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 紅
(寧波市委黨校,浙江寧波315010)
我國“十二五”規劃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是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重中之重。而產業結構調整又需要通過國際間的資源配置和生產要素流動來實現。近年來,寧波市政府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推動了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水平不斷提高,速度不斷加快、規模不斷擴大。本文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就寧波對外直接投資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相互影響進行實證分析。
對外直接投資與母國產業升級之間的關系是國際經濟研究中較新的課題。眾所周知,一國的境外投資活動對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與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經驗表明,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可以帶動國內產業升級。
一國的自然資源供給狀況必然影響本國產業結構的變化。以資源尋求為目的的對外直接投資通過獲取本國相對稀缺的海外資源,來增加國內稀缺資源的供給,從而化解國內產業發展與資源稟賦的矛盾,解決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中所面臨的資源瓶頸問題,促使國內產業結構向高度化發展,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市場尋求型的對外直接投資通過向海外轉移邊際產業,即把國內具有傳統技術優勢的,同時產品生命周期處于成熟期后期或衰退期的產業轉移到國外,一方面可以釋放傳統產業中的沉淀生產要素,使之用于支持新興產業的發展,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必要的物質和技術基礎,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的速度。另一方面,邊際產業轉移到境外,尋找新的市場,延長了該產業產品的生命周期,減少了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對國內經濟發展產生的不利影響。邊際產業的境外投資還可以把邊際產業中的技術、設備等具體物質資源向國外轉移,既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又降低了母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本,進而推動整個產業結構調整進程。
技術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可以使企業更直接、快捷地接觸與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帶動國內產業的改造和升級,形成本國產業新的比較優勢,從而加快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
一般效率尋找型對外直接投資可使企業在境外市場避開關稅壁壘,降低生產成本,企業可集中資金進行技術開發,推動產業結構的高度化。所以以獲取境外投資收益為目的的效率尋找型對外直接投資,既可以提升國內的勞動生產率,又可以在國際市場上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自2000年以來,寧波市對外直接投資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無論是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海外經營能力不斷增強。具體表現為:一是對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1年末,寧波市對外投資企業數量已達1428家,居15個副省級城市首位;累計對外投資金額達26.9億美元。相關數據顯示,僅2011年,寧波市新核準的境外中方投資額達到11億美元(如圖1所示)。二是投資領域不斷拓展。近幾年投資領域從傳統的出口商品市場不斷拓展到生產、物流、資源開發和產品研發等多個領域。三是投資市場日益多元化。從香港等傳統市場不斷向歐洲、美國、拉丁美洲等地區擴展,尤其是對歐美投資步伐不斷加快。四是投資的大項目不斷增多。2011年寧波市境外總投資達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18個,是2010年的2倍,合計投資額8.04億美元,占全市對外投資總額的73.1%。

圖1 1995—2011年寧波市新核準的境外中方投資額
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不僅表現為經濟總量的增長,同時也伴隨產業結構的逐步升級。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寧波市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經濟結構日趨優化。1985年寧波GDP總量只有71.05億元,2011年寧波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10.5億元,較1985年增長了84.6倍。第一產業產值由16.85億元發展到2011年的255.76億元,第二產業產值由1985年的40.40億元發展到3335.37億元,第三產業產值由13.80億元發展到2419.35億元(如圖2所示)。同時寧波三次產業比重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第一產業占比從1985年的23.72%下降為2011年的4.3%,第二產業由56.86%下降為2011年的55.5%,第三產業比重則由19.42%上升為40.3%(見圖3)。目前寧波產業結構處于“二、三、一”階段。

圖2 1985—2011年寧波市三次產業產值

圖3 1985—2011年寧波市三次產業比重情況
為了研究對外直接投資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相互影響,本文選取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5個主要因素:科技進步、固定資產投資、消費需求、進出口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本文的模型選取研發費用(R&D)作為衡量科技進步(T)的指標、固定資產投資總額(I)作為衡量固定資產的指標、居民消費額(CD)作為衡量消費需求的指標、凈出口額(O)作為衡量進出口貿易的指標,對外直接投資額(F)作為衡量對外直接投資的指標(見表1)。
模型中(R)作為測度產業結構升級的指標。本文參考“產業結構升級形態決定、測度的一個理論解釋及實證”一文中的測度指標進行設計,也根據產業結構升級的特征:第三產業的占比越來越大,第一產業占比越來越小,即逐漸向“三二一”的結構演進,所以在產業結構的指標設計中,給第一產業賦值最小,第三產業賦值最大,具體指標為:

其中,yi為各產業的收入比重。R為測定產業結構升級的程度,其系數值上下限為1~3。當R的數值等于1或接近1時,說明產業結構層次較低,也就是說第一產業占比較大,第二、三產業占比較小;當R的數值等于2或越接近于2時,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很大,一、三產業所占比重較小;當R的數值等于3或接近于3時,則說明產業結構層次較高,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較大,一、二產業所占的比重較小。
為了使各個序列趨勢線性化,同時消除異方差性,對各個序列取自然對數,這樣做有利于分析各變量間的彈性大小。
模型設定如下:

其中,α0表示方程的常數項,εt為隨機干擾項。
要明確經濟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關系,首先要對時間序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所以為了避免模型出現偽回歸現象,在本研究中首先將利用 Dickey和 Fuller(1981)提出的考慮殘差項序列相關的ADF單位根檢驗法,檢驗變量的平穩性,對于非平穩性的變量進行處理使之成為平穩時間序列。

表1 2001—2011年寧波市研發費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居民消費額、凈出口貿易額和對外直接投資額
利用Eviews軟件,對產業結構升級測度指標(R)、對外直接投資額(F)、凈出口額(O)、R&D(T)、居民消費額(CD)和固定資產投資額(I)進行單位根檢驗,以確定其平穩性,結果見表2。

表2 單位根檢驗
從表1可以看出,研發費用、固定資產投資額、凈出口額在5%顯著水平下通過檢驗,同為零階平穩序列;產業結構升級指標系數、消費需求以及對外直接投資的一階差分均在5%水平顯著,都是一階平穩序列。這足以表明,科技進步、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貿易與產業結構升級指標之間不是同階單整的,它們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而消費需求、對外直接投資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可能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本文將對產業結構升級(R)與對外直接投資(F)以及消費需求(CD)進行協整檢驗。
如果變量是單整的,那么應對相關變量進行協整檢驗(Cointegration Test)確定產業結構升級與對外直接投資以及消費需求之間的長期關系。協整理論是研究分析非平穩時間序列的一個重要方法。Engle and Granger(1987)指出,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非平穩時間序列(含有單位根的時間序列)的線性組合能構成平穩的時間序列,則稱這些非平穩時間序列是協整的,稱得到的平穩的線性組合為協整方程,可以認為協整方程的存在說明這些變量(即非平穩的時間序列)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本文將采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檢驗兩變量是否協整的兩步檢驗法來檢驗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也稱為EG檢驗)。
由于上述變量都是單整的,因此可以利用EG檢驗判斷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并進一步確定相關變量之間的符號關系。
首先,用OLS法估計得到方程:

將殘差序列(resid)另命名為μ,通過檢驗,得出殘差序列一階差分為穩定序列,不存在單位根,因此變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檢驗。
根據協整檢驗的結果可知,對外直接投資額(F)和產業結構升級測度指標(R)、居民消費額(CD)和產業結構升級測度指標(R),存在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但這種長期的均衡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需要進一步驗證。本研究采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法(Granger test of causality)對對外直接投資額(F)和產業結構升級測度指標(R)、居民消費額(CD)和產業結構升級測度指標(R)兩變量各自進行因果關系檢驗,結果見表3。

表3 因果關系檢驗:
根據協整檢驗的結果可知,寧波市對外直接投資不構成產業結構升級的格蘭杰原因,而寧波市的產業結構升級是對外直接投資的格蘭杰原因;寧波市的消費需求是產業結構升級的格蘭杰原因,而產業結構升級不構成消費需求的格蘭杰原因。從理論上來講,一國對外直接投資增加會帶動本國產業結構升級,但是從上述實證的回歸方程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寧波市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不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分析其原因,一是雖然寧波市對外直接投資額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升,但其發展仍然還處于初級階段,規模相對較小,所以在短期內對寧波市產業結構升級影響不大;二是由于對外直接投資主體是企業,企業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投資產業、投資國別等,較少考慮寧波整體的產業結構狀況;三是政府不斷推出鼓勵政策,創造條件,積極支持企業對外投資,但在投資行業等方面缺乏引導。因此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對外投資的影響效應較小。
當前寧波市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目標是使產業結構達到合理化和高度化,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寧波對外直接投資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效應,基于前面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當前寧波市生產紡織服裝、玩具、文化用品、機械、電線電纜、電子產品等的產業具有相對優勢,所以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投資導向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對外直接投資,一方面讓寧波市的資源逐步向本地的高端產業轉移,合理利用生產要素,實現產業升級,同時也有利于延長這類產業的生命周期,實現其轉移價值,不但可以節約本地資源,也可以降低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本。
產業升級需要技術的支持。通過并購等方式向科研機構和技術開發型公司投資,一方面可以收集國外相關信息,跟蹤最新的國際科技動態,另一方面積極邀請國外的科技人員參與技術開發以獲取先進技術。通過對發達國家相關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掌握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提高寧波市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為寧波市產業結構的升級助力。所以政府應大力鼓勵企業向發達國家相關技術密集型產業投資,對這類企業提供金融、財政、稅收等政策支持,加強投資信息服務和指導工作。
近年來寧波市很多企業走出國門進行資源開發,境外資源開發有助于緩解國內資源緊缺,可以減輕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的資源瓶頸壓力,但資源開發屬于低附加值的行業,對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推動作用不明顯。由于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境外資源開發的政治風險不斷增大。而高端制造業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可以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對國內的輻射效應也更大,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對外直接投資高端制造業更有利于實現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因此從產業結構調整角度出發,當前對外直接投資應從以資源開發業為主向以制造業為主轉變,加大對制造業的投資力度。
[1] 崔巖,臧新.日本對外直接投資與產業結構關系的實證分析[J]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6(2).
[2] 郭志儀,鄭鋼.境外直接投資與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升級研究[J] .宏觀經濟研究,2007(8).
[3] 古廣東.對外直接投資與母國經濟利益: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 .浙江大學,2006.
[4] 徐德云.產業結構升級形態決定、測度的一個理論解釋及驗證[J] .財政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