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娟 趙國玲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軟件開發實訓課程之構建
任文娟 趙國玲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從對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出發,本文依據軟件技術崗位需求,分析了制約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的因素,提出了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主的《軟件開發綜合實訓》課程的開發方案。
高職;軟件開發綜合實訓;職業能力培養;綜合實訓;課程開發
隨著軟件技術的發展,軟件的規模越來越大,所涉及的技術也越來越廣,對軟件開發人員綜合能力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傳統單一的軟件技術課程已經不能適應軟件的不斷發展所帶來的更高的技術要求,從而造成學生綜合能力差,難以掌握開發大型軟件需要的隱性知識,同時也不能滿足軟件企業的工作要求。
但是,學生職業技能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從分散的知識、單項的技能到各科知識、技能的綜合應用,從校內實訓到企業頂崗實習,既是一個量變過程,又是一個從“學”到“用”的質變過程。這一轉變能否順利實現,關鍵在于實踐課程體系的安排是否合理。在整個實踐課程體系中不僅要為單門課程設置合理的實踐環節,還應該設置以培養綜合能力為主的綜合實踐環節。因此,迫切需要設計一門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軟件綜合實訓課程。
目前,各高職院校在以 “就業為導向”的思想指導下,著重加強了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這些實踐項目都是針對某一課程而開設的,學生在學習完獨立的課程之后,對于課程之間知識的相互銜接和綜合應用仍然不甚明了且無從下手。
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所學各學科知識都是獨立的、分散的,針對某一課程的實訓環節沒有各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及過渡。同時,開發大型軟件需要的隱性知識在各門課程中沒有體現,導致學生知識上的不連貫、能力上的斷層,沒有掌握綜合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學校的實訓條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校內實驗室沒有軟件企業的虛擬環境,難以進行團隊開發,同時也不利于項目化教學的開展,致使學生進入企業時仍然對工作環境感覺很陌生,成為制約學生職業素養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為此,筆者提出了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職業能力為目的,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式,與企業共同研究軟件技術綜合實訓課程的開發方案。
《軟件開發綜合實訓》課程以一般課程實驗、實訓為基礎,綜合運用多門實驗和理論課程知識,以完整項目的選題、技術路線確定、項目研發、項目應用實施為內容,培養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職業素養,使學生完成從實訓到項目的過渡。
在進行課程開發時,應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依據、以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式,與企業共同開發《軟件開發綜合實訓》課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首先要完成的是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由于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面向專業,而校內教師所欠缺的恰是企業具體工作任務的實施過程。因此,在進行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時,可邀請本專業領域的企業行業專家,請他們從崗位需求出發,介紹在崗位上需要做什么工作、如何去做這些工作。通過專家介紹,我們清楚地了解各項工作的過程及內容,并了解各項工作的重要程度、難易程度及相互關聯程度。
項目設計 根據專家提到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以企業真實軟件產品為藍本,加工成適合學生的學習項目,然后,對項目進行分解和細化,獲得項目的具體工作任務,并對完成工作任務應掌握的職業能力做出較為詳細的描述。最后,再請專家指導,討論我們所設置的項目、工作任務是否覆蓋了他們所描述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以及我們所描述的職業能力是否符合崗位工作所要求的必須掌握的各項職業能力。
課程內容體系構建 依據項目設計,與企業行業專家一起,根據工作任務的相關性構建《軟件開發綜合實訓》課程內容體系。按照真實的軟件開發過程把項目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安排若干個任務,每一個任務中都包含著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工作態度。以完成工作任務的順序組織教學內容,按照行動導向的原則設計教學單元,與企業行業專家一起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共同開發實訓教材,共同制定評價標準,以便將“企業的內容”以“教學的形式”來完成“人才的培養”。表1是根據崗位需求和工作任務構建的 《軟件開發綜合實訓》課程內容及教學情境。
表1 《軟件開發綜合實訓》課程內容構建表
建立校內軟件綜合實訓基地 與企業密切合作,將軟件企業的開發環境、開發方式、開發工具引入實訓基地,構建本課程的職業情境。為了開發軟件公司的工作環境,軟件開發綜合實訓室用隔板劃分出若干區域,每個區域有標牌指示。每個項目開發小組占據一個固定的工作區域,每個工作區域有10個工位,學生要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相應工位上開發軟件。此外,實訓室內還開辟了小組討論區和演示區,利用這些區域,可以開展小組討論、方案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動。通過虛擬的軟件企業環境,使學生走出教室、學習環境,走近規范的職業環境,消除對真實企業工作環境的陌生感,方便項目教學、小組學習的組織管理工作。
《軟件開發綜合實訓》通過校企合作共同設計教學任務、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標準、共同構建課程體系。本課程通過開發一個完整的軟件項目,將軟件開發各個主要階段串接在一起,使學生按課程順序和教學環節進度將分散掌握的能力貫通起來,讓學生能實際感受企業的軟件開發流程和規范,熟悉軟件項目團隊協作開發方式,逐步適應軟件企業開發環境和開發方法,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實現軟件開發基本能力的整合、遷移,促進綜合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使學生能夠勝任軟件開發崗位的各項工作,達到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的 “零距離對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軟件開發綜合實訓》課程開發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對于軟件技術專業的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緩解校外實訓基地嚴重不足的壓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對其他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應力恒.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8(1):36-38.
[3]朱強,江熒.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案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1):42-44.
[4]路建彩,褚建立.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2).
[5]歐盟Asia-Link項目“關于課程開發的課程設計”課題組.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G712
A
1672-5727(2012)04-0124-02
任文娟(1975—),女,碩士,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學改革與課程體系建設。
趙國玲(1965—),女,碩士,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課程體系建設。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