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評論員 陳自鵬

2012年11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代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報告對教育工作提出的總要求是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對教育的總要求,也是教育應該達到的總目標。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
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全社會都要對教育“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從某種意義上說,關心教育就是關心國家、民族和我們自己的未來,支持教育發展就是創造國家、民族和我們自己的希望和福祉。因此,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應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抓細、抓實、抓緊、抓好。
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正確的辦學方向決定著未來人才培養的方向、規格和質量。第一,我們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二,素質教育符合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兩個方面的需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學校辦學過程中要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教學過程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
要抓好各級各類教育。中央要求,各級政府要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眾所周知,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階段不同,目標不同,要求不同,需要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即科學發展。然而,真正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目前困難還很多。比如,從全國情況看,雖然政府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但學前教育資源還遠遠不能滿足學前三年幼兒教育的社會需求,向0至3歲幼兒教育延伸的工作也剛剛起步;在九年義務教育發展上,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之間、城市和鄉村之間教育資源仍然不夠均衡,教育水平和質量還有相當大的差異;由于各種原因,在某些經濟落后地區,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還很低,發達地區基本普及了高中階段教育的學校多樣化發展的問題也還沒有真正解決;職業教育是讓“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還需要全社會改變觀念,積極探索,認真實踐;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教育的歷史階段,還需要下大氣力進一步提高未來人才培養質量;要抓好繼續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從兒童抓起,倡導終身教育理念,國家應該為每個公民終身發展搭建一個學習和實踐的平臺。
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教育公平可以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到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成果,沐浴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陽光雨露。為此,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要鼓勵全社會參與、支持教育。教育是社會公益事業,每個人都應為教育添一塊磚、加一塊瓦。“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除政府充足的教育經費投入外,要引導社會力量在道義上、財力上支持教育,積極引導他們興辦教育,使我們國家未來學校興旺,教育繁榮。
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要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和影響學生。我們要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要加強校長和教師崗前及崗后培養培訓;要在全社會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不斷提高教師地位待遇;要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要健全教師管理制度,實行教師準入制度,保證教師隊伍質量;要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教師和校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任重道遠,我們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