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泉(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 湖北 荊州 434020)
陳紅宇(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護理部, 湖北 荊州 434020)
李 瑛,張彥超,劉 麗(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 湖北 荊州 434020)
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監測行為改變的影響
楊 泉(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 湖北 荊州 434020)
陳紅宇(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護理部, 湖北 荊州 434020)
李 瑛,張彥超,劉 麗(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 湖北 荊州 434020)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監測行為改變的干預效應。方法:對134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采用自身對照方法,比較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的監測行為改變及代謝指標的變化。結果:134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教育前后監測行為改變有顯著差異(Plt;0.05);教育前后患者血壓、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尿微量白蛋白有顯著差異(Plt;0.05);教育后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及治療的人數較教育前增加,具有顯著性差異(Plt;0.001)。結論: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監測的依從性,改善了患者的血壓、糖代謝及脂代謝指標,同時改變了護患關系,使得患者更加信任護士,從而提高了護士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監測;健康教育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其治療應根據不同的時期進行藥物、激光或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僅為輔助治療,至今尚無一種藥物能有效控制DR的發展。治療主要在于早期控制血糖和全身相關因素如血壓、血脂、腎功能等[1]。如何使血糖及全身相關因素控制在理想范圍,最根本的治療在于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及糖尿病自我監測。糖尿病自我監測作為DR患者綜合治療的五架馬車之一,是檢查糖尿病是否有效控制的重要措施,貫穿于糖尿病治療的全過程。我們通過對134例DR患者進行自我監測的健康教育,觀察隨訪其干預效應,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對象
選擇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內分泌科及眼科住院的134例DR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8例,女76例;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130例;年齡32~83歲,平均(56.22±11.92)歲;病程1周~30年,平均(8.49±5.90)年;文化程度:大專以上19例,中專20例,高中23例,初中72例;職業:工人35例,農民22例,干部36例,其他41例;包括非增殖型視網膜病變118例,其中I期66例、II期29例、III期23 例,增殖型視網膜病變16例,均為IV期;住院天數1~26d,平均(10.22±3.59)d;自費患者59例、醫?;颊?5例;合并白內障22例、高血壓68例、冠心病17例、膽結石19例、糖尿病神經病變31例、糖尿病腎病28例。糖尿病診斷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2]。DR均經過眼科醫生擴瞳眼底鏡檢查,部分行眼底熒光造影后確診,均符合1985年全國第三屆眼科會議DR診斷標準。分為6期[3],I~Ⅲ期為背景性DR,Ⅳ~Ⅵ期為增殖性DR。血壓(BP)采用汞柱血壓計測量,按1999年WHO高血壓診斷標準,BP≥140/90mmHg診斷為高血壓[4]。
1.2方法
1.2.1 調查工具 參考相關文獻[1-5],經過多名專家評議認可,自設DR患者自我監測行為改變調查評價表。內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聯系電話、住址、病程、醫療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吸煙史、飲酒史、藥物治療情況等;②教育前后DR患者血壓、體質指數、尿微量白蛋白、糖代謝指標、脂代謝指標變化及定期進行眼底檢查、治療行為改變情況。
1.2.2 資料收集方法 由4名具有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的研究者按照統一的方法進行資料收集,其中3名內分泌科護士具有市級糖尿病??谱o士資格,1名眼科護士通過內分泌科的專科護士培訓且考核合格。研究者通過與患者面對面傾聽、交談、體格檢查、查閱住院病歷等方式收集相關資料信息。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壓(BP)、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膽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UAb)、體質指數(BMI)及眼底等檢查結果。通過資料的收集,評估患者病情、疾病知識、學習能力等。教育前及健康教育1年結束后,采用DR患者自我監測行為改變調查評價表分別進行調查評價。
1.2.3 健康教育的組織和實施 研究者為DR患者專門設計了一份疾病健康檔案,為參與本研究的每位DR患者建檔,其中DR患者自我監測行為改變調查評價表是疾病健康檔案中的一部分。為了確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連續性,研究者為每位病人編號,研究者對病人按編號順序輪流對應管理,每位研究者分別負責36例DR病人為期1年的健康教育。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在病房完成,出院后研究者根據病人的回訪時間,每次預約3~4例患者于每周一、三、五上午在健康教育室進行。分別在病人出院前及出院后每3個月接受隨訪檢查及評估,提出下一階段自我管理的目標及措施。每位患者在1年內共接受健康教育5次,時間約10h。
1.2.4 觀察指標 控制達標根據2007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控制標準:FPG4.4~6.1mmol/L;P2hPG 4.4~8.0mmol/L;HbA1clt;6.5%;BP lt; 130/80mmHg;TG lt;1.5 mmol/L;HDLgt; 1.0mmol/L;TClt; 4.5mmol/L;BMI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和控制指南》推薦:BMIlt;18.5kg/m2為消瘦;18.5kg/m2≤BMIlt;24kg/m2為正常;24kg/m2≤BMIlt;28kg/m2為超重;BMI≥28kg/m2為肥胖。

1) 教育后DR患者糖代謝指標及并發癥的自我監測高于教育前的人數,與教育前相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lt;0.05),詳見表1。

表1 DR患者134例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自我監測行為改變調查評價表
2) 教育后DR患者的FPG、P2hPG及HbALc值均低于教育前,與教育前相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lt;0.01),詳見表2。
3) 教育后DR患者BP、TCH及HDL達標人數較教育前多,教育后UAb 異常人數比教育前少,具有統計學差異(Plt;0.01);教育前后BMI和TC達標人數無統計學差異(Pgt;0.05),詳見表3。
4) 134例DR患者根據眼科醫生的要求定期行眼底檢查的人數由教育前的17人提高到教育后的106人,經過檢驗χ2=119.03,Plt;0.001,具有統計學差異。確診為DR后即積極進行治療的人數由教育前的58人提高到教育后的114人,經過檢驗χ2=50.90,Plt;0.001,具有統計學差異。

表2 134例DR患者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糖代謝指標比較

表3 134例DR患者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BP、BMI、UAb及脂代謝指標比較 例(%)
3.1健康教育能有效改變DR患者的自我監測行為,提高DR患者對眼底的關注程度
眼睛是人體最寶貴的感覺器官,是心靈的窗戶,視力對人生活的影響是很大的,當視力下降時,會給患者帶來很多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問題。糖尿病患者中約2%~7%因視網膜病變失明,并且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失明患者的5年死亡率約為36%[5]。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眼內的微血管先是出血、滲出、微血管瘤,以后會發生阻塞,使視網膜缺血、缺氧,產生新生血管生長因子,使視乳頭和視網膜上長出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不成熟,壁薄且脆容易出血,出血可以反復發生,除視網膜出血外,還可形成大量玻璃體出血,出血后機化增值可牽拉視網膜發生脫離。我國眼底病學組將DR分為兩型,即背景型和增值型,每型又分為三期。早起發現DR有利于及時治療,晚期治療效果差,晚期即使手術治療也難以控制眼壓,最終導致視力喪失,因此應該早期預防、早期治療。筆者通過給患者講解DR發病的原因、危害、治療方法、預防措施及自我監測等相關知識后,教育后DR患者糖代謝及并發癥的自我監測人數高于教育前的人數,與教育前相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lt;0.05),見表1。134例DR患者根據眼科醫生的要求定期行眼底檢查及治療的人數由教育前的17人、58人分別提高到教育后的106人、114人,經過檢驗Plt;0.001,具有統計學差異。有效的健康教育改變了DR患者的自我監測行為,提高了DR患者對眼底的關注程度。
3.2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DR患者的血壓、糖代謝及脂代謝指標
DR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對于已經發生的DR,治療難以完全逆轉,嚴格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戒煙對于預防和延緩眼部并發癥的進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6]。有研究顯示,通過對DR患者進行早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對改善患者代謝、減少醫療開支、降低失明風險、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7]。研究者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知識,從而改變了以前不良的行為習慣,做到合理進餐、堅持運動、根據醫囑用藥,定期對合并癥、并發癥及血糖進行監測。由表2和表3可見,教育前后DR患者的糖代謝指標、BP、TG、HDL、UAb等明顯改善(Plt;0.01)。由此可見健康教育對DR患者起到了輔助治療的作用。
3.3健康教育改變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士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研究者在給DR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個體化教育時,通過與患者交談、查閱病例等方式進行評估,找出患者存在的問題,然后逐一進行糾正、講解,特別是患者錯誤的地方重點教育及特殊記載在健康檔案中,以備下次教育時作為重點評價內容。此種教育方式讓每位患者都感覺非常好,不論任何職業、年齡、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的患者,都能同等享受到專職的護士進行特別護理,患者對護士信任有加,平時生活中有關的問題,經常直接打電話詢問護士。同時,護士在替患者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有一種被患者需要的幸福感,在教育的過程中還收集到了不同患者在生活中一些好的經驗和不好的教訓,使得教育工作有了一些鮮活的素材,教育時可以更生動、有趣,能為更多的患者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因此對DR患者要大力提倡健康教育。
[1]張承芬,張惠蓉.糖尿病的眼部并發癥及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4-55.
[2]錢榮立 摘譯.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1):5-6.
[3]隋國良,葛在香,董硯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機制及其防治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2000,27(3):l19-122.
[4]中國循環雜志編輯部.關于高血壓新診斷標準的應用[J].中國循環雜志,2001,16(2):150.
[5]李景波,魏曉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防治知識問卷調查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7, 45(17) :24-28.
[6]李玲,鄒大進.糖尿病眼病[J].臨床內科雜志,2010,27(3):151-154.
[7]黃佩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護理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0,6(4):193-195.
[編輯] 何 勇
R473.5;G479
A
1673-1409(2012)04-R032-03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4.017
2012-02-23
湖北省衛生廳護理科研基金資助(200619)
楊泉(1970-),女,湖北荊州人,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糖尿病教育和藥物臨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