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媚嬋,鄒白茹
(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牛津高中英語》教學研究
王媚嬋,鄒白茹
(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任務型語言教學倡導的是學生通過“做”學習英語(do to learn),獲得英語運用能力,是近年來很受重視和青睞的教學方法之一。在新課程牛津高中英語教學中,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幫助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同時也能及時理解語言的真實意義和功能,從而在交際中進行真實的運用。
任務型語言教學;高中英語;牛津英語
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幫助學生發(fā)展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有利于發(fā)揮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學中應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庇纱丝梢娪⒄Z課程標準中倡導的是教師運用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牛津高中英語閱讀課是高中英語各單元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它的任務具有雙重性。第一,能夠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進行閱讀技能、技巧的訓練,培養(yǎng)其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積累更為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第二,讓學生在任務閱讀教學目標要求下能夠予以學習探究,不斷獲得新的語言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實際運用英語(發(fā)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等方面)的能力。
“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和第二語習得研究者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提出的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理論。盡管在國際語言教學界,任務型語言教學已經歷經了近30年的發(fā)展,但是國內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廣泛關注任務型教學還是近十年的事情。任務型語言教學主要有兩大來源:交際語言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成果。
1.交際語言教學
交際語言教學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歐洲,是由功能意念理論、認知理論以及人文主義理論相結合的結合體,其核心思想是讓語言學習者在表達意義和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可見,交際語言教學的優(yōu)點在于重視交流和現實的應用。很快,交際語言教學開始流行,受到英語教學工作者的歡迎。隨著時間的推移,交際語言教學的倡導者們開始把這些以表達意義為目的的活動稱為“任務”。于是,“任務”這個術語成為交際語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2]。Nunan于1989年出版的著作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s是這一時期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代表作。
2.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在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研究中,輸入假說理論、互動假說理論和輸出假說理論對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影響最為明顯。Krashen認為,所謂“習得”就是一種無意識地掌握語言的過程,強調掌握語言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而應該是在交際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語言習得者只有接觸到略高于其當前語言技能水平的語言材料,才能夠集中注意力于理解語言材料內容和信息,而非獲取內容和信息的形式,才能夠產生“習得”[9]。Long(1983)提出了“互動假說”,他認為變化性互動(modified interaction)是語言習得中不可或缺的機制,語言必須通過對話性互動(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才能習得。變化性互動可以引發(fā)輸入的機會,使輸入被人所理解,有利于語言習得。在任務型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對話性互動,從而產生第二語言習得[6]。輸出假說理論由Swan(1985)提出,強調的是“可理解的輸出”(comprehensible output)的重要性。她認為,學習者在理解語言的時候,可能只注意語言的意義,結果并不一定在輸出時達到語言的準確。學習者在輸出語言時會注意到自己語言知識的不足之處,并會激發(fā)他們分析輸入以及他們已有的內存語言資源[4]??衫斫獾妮敵隹梢蕴岣邔W習者的各項語言技能,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
1.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原則
任務型語言教學并沒有權威的、公認的教學原則。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語言學家 Long、Skehan、Willis、Ellis等人都從不同的角度對任務型語言教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原則。Numan總結提出了任務型語言教學應該遵循的若干原則:
(1)言語、情景真實性原則(authenticity principle)
任務設計時,使用的輸入材料要盡可能真實,提供給學生語言信息要盡可能明確、真實,履行任務的情景以及具體活動要盡量貼近真實的生活。任務的設計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盡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
(2)形式與功能相結合原則(form—function principle)
語言的形式與交際的功能的關系應該明確化,讓教師和學生一目了然,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的同時,培養(yǎng)其運用語言功能的能力。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倡導者們認為,在進行任務型語言教學時,語言的形式與語言的意義應該緊密的結合。在此過程中,學習者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任務訓練后,能夠獨立的進行推理和演繹,從而理解語言的真實意義和功能,從而在交際中進行真實的運用。
(3)任務相依性原則(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
設計的任務應該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一個任務是后一個任務的基礎,后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延續(xù)或發(fā)展,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學生在完成一個任務后有成就感,引發(fā)對下一個任務的期待感,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語言能力逐步發(fā)展,使教學階梯式地層層遞進。
(4)做中學原則(learning by doing)
Long和Crookes(1993)認為,任務型語言教學把語言學習看作是一個做中學的過程—— 學生通過有意義地使用語言來發(fā)展自己的語言系統。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來學習語言,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語言技能和語言交際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枯燥地去記憶語言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在做中學的樂趣,享受完成任務的喜悅,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外語產生濃厚的興趣。
(5)腳手架原則(scaffolding)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把實際發(fā)展水平與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叫做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習者的進步主要是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完成的,因此設計學習活動時要使挑戰(zhàn)性屬于這個區(qū)域。維果斯基所說的“腳手架過程”是指在學習活動中,學習者得到的幫助逐漸減少,直到獨立完成任務的過程。語言教學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和支持,就像建筑房屋時使用的腳手架一樣,要讓學生在初學階段感到安全和成就感。學習語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和同伴應該盡可能的給予學習者支持。
2.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步驟

任務前準備階段(Pre-task Preparation)教師引入任務目標:重構句子、思維,創(chuàng)建語言,減輕認知壓力向學生呈現和熟悉任務所需要的語言知識,激活已有的知識背景,導入新的語言材料,學習詞匯,呈現語法結構和提供任務的示范,例如,介紹任務話題的要求和實施任務的步驟。任務中的階段(Main-task Phase)目標:平衡、融合語言的準確度和流利度任務(task)教師為學生設計數個微型任務,形成任務鏈;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計劃(planning)各組準備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結果報告(reporting)學生報告任務完成情況任務后的階段(Post-task Phase)目標:綜合、分析和操練分析(analysis)學生通過錄音分析其他各組執(zhí)行任務的情況操練(practice)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
學習材料:牛津英語module 1 unit 2的Project
任務:Writing a Report on Growing Pains
活動時間:20 minutes
語言技能:reading,speaking and writing
材料:圖書,投影儀,錄像或者圖片等
活動形式:共學式活動
分組方式:將全班分為7組,每組4~6人,所有成員均為信息來源者。
教學步驟:
Step one:Warming-up
1.呈現一系列的卡通圖片,用 fantastic、useful、happy 等詞匯描述圖片中的主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提出問題: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yourself?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接著追加兩個問題1.Do you have the same thoughts with the role of the picture?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rowing pains?(The difficulties that teenagers face as they grow to adults.)引入到今天的主題Growing Pains。
Step two:Pre-task Preparation
1.Look and say通過看圖回答現在青少年面臨的成長的煩惱:Physical changes,Psychological changes and Social changes。
2.Discussion老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怎么樣寫一個報告(how to write a report),討論結束后老師給出寫report的兩個提示:(1)標題要切中要點。(The title should hit the point.)(2)詳細信息要具有說服力,結構有邏輯性,舉出有代表性的例子。(detailed information should be convincing,logically structured,and examples should be typical.)
3.Planning
學生通過討論more kinds of growing pains后決定which kind your group wishes to do a report on,最后學生自發(fā)的確定并確定后填寫以下表格(roles to each group member:role 1 research;role 2 write an outline of the report;role 3 write the report;and role 4 provide art work for the report)

Your group topic Leader’s name Role 1’s name Role2’s name Role3’s name Role4’s name 4.Preparing
學生在課余時間查找資料、寫出提綱,選取貼近主題的圖片和相片。

Do research(library magazines Internet experts)Write an outline(a draft also need to be approved by other members)Chose the kind of art work to explain(Photos pictures graphs)
Step three:Main-task Phase
教師規(guī)定時間給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打開思路,展開想象。根據各小組的提綱挑選出報告需要使用的圖片和相片,所有的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報告的草稿后,在課堂上寫出一個報告的終稿。
Step Four:Post-task Phase
1.小組推選出代表分別到講臺上來展示他們的report,并回答其他同學針對report提出的問題,
2.由學生評出最佳小組,教師進行總結。
Step Five:Homework
讓學生將所搜集到的資料、課上的討論進行回顧,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修改report。
首先,任務型語言教學是近些年來備受青睞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任何一節(jié)出色的英語課往往是多種教學方法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時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對任務型語言教學的適應能力不同,偏好程度不一。英語不是中國的本土語言,脫離英語課本后,學生不具備使用英語的良好語言環(huán)境,運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完成教學任務后,應該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鞏固練習所學的英語。因此,教師必須理性的對待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要配合其他教學模式,才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其次,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語言實踐能力更是有差距。任務型語言教學又傾向于小組討論這樣的合作學習方式,小組討論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提供大量口語練習機會,同時也可能使口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小組討論時利用母語進行交流,依賴他人的意識增強,阻礙這部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教師更應該多注意口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充分的發(fā)揮和提高。
第三,任務型語言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教師應該適當的拓寬教材內容,要結合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教師雖然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監(jiān)督者、引導者,但是不論是從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的角度還是從高考的角度,教師都應該做到課堂和課后的正確指導,拓寬教材內容。
任務型語言教學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授課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以學習者為中心,旨在克服學習者對教師的依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轉變教學中只重視書本知識的觀念,重視交際能力,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實際交際的需求,高中英語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策略。任務型語言教學在提升學生整體英語素質中起到了越來越明顯的作用。但是任務型語言教學在推廣和普及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完善和改進。這就需要依靠教師在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去實現和完善??偟膩碚f,英語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進行的教學活動,師生雙方的角色和作用相互結合起來才能構建教學的整體。
[1]曹麗媛.新課改背景下任務型教學法在牛津高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31).
[2]程曉棠.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陳德軍.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法[J].科技信息,2011(12).
[4]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修訂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黃 芳.高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J].新課程(教師),2008(4).
[6]Long,M.Native Speaker/Non - 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and the Negotiation of Mea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
[7]韓 玨.淺析高中英語任務型教學[J].成功(教育),2011(5).
[8]胡小力.現代高中英語教學案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9]趙建群.牛津英語任務型教學的嘗試[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8).
[10]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G642
A
1674-5884(2012)04-0126-03
2012-03-04
王媚嬋(1988-),女,湖南湘潭人,碩士生,主要從事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責任編校 羅 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