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婦幼保健院(442000)葉章宇
缺鐵性貧血是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營養(yǎng)缺乏病之一,口服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常用方法。但常用的口服西藥鐵劑,有明顯的胃腸道刺激癥及口腔鐵銹味,患者不能耐受,導致治療中斷,影響療效。我院應用養(yǎng)血口服液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并與葡萄糖酸亞鐵片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進行對照觀察,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0例患者均來自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兒科門診及住院部1~10歲兒童,男58例,女62例,平均3.2歲。入選標準:療程1周以內(nèi)的不納入統(tǒng)計,藥物不耐受的作無效處理。隨機分為養(yǎng)血口服液實驗組(60人)和葡萄糖酸亞鐵片對照組(60人),性別、年齡及貧血嚴重程度在兩組分布無差異。按照全國會議制定的關于小兒缺鐵性貧血診斷標準和防治建議[1],排除營養(yǎng)學巨幼紅細胞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球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
1.2 缺鐵性貧血實驗室診療標準 血象:外周血涂片紅細胞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紅蛋白<110g/L。鐵代謝指標滿足二項:血清鐵(SI)<10.7μmol/L,血清鐵蛋白(SF)<15μg/dl,血清總鐵結合力(TIBC)>62.7μmol/L,鐵飽和度(TS)<15%,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1.3 方法 實驗組每人每天服用養(yǎng)血口服液10ml兩次,對照組給予葡萄糖酸亞鐵片,每次0.1g,每日3次口服,均服用4周為一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觀察療效。
1.4 觀察項目[2]對比觀察兩組治療前后:①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血細胞比容(HCT)、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RC)。②血清鐵、血清鐵蛋白、血清總鐵結合力及鐵飽和度。

附表1 兩組臨床療效情況對比
附表2 兩組用藥前、后的血紅蛋白Hb、血清鐵SI變化情況()

附表2 兩組用藥前、后的血紅蛋白Hb、血清鐵SI變化情況()
組別 例數(shù)(n) 用藥前Hb(g/L) 用藥后Hb(g/L) 用藥前SI(μmol/L) 用藥后SI(μmol/L)實驗組 60 87.3±0.5 123.6±0.04 7.2±0.04 22.1±0.06對照組 60 86.5±0.1 112.3±0.04 7.4±0.05 17.3±0.05 t值 1.567 19.96 0.31 6.15 P P>0.05 P<0.05 P>0.05 P<0.05
1.5 療效判定 有效:貧血癥狀體征顯著改善,血紅蛋白上升l0g/L。顯效:貧血癥狀體征消失,血紅蛋白上升20g/L。無效:貧血癥狀體征、血紅蛋白治療前后無改善。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統(tǒng)計,所有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見附表1。兩組用藥前、后的血紅蛋白Hb(g/L)、血清鐵SI(μmol/L)變化情況見附表2。
2.2 實驗組中無惡心、食欲減退,腹瀉等情況,所有病例完成治療;對照組中,10例出現(xiàn)惡心,7例有食欲減退現(xiàn)象,其中4例出現(xiàn)腹瀉,且口中有鐵銹味。兩組均未見其他毒副作用。
缺鐵性貧血是指由于機體對鐵需要增加、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等造成體內(nèi)貯存鐵的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3]。缺鐵性貧血是小兒貧血中最常見的類型,外在表現(xiàn)時常有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皮膚、黏膜變得蒼白,以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最為明顯。較大的兒童可自訴疲乏無力。對小兒的生長發(fā)展均不利[4]。
目前,市場上口服鐵劑種類較多,葡萄糖酸亞鐵使用歷史較長,價格便宜,使用方便,有一定效果,但其為無機鐵制劑,吸收差,胃腸道反應較多,患兒依從性差。經(jīng)過本院臨床實驗,養(yǎng)血口服液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葡萄糖酸亞鐵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養(yǎng)血口服液對升高血紅蛋白快速有效,使SI值升高到正常范圍,相對于對照組葡萄糖酸亞鐵片劑,總有效率達到了93.3%。服用養(yǎng)血口服液后,兒童食欲有所改善,精神轉(zhuǎn)好且臉色紅潤,即使無效患者食欲也有所改善。兩組均未見其他明顯毒副作用。實驗組中無惡心、食欲減退、腹瀉等情況,所有病例均完成治療;而對照組中,10例出現(xiàn)惡心,7例有食欲減退現(xiàn)象,其中4例出現(xiàn)腹瀉,且口中有鐵銹味。
本實驗研究的養(yǎng)血口服液(湖北鳳凰白云山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是根據(jù)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結合現(xiàn)代專利技術,針對我國貧血患者的特點研制,主要由皂礬[5]、沙棘、山楂、大棗組成,屬于中西藥結合制劑。其中,君藥皂礬,是鐵劑的主要來源,經(jīng)處理得到新一代的螯合鐵。螯合鐵在腸道吸收[6],補鐵快,吸收率高,無毒無蓄積,沒有胃腸道刺激,保證了快速補血的特征。口服無鐵銹味,不惡心,患者的順應性比較好。沙棘為臣,酸溫入肝,肝主藏血,是蒙古族和藏族的常用中藥材,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根據(jù)祖國醫(yī)學理論,沙棘具有利肺、升陽、健脾、養(yǎng)胃、活血化瘀、消炎生肌等藥理功效[7]。山楂佐君臣之力活血而藏血,使藥力迅速而持久。大棗為使,甘溫入脾胃經(jīng),益氣生津,健脾和胃,口感良好,嬰幼兒童樂于接受,可以長期堅持服用。另添加了輔料VC,對鐵的吸收具有協(xié)調(diào)作用,可以提高鐵的吸收率[8],同時防止二價鐵氧化,服用養(yǎng)血口服液可有效避免黑斑牙現(xiàn)象,故值得在兒科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