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聿文
經濟減速不一定全是“壞消息”
文|鄧聿文
對于中國經濟來說,擔憂的不是減速,而是滯脹。盡管中國經濟正步入減速軌道,但目前的減速幅度還處于可容忍的范圍,適度減速也為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了難得的時機
減速 中國經濟正步入減速軌道,但適度的減速也為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時機。
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前不久已出爐。8.1%的增速低于市場預期,也較去年四季度的8.9%顯著回落,這是連續五個季度回落,并創下三年來經濟增速的最低水平——上次的低點是2009年第二季度,僅增長7.9%??梢哉f,目前的這個增速為打開政策調整的空間,放松貨幣和財政政策提供了想像。
盡管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經濟減速的趨勢日漸明顯,但正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所說,猜測經濟走勢一季度見底、二季度見底或者是什么時間見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把著力點放在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上。筆者認為,對中國這樣一個處于轉型期的大國經濟體而言,經濟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以利于就業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務,以及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但是,對經濟適度的減速也要提高容忍度,適度減速利于消除通脹,推進結構調整和社會轉型。何況,8.1%的增速離政府所定下的7.5%的可承受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其實,對中國經濟來說,擔憂的不是減速,而是滯脹,即一邊經濟增長停滯,一邊物價又維持高位。這樣的情景雖然現在還未出現,但引起滯脹的一些因素或苗頭已顯現。
從經濟增長來看,“三駕馬車”中投資增長的基礎不穩,投資主要依靠制造業和房地產支持。但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持續負增長,房地產開發資金增速明顯低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即使有保障房建設的因素,預計未來房地產投資增速也會明顯下降。制造業投資與出口、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有很高的相關性,如果未來出口增速和房地產、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降低,則制造業投資增速回落的可能性很大。至于出口,由于全球金融穩定與經濟復蘇進程受到嚴重威脅,預計未來增速會進一步下降。消費雖然近兩年在經濟增長中所占的份額有所提高,但要擔綱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還有一個漫長過程。綜上所述,中國經濟進入減速軌道似成定局,不確定的只是減速的幅度。
從物價來看,3月物價在2月短暫下降后重又調頭向上,特別是近期,由油價上調而引發的日用品漲價現象也開始集中爆發。當前及未來,推動物價上漲的一些基本因素,特別是成本推動和輸入性通脹推動沒有根本消除,所以,如果形成新一輪的包括大宗商品在內的漲價潮,將會使未來的宏觀調控變得異常艱難,稍有失誤,中國經濟就可能掉入滯脹的陷阱中。從這個角度看,一季度經濟減速帶來的放松政策的預期可能并不會很大。
分析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經濟增速的回落實際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固定資產投資壓縮、房地產調控政策、投資需求增速下降及出口下滑都是宏觀層面影響GDP回落的因素。但如前所述,在上述諸因素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出口的下滑是拉低GDP的兩個主要因素。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扣除價格因素后比上年全年回落4.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10.6個百分點,出口則由去年的15%降至7%,它們對GDP增速的回落起到了很大作用。
不過,從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看,房地產投資的下降有利于去泡沫化,進而拉低房價,使經濟發展建立在更加健康的實業基礎上;同時,出口的下滑也能夠進一步倒逼企業轉型,因此,由其所導致的經濟減速可以看作是“穩中求進”調控目標的體現,有利于提升經濟的整體質量。
雖然一季度總的經濟形勢不令人樂觀,但亦要看到,不樂觀中有積極的一面。而這積極的一面預示著向好的趨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從環比和3月份的數據來看,無論是GDP還是其它指標,如工業生產增加值、投資和消費,環比的增長速度都是正的,尤其是3月的經濟數據較前兩月有所改善。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的增加值增長11.9%,比1~2月份回升0.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月份增速是15.2%,也回升了0.5個百分點,1~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名義上雖然比1~2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但是扣除物價以后的實際增速要高于1~2月份,3月份對外出口增長8.9%,比1~2月份回升2個百分點。
其次,從物價來看,雖然一季度達到3.8%的水平,且3月份環比上漲0.2%,顯示物價調控的任務依然很重,但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還具有較多的有利條件。一是經濟增速的適度回落有利于緩解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矛盾;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使通脹外在的貨幣條件得到一定控制;三是糧食八年豐收,主要農產品的供應比較充足;四是國家絕大多數工業品供應充分,整體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再加上翹尾因素的影響,盡管在未來幾個季度不排除有引發物價上漲的因素,但整體物價水平將處于可控程度,不大可能突破4%的調控目標。
第三,從就業和收入來看,一季度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崗位300多萬個,外出農民工人數同比增長3.4%。另統計顯示,一季度平均每個求職者對應1.08個工作崗位,高于2011年年底的1:1.04,顯示勞動力市場供應緊俏的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也就是說,雖然經濟在減速,但就業市場還保持一片繁榮。再者,一季度雖然一些主要經濟指標比上季度出現了增速回落,但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還是比較快,首次超過GDP的增長。制約消費的兩個因素一是就業,二是收入,當這兩個因素不存在大問題時,無論是民眾的消費意愿還是消費能力,以及實際消費水平,都會較高。
第四,從景氣指標來看,作為反映經濟好壞的先行指標——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即PMI——已連續4個月在50%臨界值以上,3月份更達到53.1%,比2月份回升2.1個百分點。企業景氣指數一季度為127.3,雖然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但預期景氣指數則是企穩回升的。企業家的信心指數一季度為123,回升2.1個百分點。上述景氣指標顯示經濟也在企穩回升,經濟運行總體穩健。
此外,3月新增貸款數量也大幅增加,銀行發放的新增貸款達人民幣1.01萬億元,高于2月人民幣7107億元的水平。新增貸款數據表現的強勁,顯示信貸已恢復正常,并開始流入經濟體系,流動性緊張局面得以緩解。
由此可見,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表現,好于一季度的概率是很大的。
若從中長期來看,也存在著許多有利于經濟增長的因素。一是中國仍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快速推進之中,將會釋放出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二是我國的東中西部地區發展差距比較大,產業的梯度轉移以及中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會創造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
所以,盡管中國經濟正步入減速軌道,但不必對此過于擔憂。目前的減速幅度雖有些大,但還處于可容忍范圍,且適度減速為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了難得的時機。當然,上述分析是針對正常的情況及趨勢,為防止應對失誤而出現經濟增速的大幅下滑及硬著陸,則需要宏觀調控部門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在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及時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適時預調微調。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秾W習時報》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