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順祥 徐志英 朱慶玲 張瑩 潘洋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肺出血、循環障礙等表現。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中對174例患兒給予痰熱清注射液加用斯普林注射液治療,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74例手足口病病例均來自2010年6月至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中,符合衛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診斷標準[1],可排除風疹、水痘、藥物疹、猩紅熱、蕁麻疹、麻疹、幼兒急疹等其他出疹性疾病。174例患兒隨即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88例,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齡6個月~1歲21例,1歲~3歲47例,3歲~6歲20例,發熱86例;手足皮疹78例,口腔皰疹33例,嗜睡伴肢體抖動44例。對照組86例,其中男性患兒44例,女性患兒42例,年齡6個月~1歲20例,1歲~3歲45例,3歲~6歲21例,發熱84例,手足皮疹71例,口腔皰疹35例,嗜睡伴肢體抖動41例。發熱患兒體溫均在37.5% ~39.3%之間,所有患兒白細胞計數<10.0×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70%,胸片多數有兩肺紋理增粗表現,無網格、斑片狀陰影。個別患兒出現心肌酶及肝酶改變。2組患兒年齡、性別、病情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痰熱清注射液(0.3~0.5 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2],1次/d;加點斯普林注射液,劑量2~4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1次/d,療程7 d。對照組應用同種抗病毒藥物治療。兩組患兒酌情支持、對癥治療采用同一方案,有顱高壓者給予甘露醇治療,個別患兒營養心肌及保肝治療。觀察1周內的治愈率。
1.3 觀察指標 2組患兒治療前后均檢驗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心肌酶譜指標。
1.4 療效評定 根據衛生部制定療效判定標準,將療效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治療一周后判定療效。痊愈:體溫正常,皮疹消退,臨床癥狀消失。顯效:體溫正常,皮疹部分消退,臨床癥狀好轉。有效:皮疹漸消,臨床癥狀好轉,但不明顯。無效:治療后病情無改善或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后觀察癥狀改善情況 治療組:熱退84例(95.4%),皮疹基本消退:67例(76.1%),嗜睡、肢抖改善:29例(65.9%)。對照組:熱退76例(88.3%),皮疹基本消退:48例(55.8%),嗜睡、肢抖改善:15例(36.5%)。
2.2 兩組治療結果 應用痰熱清加點斯普林注射液治療組治愈率為44.31%,單用痰熱清對照組治愈率為10.4%。兩組治愈率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治療組97.7%、對照組95.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情況(例,%)
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主要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積極抗病毒治療,至關重要。痰熱清注射液是純中藥制劑,由黃岑、熊膽粉、山羊角、金銀花、連翹等中藥材提取精制而成[3],具有抗病毒、解熱作用[4],臨床治療手足口病取得良好效果。感染手足口病患兒多數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5],因此使用免疫調節劑和增強劑佐治手足口病很有必要。斯普林注射液是從動物脾臟中提取的高活性低分子多肽類物質,能夠刺激免疫系統,具有供體細胞免疫信息被動傳遞受體,使靜止或抑制的T細胞成為致敏淋巴細胞;同時誘生干擾素,激發、恢復和增強機體的遲發性超敏反應;也可誘導巨噬細胞產生免疫核糖核酸,激發B淋巴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的能力[6]。本組研究顯示治療組應用痰熱清加點斯普林注射液與單用痰熱清靜脈點滴對照組比較,治療手足口病療效肯定,能夠有效抑制腸道病毒進展,且未發生毒副反應,總有效率相當,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治愈率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故斯普林注射液佐治手足口病能夠及早控制癥狀,有效縮短病程,對提高治愈率能取得較好療效。
[1]衛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衛生部辦公廳-衛辦醫政發。
[2]韓宏鋒,路西明.痰熱清注射液藥理與臨床.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24(1):78.
[3]潘彥舒,張娜,朱曉磊,等.痰熱清注射液干預內毒素血癥病理過程的相關研究.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5,11(7):508-510.
[4]雷衛平,吳英梅,林翠芬.痰熱清注射液的臨床應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5,11(14):110-113.
[5]林思恩,章青,謝華萍,等.我國廣東、福建地區2000~2001年手足口病腸道病毒71型分離株的種系進化分析.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4,18(3):227-229.
[6]蔣玉紅,楊瑞蘭等反復呼吸道感染兒外周血淋巴細胞凋亡及與免疫功能的關系.實用兒科臨床雜志,1988,13(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