因素理論,參照煙草安全文化評價的范圍和內容,并按照指標體系建立應遵循的原則,設計出煙草物流中心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它由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質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為主體內容,以安全行為文化、安全經濟文化為重要補充,以構建安全文化的持久性及安全文化的開放性為主要目標,這七項內容構成安全文化的維度并有相應的評價指標。
安全文化建設與安全管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畢節市煙草公司卷煙物流配送中心安全文化管理工作方案的總體要求,確保中心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提高各級人員的安全修養和安全意識,改進其安全行為,確保中心的安全基礎進一步牢固,形成穩定、良性、長治久安的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局面,形成適應于公司的安全文化屬性。
《畢節煙草物流中心安全文化評價標準》是根據《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AQT9004-2008)、《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準則》(AQT9005-2008)、《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9006—2010)、《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YCT384-2011)、《煙草行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指南》、《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評價標準(修訂版)》、《重慶市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評定標準(試行)》、《遼寧省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評定標準(暫行)》、《山東省“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評選標準(暫行)》、《北京市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評定標準(修訂版)》、《企業安全文化管理體系[畢節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等文件,結合中心各部門職責的基礎上編制的。
模糊層次評價方法是針對一個復雜的多準則決策問題,其把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各組成元素,根據元素屬性分成不同的類別,以類別為一個維度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同層元素對下層元素起制約作用,且上層對下層次元素有支配關系,從而把評價對象或評價方案的決策問題進行目標分解,并量化為各元素相對權重確定或相對優劣順序的排序問題。
按照Satty提出的1~9判斷矩陣標度原則(見表1):

表1 相對重要性的比例標度
通過專家打分判斷得出安全文化七個維度之間相對重要性,且對每個維度的各因子之間的重要性進行打分,統計綜合后得出多個判斷矩陣:

2.2.1 層次單排序設定
首先通過矩陣A判斷求解最大特征根λmax及對應特征向量W,計算公式設定為:

式中:λ為矩陣A的特征值;I為單位矩陣。
然后,驗證矩陣A的合理性,通過求解一致性比率CR得出,所設定公式如下:

式中:CI為一致性指標;CR為一致性檢驗率;RI為隨機一致性指標。

表2 RI隨機一致性指標標準值
最后,對檢驗數據進行進一步驗證,以真實反映測試者的觀點。
2.2.2 層次總排序設定
層次單排序可得出一級、二級指標之間的相關權重向量,當目標分解至最底層時,需要進行層次總排序設定。根據AHP理論,總排序的權重是一級指標如安全制度文化的權重和其所包含的其他二級指標權重乘積的和。這需要至上而下計算所有指標對總目標的排序權重,主要運用下列公式求解:

此外,還需要對每個單層從高到低進行一次性檢驗從而得出總排序值,檢驗的公式設定為:

所有的檢驗結果均需符合要求,若不符合,則進行另一輪專家評分,直到通過一致性的檢驗,從而成為最后安全文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依據。
畢節煙草物流中心隸屬于畢節市煙草專賣局,負責全市卷煙倉儲配送工作。在行業內要求“卷煙上水平”的發展背景下,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艱巨。卷煙物流安全文化評價體系研究及應用對構建符合中心及各個分站實情的安全標準化管理模式和科學合理的安全文化評價指標體系,提高卷煙物流配送整個過程的安全可靠性,切實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圖1 安監部安全文化評價模型
通過已確立的各部門安全文化評價體系,建立中心各部安全文化評價模型。以安監部為例:
中心安全文化評價指標權重的確立根據層次分析法原理,得到判斷矩陣,運用matlAB軟件建立模型確定權重,如表3所示。

表3 A-B判斷矩陣
在matlAB程序中運行主程序,可得到個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為:

在確定權重的過程中,從未出現“矩陣沒通過一致性檢驗”提示,在兩兩對比的矩陣中說明每個判斷矩陣都通過了這個檢驗,所以程序計算出的排序權重可以接受。
依此類推,可得出物流中心其他部門的安全文化評價指標權重。
對于評價指標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衡量,對于符合要求的項目得到對應分值,每條內容中缺項,扣除本條分值。
根據指標權重的計算,通過中心對各部門安全文化進行評價打分,得到每個部門的安全文化得分,綜合各部門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方面所需要的工作量及重要程度,得到各部門在中心安全文化評價體系中所占的權重為:WT={安監部,儲配部,送貨部,中轉站,綜合部,信息技術部,人力資源部,企業管理與法規部,財務部}={0.12,0.12,0.12,0.12,0.12,0.1,0.1,0.1,0.1}T。
中心對各部門安全文化的打分為表4所示:

表4 各部門安全文化得分表
因此,中心安全文化評價成績:S=B*WT={ 92.1,92,92.5,86,87,91,91,92,86}*{0.12,0.12,0.12,0.12,0.12,0.1,0.1,0.1,0.1}T=89.952.可知畢節卷煙物流中心安全文化評價為良好。
根據各部門打分情況可以看到,中心整體安全文化評價成績為良好,處于“自主管理”階段,而且處于“自主管理”的高級階段,需要持續改善企業安全文化。在這一階段,物流中心大多數員工能夠自愿擔負安全職責,安全管理人員能有效地辨別出危險源并進行及時控制,而此時中心的意外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明顯下降,面臨進一步改進安全工作的瓶頸。但不可否認的是,畢節市煙草公司卷煙物流配送中心在安全文化建設中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激勵方式較單一,配套的激勵機制不完善;缺乏對員工家屬進行相應的安全意識教育;用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去推動安全生產,缺少文化思考;安全文化宣傳公式化、概念化東西多,缺乏安全文化思想性、藝術性、教育性。
從物流中心安全文化評價結果分析中,可見安全文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安全管理工作者從安全制度、理念及行為等多個方面進行策劃組織及控制,需要從中心整體績效考慮安全工作,切實地將生產要素和安全緊密聯系,重視以人為本,以提升群體安全意識為主要目標營造安全文化氛圍,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
在安全文化的建設中,安全物質文化是整個體系建設的基礎,也是本質安全的重要體現。安全物質文化建設重在與安全相關的生產裝置等設備、設施以及生產物品上,因此,提高物態本質安全是保障安全的最根本途徑。首先應建立科學規范的生產作業體系,將作業相關的硬件設施所涉及的危險因素進行排查,并建立危險源檔案,實時更新;其次要對各種環境下的人機境安全隱患進行監管,如建立系統的安全標識、提示語以及危險因素的層級劃分,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特別管理;再次,應該加強員工識別危險源的能力,通過針對性的培訓將各潛在的危險源及可能造成的事故、預警機制告知員工,強制性地讓員工將這類安全隱患及控制措施熟記于心;最后,應該建立一整套預警和應急機制,切實提高中心的應急管理水平,通過對危險源的評估和監控,配置合理的應急設施,必要時加大投資,使整個中心的人、機、環境的物質安全處于最高的水平,以逐步實現本質安全的目標。
安全文化建設重在員工安全意識的培育,以績效評價的考核方式強化員工的安全行為。加強安全意識,對確實發現安全生產中的安全隱患以及采取恰當的安全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以精神文化建設作為核心內容,輔之相應的安全理念宣傳及教育,將安全理念融入員工的日常工作活動中??赏ㄟ^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知識技能比賽、安全知識考核等評比活動,激發員工主動積極參與安全知識教育活動中來。另外,將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教育有機統一,以強制性灌輸和自主性學習結合起來,培育員工的安全意識和素質,從而達到我會安全的目的。中心應通過親情溫馨提示,征集安全家書、節前向員工家屬致一封慰問信、員工和家屬互結安全對子的形式,用親情來感化員工,提醒他們遵守站內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杜絕“三違”現象,避免事故的發生。
員工的行為是建設安全文化的基石,也決定著中心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成敗。物流中心必須以提高員工安全技能,規范員工安全行為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建立安全提示機制。建立安全提示機制,不僅是對員工安全操作的“備忘提醒”,也是加強員工學習培訓的新方式。二是堅持安全培訓制度。為提高員工的安全素質,中心可以以“培、學、演、賽”為主要手段,提高員工安全技能。針對提高員工應急搶險能力、預防控制能力等綜合能力,組織經常性的“消防演習”、“應急演練”等活動。三是實施安全教育新手段,通過實施安全教育新手段,提高安全培訓的科技含量,增強員工學習的趣味性。
安全制度文化結合企業員工行為文化作為安全文化實質性的部分,它的表現主要是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管理規范等內容,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需要不斷的充實、完善各項安全規章制度,不折不扣地執行各項安全規章制度,這也是安全管理價值觀逐步具體化的傳播過程。一是抓精細,落實完整性評價;二是抓預防,落實無隱患管理。
[1]田紅英,黃遠新.基于SCOR模型的物流企業營運與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0(4).
[2]李孟剛.中國物流產業安全問題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7(12).
[3]徐德蜀.中國安全文化建設——研究與探索[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4]王關玲.基于AHP的企業文化建設體系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