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亞珍,唐銀菊,張吉芝(江漢油田總醫院五官科,湖北 潛江 433124)
影響皮試結果的護士操作因素分析
彭亞珍,唐銀菊,張吉芝(江漢油田總醫院五官科,湖北 潛江 433124)
目的:觀察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配皮試液操作不規范,產生不同的皮試結果。方法:將9名護士分為3組,每組3人。實驗組2組,對照組1組。結果:皮內試驗的陽性率存在差異。結論:護士在皮試的配制和皮內注射的過程中操作是否規范可影響抗生素的用藥安全、藥費支出及臨床療效。
皮內試驗;陽性率;操作規范;護理
使用抗生素前,絕大多數藥物需行過敏試驗,醫生會根據疾病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開具過敏試驗的醫囑。在護士皮試的過程中,發現有的護士做皮試時的陽性率偏高,有的護士陽性率偏低,陽性率偏高的影響病人用藥,增加醫療費用,而陽性率偏低的給臨床用藥帶來不安全因素。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通過臨床觀察采取了一些方法,做了一些相關性的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使用最多的為頭孢類抗生素和青霉素類抗生素,按制定的藥物說明書我院統一規定了皮試液的配制方法[1],具體為:①頭孢類:1.0g+NS 4ml,抽0.2ml+NS 0.8ml,抽0.1ml+NS 0.9ml,再抽0.1ml+NS 0.9ml。此時皮試液濃度為500ug/ml。②青霉素類:80u+NS 4ml,抽0.1ml+NS 0.9ml,抽0.1ml+NS 0.9ml,再抽0.1ml+NS 0.9ml。此時皮試液濃度為200u/ml。
配制的注射器均為常規使用的1ml注射器,5ml注射器,20ml注射器,50ml注射器。
1.2方法
科內9名護士每3人1組,實驗組2組,對照組1組。
實驗組2組,其中1組為36歲1名,21歲1名,23歲1名;另1組為40歲1名,32歲1名,29歲1名。6名均為專科生。
對照組中有科內護理教學組長1名,34歲,本科生。另2名為專科生。
2.1第1批皮試結果
見表1。

表1 第1批皮試結果
從表1得知,與對照組比較,第1組陽性率偏高,第2組陽性率偏低。
2.2第2批皮試結果
將第1組的陽性者讓對照組再次進行皮試,包括皮試液的配制和皮內注射,發現45例的陽性者有17例為陰性,第2組內陰性者在輸液時有15例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
3.1第1組護士操作中的問題分析
1)例如1g的頭孢類抗生素需要4ml生理鹽水稀釋,護士用1ml注射器抽4次生理鹽水,針頭部不換,完全稀釋后,抽取0.2ml進行配制,最后還是用此注射器的針頭為病人做皮試,此針頭銳利度降低,且針頭部如有殘留藥液,皮試液濃度過高,陳桂芬報到[2]不同濃度的皮試液對病人進行皮試的結果顯示有統計學意義,皮試液的配制濃度是否正確,直接影響皮試結果的判斷;陸瑩[3]認為:使用頭孢類藥物前必須對擬用藥物進行試敏,防止藥物過敏反應,一般認為皮試濃度過高引起局部皮膚紅暈越明顯,假陽性亦高,影響病人一輩子用藥,增加藥物的耐藥性。濃度過低,造成假陰性,導致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故應注意皮試濃度的精確性。我們同意這種觀點。
2)在配制的過程中需排氣的環節中處理不認真,1ml的注射器在抽吸的過程中極易混入氣泡,且不易排盡,在每次抽吸的過程中,陽性率偏高的護士組,每一次稀釋在排氣時的過程中未將針筒及不銹鋼針頭部空氣完全排出,造成最后的皮試液濃度偏高[4]。
3)第1組護士在做皮試時統一使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膚,未問酒精過敏史,且酒精消毒后不待干即行皮內注射,這就存在第1組病人中混雜有皮膚對酒精過敏的可能。
4)穿刺的技術不到位,刺入過深,或注入的藥量過多致皮丘過大,小兒皮試不合作時重復皮內注射,局部刺激過大,均可導致假陽性。
5)皮試陰性,在用抗生素后未及時健康宣教不能飲酒,產生雙硫侖反應。
3.2第2組存在的共性問題
1)為節約成本,在配制液體時,將現有病人的抗生素取一支用20ml或50ml注射器從500ml一瓶的生理鹽水中抽取4ml的生理鹽水稀釋,再用1ml的注射器抽吸0.2ml,去掉針頭備用,將針筒與20ml或50ml的注射器針頭相連接,因針頭部過粗,抽吸時遇到的阻力過小,抽0.9ml生理鹽水容易過多,留取0.1ml藥液時容易過少,造成皮試液的濃度過低,影響皮試的結果。
2)排空注射器內殘留的空氣時,將空氣排到針栓部,針筒內未見空氣,但未見針頭部溢出藥液即停止排氣,此時如做皮內注射,不銹鋼針內殘留的空氣也進入皮丘,導致皮試藥量未達到0.1ml。
3)穿刺時僅憑主觀判斷,為病人做皮內注射時,看到局部隆起一白色小丘疹后,即停止推注藥液,而此時藥量未達到0.1ml。
3.3正確操作皮試的注意事項
1)皮試前詢問酒精過敏史,如對酒精過敏,采取生理鹽水擦拭局部皮膚,待干后,進行皮內注射。
2)排氣時認真仔細,針筒內不見空氣,見針尖部溢出藥液即停止排氣。
3)配制時采用5ml注射器與1ml注射器進行,將5ml注射器抽吸4ml生理鹽水稀釋抗生素后,將針頭與1ml注射器的針筒連接,抽吸0.1ml,配制好皮試液,再連接上1ml注射器的針頭,排氣到針尖溢出藥液即進行皮內試驗。
4)皮內注射時,根據病人個體情況,沿5~10°將針頭斜面全部進入皮內即停止,此時,邊推入藥液,邊看注射器上的刻度,以保藥量準確的推入0.1ml,對不合作的小兒,由兩人進行,固定好后進行,確保不重復在局部皮內注射。
5)及時健康宣教在用藥期間注意事項,特別是不能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
皮試是患者能否接受某種抗生素治療的依據和前提,護士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規范操作,才能盡量避免假陽性和假陰性發生,保證用藥安全及醫護質量。
[1]龔意,趙援.藥物皮膚過敏試驗范圍的研究[J].現代臨床護理,2008,14(2):198.
[2]陳桂芬.先鋒霉素皮試液濃度的探討[J].中國基層醫藥,2002,9(4):373-374.
[3]陸瑩,王裕珍,陸培新,等.頭孢菌素藥物皮試方法的臨床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12):971-972.
[4]盧蘭姣,吳小華.不同皮試液配制方法對皮試液濃度影響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6):491-493.
[編輯] 何 勇
R472.9
A
1673-1409(2012)04-R045-02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