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學院 龐佳慧
小微企業即小型微利企業,是會計核算中常見的一個概念。關于小微企業的具體定義,2011年以前國內并沒有統一。例如,民生銀行從企業融資額度出發,將小微企業定義為:“銀行貸款500萬元以下的屬于小企業,貸款100萬元以下的個體工商企業則屬于微型企業的范疇。”著名的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統稱為小微企業。2011年6月,國家工信部、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和財政部四部通過《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規定,按照企業從業人員、企業資產、年納稅額等標準將我國中小企業進一步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類。至此,小微企業正式成為我國企業的基本類型之一,這也為政府從國家政策角度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相關調查表明,小微企業為繁榮國家經濟、緩解就業壓力、推動社會發展提發揮了重大貢獻。以浙江省為例,小微企業一直是浙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浙江省統計年鑒,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浙江省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為34340戶,大、中、小型企業分別為621戶、5021戶、28698戶,分別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1.81%、14.62%、83.57%;全省工業總產值(當年物價)為56406.06億元,其中,小型企業的工業總產值為22354.5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39.63%;小微企業中的從業人數1384.14萬人,占全省就業人數總額的46.11%。由此可見,小微企業不僅創造了巨大的工業產值,有力的推動了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同時,在解決就業問題、增加出口創匯等方面,小微企業也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然而,由于自身原因和經濟運行的綜合影響下,我國的小微企業一直面臨著嚴峻的融資問題,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促進其健康、穩定的發展,是我國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時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主要是以家庭工業企業這類微型企業為主的客戶,貸款數量小、周期短、季節性強、頻率高等是這類企業融資的主要特征。以浙江省小微企業為例,浙江省的小微企業大都以家庭工業為主,這種企業遍布全省,主要呈地域性、塊狀型分布,這些企業相互依托,相互配套承接,且大多是規模小、技術含量不高。以浙江溫嶺帽業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光溫嶺大溪鎮就有9000多家帽業企業,年產量超過110億雙,擁有全球28%多的市場份額,及70%國內市場。但規模以上(年產值500萬元及以上)的帽業企業只有200多家,不到總規模的3%。知名品牌僅2個。但以這9000多家帽業企業為核心,圍繞原材料供應、紡織、加工、印染、包裝、運輸等過程孕育了化纖企業、物流企業、包裝企業、紡織機械企業等相關企業。
據浙江省中小企業局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浙江省小微企業的融資主要來源于向銀行借款、挪用客戶現金以及通過人際關系籌款等方式。其中,向銀行借款是大部分小微企業的首選渠道,占所有籌資方式的59.04%;依靠經營利潤和資產折舊等內融性融資的占14.19%;通過人際關系籌資的企業占10.37%。此外,9.73%的企業利用企業信譽挪用客戶資金暫時解決現金短缺問題,僅6.67%的企業選擇或曾經選擇通過股權融資來獲取資金。(見圖1)

圖1 2011年浙江省小微企業融資對象
在創業初期,小微企業主要依靠企業利潤留存和折舊來維持生產經營,但隨著生產規模的逐步擴大,僅僅依靠內部利潤、向親友借款等方式無法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銀行便成為眾多小微企業融資首選對象,但向銀行借貸涉及眾多部門的諸多手續,小微企業往往可能因為無法提供證明材料和擔保而被銀行拒絕。在得不到銀行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小微企業就會利用企業社會關系向外借貸。由此可知,浙江省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相當狹窄。
據從余杭農村合作銀行臺州市支行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 年9月底,該行累計發放各項貸款29億元,面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3.66億元,占貸款總額的12.6%;各項貸款余額為11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3.34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30.4%;而實際申請貸款總額為55.37億元,其中,小微企業實際申請貸款總額為20.07億元,占全部貸款的36.25%,實際滿足度為18.23%,貸款缺口達16.41億元,依靠銀行借貸遠遠不能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信用確實度相對大中型企業較高,并不是小微企業老板不講信用,而是小微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需要提交證明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信息良好的書面材料,同時還需提供符合條件的擔保。書面材料涉及評估、公證等一系列過程,加之小微企業大多沒有建立符合規范的財務制度等,根本無法提供完整的證明材料。我國面向小微企業的信用評級機制處于初步建設階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沒有針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專項風險管理方法,使得我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目前呈現出信用缺失度、不良貸款率雙高的特征。
已有經驗證明,在現有的金融服務環境下,面向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風險遠遠高于大中型企業。這主要是由于小微企業存續時間不定,很容易受到原材料上漲、政府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據一項針對浙江省小微企業存續時間的調查顯示,被調查的臺州、麗水、溫州和湖州四市的樣本企業中,屬于存續時間在3年及以下的初創期小微企業占全體樣本企業的49.12%,32.87%的小微企業屬于存續時間在3~5年的成長期類型,5年以上的成熟期企業僅占18.01%。同時,我國目前沒有專門針對小微企業開展的保險服務。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面向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滯后于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變化,小微企業主要以小額貸款需求為主,一方面是眾多小微企業得不到銀行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擔心貸款風險過高,市場變動迅速和政府政策進一步增大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運作難度。政府應將小微企業融資的初始風險納入政府調控的范圍內,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面的政策性支持,任由其自由化、市場化必不利于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總的說來,我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中存在的需求與供給二者之間沒有很好地對接,銀行這類正式的供給者提供服務的方式和要求與絕大部分小微企業的期望和實際需求相差甚遠,來自于非正規渠道的民間融資方式雖然更加符合小微企業的需求但是往往融資成本太高,最終的結果是小微企業既無法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也無法負擔民間借貸的高昂融資成本。目前存在于我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中的主要矛盾有:
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國家放松對各大銀行的調控,轉向銀行市場化,但并不意味著降低對銀行安全性、盈利性等方面的要求,相反,各大銀行失去政府這個安全屏障后,在市場化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如何才能降低風險,增加盈利,小微企業薄弱的生存基礎和銀行市場化的特點相矛盾。
目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的提供方一般有:國有控股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社、政策性銀行以及民間金融等,它們大多是在政府強制性或答應給予諸如稅費減免、資金支持、央行政策性支持等條件誘惑,面向小微企業開展金融服務。各大金融機構在市場化運作中形成的與借貸者之間形成的融資關系依靠雙方所達成的經濟契約維系,這種融資模式衍生的理念是絕不發放無利可圖的貸款。實際上,當前部分小微企業之所以成功從國有四大商業銀行這類金融機構中獲得貸款,是因為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的發展壯大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小微企業金融知識的掌握程度、面向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網絡的發達程度、針對小微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各級政府支持力度和持久度等。
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促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需要政府、各大金融機構以及全體小微企業等多方面聯手。結合全國小微企業最為集中的浙江省的實際情況,給出以下發展我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的對策。
(1)加強對小微企業的培訓和監管,開展優質小微企業審定工程。可以以縣級為單位開展小微企業培訓和監管工作,針對各方面達到“優質小微企業”條件的小微企業,給予文件證明并錄入信息庫中,這類企業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可以由政府部門向銀行重點推薦,促進銀行和小微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
(2)成立為小微企業提供信用擔保的政府性機構。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愿意向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業自身信用評級低且缺乏固定、可信的擔保方。為此,國家可以試圖成立為小微企業提供信用擔保的專門機構,利用政府的信譽和財力使銀行不必擔心小微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
(3)創新針對新生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浙江省于2005年嘗試建立針對新生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目前已形成了從縣級到省級相互聯接的補償體系。事實證明,截至2012年6月,在這個補償機制的作用下,有近200萬家(次)小微企業順利從銀行全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國內其他省份借鑒浙江省的辦法,結合本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的特點,進一步創新針對新生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以便更好地為小微企業尤其是新生小微企業融資服務。
(4)放松企業債券發行的集中管理程度,鼓勵小微企業“抱團”發行企業債券。2007年,深圳的小微企業聯合發行企業債券試點成功,為國內小微企業“抱團”發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做出了有效的示范。其他省份可以積極借鑒深圳市政府的成功經驗,探索適合本省小微企業的債券融資方式,為廣大小微企業開辟一條安全、有效的直接融資渠道。
(5)積極推動小微企業轉型升級,鼓勵規模以上小微企業上市融資。事實證明,浙江省選擇推動小微企業轉型升級,鼓勵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積極上市融資,這一舉措能進一步拓寬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避免了企業資金鏈的斷裂。
總之,小微企業融資難是全球性的問題,因此,我們在研究國內小微企業以及市場等方面的特征,探索進一步發展國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的同時,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多管齊下,保證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的有效運轉,切實為廣大小微企業服務。
[1]何長見,何毅.中國小企業發展的系統性障礙與制度創新[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7.
[2]楊蓮芬,王慧敏.浙江中小企業銀行借款融資調查分析[J].江蘇商論,2004(2).
[3]陸金方.小微企業融資難原因剖析與經驗借鑒[J].金融管理與研究,2012(2).
[4]馬勝祥.論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出路[J].農村金融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