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錦禧 陳月華 鄧振博 李云 楊明森 黃宇榮 何錦洪 葉志鵬
腰椎間盤突出、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是臨床上常見疾病之一,也是造成腰痛的主要疾患。由于腰部負重大,肌肉制動較困難,韌帶、筋膜的血運相對差,影響組織愈合修復,給治療帶來困難。所以一旦受損,輕則影響工作、生活,重則喪失勞動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我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對145例腰椎間盤突出、123例急性腰扭傷、198例慢性腰肌勞損患者,采用中頻治療儀直流導入活血化瘀、消炎鎮痛中藥治療取得顯著療效,治療前后癥狀分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腰痛486例,其中腰椎間盤突出145例、急性腰扭傷143例、慢性腰肌勞損198例;男241例,女245例;年齡16~79歲,平均46歲。急性腰扭傷發病至就診時間為12 h~3 d。椎間盤突出與慢性腰肌勞損病程6月~9年,本次急性發作至就診時間為1~7 d。本組患者均有腰部劇烈疼痛,腰背部僵硬,無法彎曲,活動受限。需要借助臂力方可改變體位,翻身或起身站立,但行走艱難。本組均無四肢麻木或肌力減退等神經壓迫癥狀。取仰臥體位肌肉放松時腰痛明顯減輕,活動或增加腹壓時疼痛加劇。就診時本組病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腰背強迫板直體位,雙下肢肌力、活動正常,可自行板腰行走。體查時腰部呈板直彊硬,生理曲線存在,無側彎。腰部壓痛明顯,均有不同部位的劇烈壓痛區,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角度<30°),站立彎腰試驗陽性(角度<15°)。X線腰椎正側位片檢查,全組患者均未發現椎體壓縮性骨折、脫位,未發現附件骨折及椎間小關節脫位等腰椎骨質性病變,椎間突出患者其椎間隙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如有骨質器質性病變或有神經壓迫癥狀的病例,需要做特殊治療者,不列入本組。有嚴重心臟病、安裝心臟起搏器、妊娠、惡性腫瘤、有出血傾向性疾病與、局部皮損或感染者為此治療的禁忌證。
1.2 方法
1.2.1 設備與材料
1.2.1.1 設備 我們選用中頻治療儀(直流型)。中頻電疊加直流電輸出,頻率可無檔次調配,中頻區可選調2~8 KHz。輸出電流波形有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梯形波與微分波等可供選擇。治療電流強度可從50 mA~100 mA調節,直流電電流強度可從0~20 mA無檔次調節,治療時根據患者的感覺來調控。治療時間可在10~30 min間選擇定時。
1.2.1.2 材料 中藥制劑的方組以及制作。方組:紅花5 g、桃仁 5 g、當歸尾5 g、沒藥5 g、川烏5 g、荊芥5 g、赤芍5 g、牛膝5 g、川斷 5 g、獨活5 g、自然銅3 g、血竭 3 g、米酒適量。制作:將紅花、桃仁、當歸尾、川烏、荊芥、赤芍、牛膝、川斷、獨活、分別粉碎成中粉,將沒藥、自然銅、血竭粉碎成細粉,充分混合后加入米酒調成干糊狀即可使用。
1.2.2 治療方法 患者取俯臥體位,將調制好的中藥糊劑敷貼于疼痛敏感區兩側,骶脊肌的外側緣,分別蓋上治療儀電極板。或將調制好的中藥糊劑敷貼于疼痛敏感區稍上移,蓋上治療儀電極板正極,負極電極板用生理鹽水涂濕置于骶尾區皮膚上,如果患者疼痛偏側,負極也相應偏向對側。對每例患者要因人施治,根據病情、年齡、個人耐受程度而調配電流頻率、波形以及強度,時間取15~20 min。1次/d,共治療10 d。
1.2.3 治療觀察指標及臨床癥狀評分標準 我們對本組病例的臨床3項癥狀,采用4等級,3分法進行評分。癥狀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癥狀評分標準
1.2.4 治療效果分級及療效評價標準 我們根據治療后癥狀分值變化來評價治療效果。本組病例采用4等級,9分制來評價療效。治療效果等級及療效評價標準見表2。
連續治療10 d后,本組患者療效非常顯著,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消失,臨床癥狀評分分值大幅度下降。治療前后癥狀分值與病例分布情況見表3。

表2 療效評價標準

表3 治療前后癥狀分值與病例分布情況(例)
治療前后癥狀分值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明此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急性腰扭傷與慢性腰肌勞損療效顯著。治療前后癥狀分值比較情況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癥狀分值比較(±s)

表4 治療前后癥狀分值比較(±s)
評分時間 例數 腰部壓痛程度 直腿抬高試驗 站立彎腰試驗治療前<0.01 <0.01 <0.01 486 1.91±0.35 1.62±0.53 1.66±0.49治療后 486 0.37±0.42 0.51±0.47 0.53±0.45 P值
本組486例治療10 d后總有效461例,總有效率達94.86%;總顯效410例,總顯效率達84.36%;治愈327例,治愈率達67.28%;無效25例,無效率5.14%。治療效果見表5。

表5 治療效果(例,%)
腰部是軀干活動的樞紐,運動幅度大,負重力度強,一不小心,極易造成損傷。因此,腰椎間盤突出、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是臨床上常見疾病之一,也是造成腰痛的主要疾患。由于腰部肌肉制動較困難,韌帶、筋膜的血運相對差,影響組織愈合修復,給治療帶來困難。所以一旦受損,輕則影響工作與生活,重則會喪失勞動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轉為慢性,甚至終身帶病。臨床上治療方法五花八門,往往療效不夠理想。我們設計一套治療方案:選用活血化瘀、消炎鎮痛的中藥調酒用中頻直流導入行局部治療。操作簡單可行,療效理想,經濟且無副作用。
活血化瘀、消炎鎮痛中藥調酒外敷,加用中頻治療儀直流導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起到下列作用:①局部麻醉鎮痛,解痙制動作用。方中的川烏、獨活、赤芍等。對局部末梢神經有麻醉,對肌肉有解痙作用,起到鎮靜止痛,舒張肌肉,使損傷部位松弛,達到制動而利于愈合。例如川烏所含的烏頭堿,對神經肌肉接頭活動和神經干復合電位,首先是阻遏興奮在神經末梢的傳導,高濃度也可使神經干完全喪失興奮和傳導沖動的能力[1],從而達到麻醉作用。②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方中的紅花、當歸尾、沒藥、赤芍、荊芥、牛膝、血竭等。能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微循還,加快瘀血和炎癥水腫的吸收回流。起到消腫止痛,促進愈合修復的作用。例如紅花所含的紅花苷、紅花醌苷等,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抗炎、鎮痛等作用[2]。③ 消腫生肌,續筋療傷作用。方中的續斷、沒藥、血竭、自然銅等。能增強肌肉的張力,促進纖維組織的再生,起到生肌續筋作用。例如自然銅含有大量鋅、銅、鐵、錳、鈣等元素,其中鋅、鐵、錳利于膠原合成,銅能提高賴氨酸氧化酶的活性,使膠原纖維韌性、膠原不溶性增大、增強生物力學強度[3],從而加速組織的再生愈合。④用米酒調制藥劑行局部外敷行直流導入,酒精和電波有如下的扶助功效:能更有效地淬取中藥中的有效成分,有助藥物有效成分向組織深層導入,促進皮膚主動及被動吸收,還有舒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作用[4]。⑤中頻直流藥物導入,使局部有效藥物濃度迅速提高,達到口服或注射等用藥途徑的數倍,形成藥物“離子堆”,不僅藥理作用強,而且持續時間長,起到了高效的治療作用。⑥電流波貫穿局部軟組織,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激活神經末梢,增強肌肉張力,也起到了理療作用。對疾病的治療達到疊加作用。
本組病例采用中頻直流導入活血化瘀、消炎鎮痛中藥行局部治療,療效顯著。總有效率達94.86%,總顯效率達84.36%,治愈率達67.28%。全組均無不良反應。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消失,治療前后癥狀分值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臨床資料顯示,我們設計的治療方案科學、合理、新穎、可行、有效,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的較佳方法,臨床上值得推廣。
[1]沈映君.中藥藥理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98.
[2]張廷模.臨床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393.
[3]王錦鴻,陳仁壽.臨床實用中藥辭典.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309.
[4]陳月華,郭錦禧.活血鎮痛散熱敷治療急性腰扭傷臨床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