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所應具有的新觀念及現狀.闡述了在當今職業教育教改形勢下,英語教師應該如何進行知識更新,為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奠定基礎,同時也探討和摸索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角色改變的可行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師資現狀;角色適應
根據教育部《關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要求意見》,高等職業教育應以培養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大方向;因此,隨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廣與深入,作為高職院?;A課程的英語教學也應順應這個導向,幫助學生掌握實用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同時,英語教師作為教學改革的排頭兵和實踐者,在高職英語教育實現就業導向目標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高職英語教師要樹立符合時代特征的教育教學理念,重新明確和調適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斷提升自身的執教能力。
一、高職教改新形勢對英語教師提出新要求
高職教育現行的培養目標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決定了從事高職教育的英語教師必須具備全新的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觀念;不但要有扎實的英語與教育的專業知識,還應熟悉相關專業和崗位的基本知識技能,具備把專業知識及實踐技能融于英語教學過程的能力;要了解社會、用人部門對相關專業人才英語水平的要求;自身要具備并能傳授良好的職業道德與信念素質?,F在各高職院校的基礎英語課程都在不斷削減.與此同時.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組建高水平的符合高職教育模式的英語師資隊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二、高職英語教學和教師的現狀
(一)許多英語教師教育觀念尚不到位。很多教師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在教育觀念上存在錯位和偏差,還停留在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上,僅以人文知識的傳授和課文講解為主。較少注重與專業實踐的結合。
(二)高職院校的外語教學多以公共英語為教學內容,基本為應試教育模式。只有少數院校在基礎英語后開設有幾門專業外語,有些院校以通過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為教學目標?,F行的英語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手段、評價體系基本同專業課程相分離,學生所學與所用脫節。這種模式無形中引導學生僅追求通過更高級別的等級考試,而忽略了對學生全面素質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最終導致外語教學不能達到既定目的,也不能發揮其為專業學習和工作服務的功能。
(三)英語師資的專業知識配備嚴重不足。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主要有三類:一是公共英語教師;二是商務英語等較為普及課程的專業英語教師;三是各個專業課教師兼任的專業英語教師。第一類英語教師與第三類專業教師各擅所長,前者大都英語科班出身,語言功底扎實,但是高職相關專業知識欠缺,忽視了專業課程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后者專業基礎扎實,特別是在講解與本專業相關知識上有很大優勢.但缺乏用英語授課的能力,對專業英語的學習到后面往往變成了乏味的翻譯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第二類教師相對來說最能勝任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但因專業種類有限,往往只局限在商務、旅游、計算機、涉外文秘等常見專業上,對現在各個學校品種繁多的其他專業課程的英語教學也無法勝任。從總體上看,隨著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設置,專業英語的師資配備明顯不足,師資隊伍參差不齊。因此,不斷提升占較大人數比例的公共英語教師的職業素養就成了事半功倍的途徑。
三、高職英語教師的角色調適
(一)教師要意識到角色轉變的必要性。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高職高專英語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指出:“高職高專英浯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它的頒布,明確了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目標和方向:高職英語教師要充分了解當今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意識到自身角色轉變和調適的必要性。要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要認識到高職英語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已逐漸轉變為培養英語和專業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只有廣大英語教師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才能使高職的英語教學不與社會需求相脫節,才能夠滿足學生就業后的需求。
(二)教師急需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高職院校教師需要具有豐富的、多元化的知識。教師抓緊熟悉和掌握某一特定的專業知識,就顯得刻不容緩。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大多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雖然不少年輕教師還兼有煩瑣的學生管理工作,但也要盡可能地抽出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新知識。對專業課程的學習,可以以自學為基礎,配合其他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盡可能做到有的放矢。毫無疑問,教師的這一轉變,除了教師自身的自我完善外,非常需要社會各界給予支持和幫助,也離不開學院或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比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在制度和政策層面為教師發展提供保障,制定一個較長的教師培養目標和計劃;對培養方式、考核獎懲、職稱晉升、經費投入等都做出明確規定。教師應該充分做好終身學習、不斷調整知識結構的準備。
(三)教師應對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設置、評價體系做出調整。英語教師應該根據國家和本學校本專業對高職人才的培養方案,制定出各相關專業英語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和評價體系,使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有所取舍,有章可循。英語教師劃分不同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和評價體系予以細化,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不同需求,提升本專業人才的社會競爭力,尤其是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上更要凸顯其職業性和實用性,作為一個和社會經濟發展結合得最緊密的高職教育更需不斷的“升級換代”。同時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不僅要考慮到專業特點、學生需求,還要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適應,高職英語教師可以與專業教師聯合編寫相關專業英語教材等途徑,使教材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服務于社會。
(四)教師應加強自身職業道德的錘煉。高職學生雖然已經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但他們正處在心理不成熟時期,因此作為培育者的教師就應加強對自身的職業道德和品格素養的錘煉,以身作則,努力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職業道德的示范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教師要充分理解并內化職業道德原則和職業規范等知識;要注重企業文化與本土校園文化的融合,發揮校園的德育功能和企業文化在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認識到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和行業規范,學會設計各種直接顯性的和無意識、間接內隱的教學活動,使受教育者多途徑地接受道德教育。
(五)教師應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生存適應能力和職業持續發展能力。教師應該緊密圍繞行業和企業對外語技能的要求,培養和引導學生結合專業和崗位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造性學習等多種學習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高職英語教師還要了解當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開發和利用現代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模式與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通過網絡、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技術的綜合利用,達到高職英語教學的最優化。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學會按照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行個性化學習,完善自己的素質結構,從而具備較強的生存適應能力和職業持續發展能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只有具備一流的教師,才會有一流的教育,才會出一流的職業人才。當代高職英語教師的職責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更艱巨,因此,英語教師能否進行角色的調整,不管是對教師本人還是對高職教育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p>
參考文獻
[1] 宗雪萍.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英語教育模式及構想I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
作者簡介:
楊立華(1973-),女,山東東營人,教育碩士,東營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言文學英語、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