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紅
河北省滄州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河北滄州 061001
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劉紀紅
河北省滄州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河北滄州 061001
目的 探討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效果。 方法 將我院80例臨床確診的惡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情況。 結果 研究組治療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均較治療前及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AMA評分及HAMD評分亦較治療前及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SAS評分、SDS評分、HAMA評分及HAMD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無明顯改善(P>0.05)。 結論 實施合理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的焦慮、抑郁負性心理,為臨床制訂惡性腫瘤患者的護理方案提供參考。
惡性腫瘤;心理護理;焦慮;抑郁
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近年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惡性腫瘤患者的精神因素在腫瘤的發展和轉歸中起重要作用[1],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能夠有效防止腫瘤發展。動物實驗表明,長期慢性心理應激能夠誘導腫瘤新生血管形成,并促進腫瘤生長[2]。因此,對于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合理的心理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3]。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觀察對惡性腫瘤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為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住院的80例腫瘤患者,納入標準:①臨床確診為惡性腫瘤;②年齡≥18歲;③患者無精神、神經系統疾病;④卡氏(KPS)評分≥60分。80例患者中,男 51例,女 29例;年齡 45~74 歲,平均(62.3±4.2)歲;肺癌27例,胃癌22例,結直腸癌21例,食管癌10例。8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腫瘤內科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主要措施為:①正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深入病房,多與患者交流,仔細觀察患者的一言一行,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體貼關心患者,了解其職業、文化、家庭、配偶以及個人生活境遇等,熟悉患者的治療方案和具體治療方法,給予個性化的心理護理[4],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避免對患者的不良刺激。②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惡性腫瘤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了癌癥,往往會產生抑郁、悲觀、失望、絕望等負性心理。護理人員應喚起患者的希望和戰勝癌癥的信念,與患者進行溝通,取得患者的信賴,幫助患者消除焦慮、抑郁等消極悲觀的心理[5],鼓勵他們承擔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項,鼓勵他們敢于駕馭生活。③當患者出現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進食等病情變化時,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給予必要的支持療法,注意給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鼓勵以激發患者同疾病作斗爭。患者進行手術及放化療前,應向患者解釋進行治療的必要性,并向患者講解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藥物副作用,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積極配合治療。④癌癥患者心理護理中語言的作用。護患之間的語言交流是護理成功的前提[6],護理人員的語言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情緒和信心。同時讓患者家屬參與心理護理干預過程,用語言溫暖患者的心,調理他們的心態平衡。
1.3 評價指標
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結束后進行量表評價[7],包括:①焦慮自評量表(SAS):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②抑郁自評量表(SDS):50~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重度抑郁,70分以上為重度抑郁。③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總分≥14分為陽性。④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總分≥20分為陽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與對照組SAS評分及SD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分組例數 S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SD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40 40 66.92±5.43 65.67±4.90 0.27>0.05 27.58±3.26*50.02±5.16 3.54<0.05 63.51±6.47 63.08±5.99 1.32>0.05 31.24±3.82*52.33±4.60 2.98<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HAMA評分及HAMD評分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與對照組HAMA評分及HAMD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HAMA評分及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HAMA評分及HAMD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A及HAMD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A及HAMD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分組例數 HAMA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HAMD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40 40 17.14±6.83 17.20±5.92 0.90>0.05 12.81±3.02*15.96±5.47 3.51<0.05 24.56±6.20 23.97±6.41 1.13>0.05 16.88±4.25*20.11±3.60 2.79<0.05
惡性腫瘤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預后較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一旦患者得知患腫瘤,往往會導致情緒失落,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焦慮、抑郁。研究表明,心理社會因素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及預后密切相關,負性情緒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抑制T淋巴細胞,進而使腫瘤細胞生長繁殖[8]。此外,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食欲及睡眠,并可使機體免疫力進一步下降,進而影響疾病預后[9]。毛喜蓮等[10]探討了心理護理干預對惡性腫瘤住院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結果研究顯示,惡性腫瘤患者焦慮、抑郁的程度明顯高于良性疾病患者(P<0.01)。在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后,惡性腫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康復(P<0.05或 P<0.01)。
本研究通過對惡性腫瘤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結果發現,在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基本資料均匹配的前提下,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患者治療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均較治療前及給予常規護理的患者顯著降低(P<0.05),HAMA評分及HAMD評分亦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患者顯著降低(P<0.05)。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治療后SAS評分、SDS評分、HAMA評分及HAMD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無明顯改善(P>0.05)。提示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惡性腫瘤患者實施合理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對惡性腫瘤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預后,為臨床制訂惡性腫瘤患者的護理方案提供參考。
[1]朱靜,馬明麗,夏天.精神因素與腫瘤發生發展相關性研究[J].吉林中醫藥,2010,30(2):33-34.
[2]駱益宙,王杰軍,郭子姮,等.慢性心理應激對小鼠腫瘤新生血管形成影響的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9,16(11):4-6.
[3]余立群.不良心理應激對人卵巢上皮性癌發生、發展影響的實驗和臨床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醫學院,2008.
[4]費國華.婦科惡性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8):109-110.
[5] 付揚.婦科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進展[J].重慶醫學,2011,40(8):825-826.
[6]梅艷麗,張紅,唐麗麗,等.護士的語言和態度對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的影響[J].中國現代護理雜志,2007,13(33):3191-3192.
[7]鄔小榮,董景文.惡性腫瘤伴焦慮、抑郁病人的心理護理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1):54-55.
[8]苗傲霜,齊玉龍,王嵐.社會心理因素與癌癥發生發展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0,8(12):1556,1604.
[9]陸泳詩,洪小娟,陳學英.護理干預對婦科惡性腫瘤病人抑郁焦慮心理狀況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0,8(1):122-123.
[10]毛喜蓮,張春虎,林源.心理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抑郁焦慮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8,8(12):2598-2600.
[11]周立平.心理干預對血液腫瘤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40-41.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LIU Jiho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Cangzhou Central Hospital of Cangzhou City,Hebei Province,Cangzhou 06100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confirmed in clini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and study group additionally received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AS scores,SDS scores,HAMA scores and HAMD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SAS scores and SDS scores in study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decreased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P<0.05),HAMA scores and HAMD score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P<0.05).But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SAS scores,SDS scores,HAMA scores and HAMD scores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Reasonable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negative motions such as dysphoria and depression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and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working out nursing proposals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Malignant tumors;Mental nursing care;Dysphoria;Depression
R473.73
C
1673-7210(2012)08(b)-0125-02
2012-04-16 本文編輯:馮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