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瑜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學習型組織的高職管理模式探討
吳佳瑜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職院校在組織結構上與學習型組織具有共通性,這決定了高職院校可以采用學習型組織這種管理新模式。然而,目前高職院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阻礙了高職院校打造學習型組織。本文通過對學習型組織的扁平化、分權化、柔性化等特征進行分析,提出基于學習型組織的“二級三元”高職管理新模式。
學習型組織;高職;管理模式;二級三元
(一)學習型組織概述
學習型組織理論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圣吉以系統動力學為理論基礎創建的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它有別于傳統的科層制組織管理模式,通過培養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學習型組織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具有很高的應變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表1列舉了學習型組織優于傳統科層組織之處。
表1 傳統科層組織與學習型組織比較表
(二)學習型組織與高職院校的相關性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其“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定位要求學校管理不斷調整改進,以適應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學習型組織的特性恰恰迎合了高職教育管理應需而動、順需而變的要求。
另外,高職院校組織結構發展的趨勢也與學習型組織相契合。第一,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職院校面臨日益復雜的內外管理環境,要求更多更快地傳遞信息,盡快作出決策,這就對減少管理層次和組織扁平化提出了要求。第二,高職院校內部分工很大程度上與一定的專業結構相關,專業的特色決定了部分學者、專家的知名度、影響力很大。專業權力越大,決策權的地方化就越不可避免。第三,高職院校的教職工通常都是專業人員,對專業人員的管理不能僅僅以官僚結構為基礎,必須承認教師的專長和教師群體的專業水平,實施柔性化管理。
雖然高職院校與學習型組織的管理理念存在著先天的契合性,但高職院校自身的一些不足仍然阻礙著高職院校打造學習型組織。障礙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一)保守的管理體制
高職院校多由中職學校升格或多校合并而來,在管理上或沿用中職模式,或套用本科模式,缺乏高等教育的辦學經驗。在應對市場人才需求變化時,遠不如企業反應敏捷和活躍。很多高職院校為給教師創造穩定、安全的環境,往往使教師團體趨于保守。這與學習型組織強調創新發展是格格不入的。
(二)松散的組織形態
由于教師勞動具有個體性,高職院校的組織形態往往比較松散,這雖有利于組織管理的地方化、扁平化,卻也給組織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尤其不利于團隊學習。團隊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之一,但在高校松散的組織形態下顯然是很難開展的。
(三)落后的知識管理模式
當前,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更多的知識表現出短暫性、階段性,今天的“事實”可能成為明天的“謬誤”。學習型組織強調終身教育,關注可持續發展和從工作實踐中獲取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和技能。而現在的很多高職院校仍然在用“昨天”的知識培養“明天”的人才。
如何使高職院校遵循辦學宗旨,克服以上障礙,提高組織的學習力和創新力,真正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學習型組織,應當成為高職管理者思考的課題。
高職院校要實施真正意義上的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學校的管理模式就要全面革新。高職院校必須以其獨特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構建“二級三元”的管理模式,即院、系二級管理,發揮系部、專業組、教師三項元素在管理中的作用。在二級管理中以系為主;專業設置由系部提出,學院組織論證;專業建設方案由專業組提出,系部同意;具體教學組織形式由教師提出,專業組同意。
(一)建立共同愿景,實施二級管理
共同愿景是組織成員心中共同持有的清晰的愿望圖像。學校的共同愿景為全體教師提供了一套規范,這是知識管理的目標指向,界定了該做什么和怎樣做,能激發教師群體強大的凝聚力、驅動力和創造力。它不是對教師的命令或控制,而是促進和支持。
具體來說,高職院校的共同愿景就是培養能夠服務生產第一線的實踐能力強的高技能人才。要實施“校長治校,專家治學”,充分發揮系部教師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推行二級管理。
共同愿景是實施二級管理的最終目標,二級管理是實現共同愿景的有效手段。院一級的管理重點放在建立健全領導機制、實施目標管理和民主決策,可通過教代會、黨代會以及各種座談會等形式,為集體共創組織的共同愿景搭建平臺,重在“描繪”共同愿景。系部一級的管理重點放在實施教學科研計劃,開展專業、課程建設,通過市場調查、學習和研討,引導廣大教師深化共同愿景,整合自身的認知結構,并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重在“實踐”共同愿景。
(二)加強系部力量,減少管理層次
二級管理的重心放在系部,是學習型組織結構形態扁平化的要求。它減少了組織管理的幅度和層次,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便于教師與管理層通暢快捷地交流。
院級管理要盡量減少管理層次和職能部門,改革臃腫的行政管理組織,分解為規模小、人員精干、能橫向溝通的網絡結構組織,簡化辦事程序,以利于管理機構服務和服從教學一線。
加強系部的管理力量,為系部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系部辦公室作為直接服務于教學與科研的基層管理機構,承擔著溝通協調、參謀助手、信息傳遞、后勤保障等多重任務。因此,要細分職責,分設多個科室,充分發揮系部辦公室在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實驗實訓管理及綜合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職能。
(三)提升專業組執行力,管理重心下移
學習型組織反對集權,強調分權。如何實施分權化管理,是決定二級管理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高職院校二級管理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就是進行系部管理力量的設置與重組。充分發揮專業組的作用是關鍵點和突破口。
領導層要在確保學校總體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把系部構建成一個相對獨立的辦學實體,賦予系部管理自主權。系部作為具有教學、科研、人事等多種職能的實體機構,對內能依據學生發展和就業的實際需要進行專業調整、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改革,實現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對外能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實現高職教育的開放性和地方性。
專業組是專業建設的執行機構,一般由一名專業負責人和多名專業教師組成。隨著二級管理的不斷推進,系部必然會成為責、權、利相結合的責任中心,而其中的大部分責任會落到專業組的肩上。因此,專業組要成為具有較強執行力的團隊,獨立承擔起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相關職能。專業負責人要以“三個一”作為行動準則,即“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和觀念都要堅決沖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
(四)實施柔性管理,校企共同參與
要擺脫僵化式管理,提高組織柔性,更有利于高職教學適應人才需求的變化。樹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使學習滲透到高校的一切活動中。
要建立知識創新寬容機制,讓教師和科研人員采用適合他們自己的工作方法。為校企合作創設優越的環境,在企業員工和學校師生之間建立一種親密、信任的伙伴關系,營造起一種彼此信任、自由交流和消除偏見的氛圍,使他們在學習中不斷超越自我。
要建立企業專家引入機制,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具體方式可多種多樣:一是開展校企合作論壇、講座、教學、合作研究等形式的交流與研討,加強學校組織與企業組織的知識交換與分享;二是舉辦各種發展性活動來激發教師參與校企合作的熱情,如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大賽、合編教材評比、教師實踐技能比武等;三是通過設立“優秀兼職教師獎”、“企業優秀教學團隊”等獎項樹立典型,并組織開展企業專家模范事跡宣傳活動,營造校企合作、共同進步的團隊關系。
[1]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2]袁本芳.創建學習型高校管理新模式[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2).
[3]俞文釗,呂曉俊.學習型組織導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4]鄭文.學習型組織:高校管理及創新的新視角[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5]鄧偉,陳士俊,李名梁.知識管理與高等學校管理的創新:建立學習型組織[J].科學管理研究,2004,(12).
[6]閆娟,湯海艷.當今高校教師管理工作的重音符:學習與創新——一個學習型組織的視角[J].現代教育科學,2007,(4).
G717
A
1672-5727(2012)04-0061-02
吳佳瑜(1981—),女,浙江杭州人,碩士,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友嘉機電學院助理研究員,教科辦副主任,主要從事高職教育研究及教育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