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良庚
(四川省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 達州635000)
乳腺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危害廣大婦女的健康,而晚期乳腺癌預后差,化療則是目前治療的主要方法。2005年6月~2010年10月,筆者臨床應用扶正消積方聯合化療治療晚期乳腺癌24例,并與單純化療的24例比較,獲得滿意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選48例均為晚期乳腺癌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抽樣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4例。治療組:年齡33~64歲,平均年齡49.6歲;其中淋巴結轉移8例,肺轉移5例,肝轉移4例,骨轉移5例,軟組織轉移2例。對照組:年齡31~63歲,平均年齡48.5歲;其中淋巴結轉移9例,肺轉移6例,肝轉移4例,骨轉移4例,軟組織轉移1例。所有患者治療前心、肝、腎功能基本正常,無明顯并發癥。2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按照《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1]中的診斷標準,有明確的病理診斷,均為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卡氏評分(Kar nofsky)標準≥70分,預測能生存3個月以上。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卡培他濱2500 mg/m2,分2次,餐后30 min口服,d1~d14;長春瑞濱25 mg/m2,d1、d8快速靜脈滴入。21 d為1個周期。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口服中藥扶正消積方,組成:黃芪15 g,黃精15 g,黨參15 g,炒白術15 g,當歸10 g,枸杞子10 g,炙龜板(先煎)20 g,炙雞內金10 g,雞血藤30 g,海藻20 g,生牡蠣(先煎)30 g,水煎服,2次/d,飯后1 h服用。2組患者均于完成2個周期后4周判定療效。
1.4 觀察指標
1.4.1 近期療效 2個周期后影像學復查及腫瘤病灶測量,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2]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和進展(PD)。以CR+PR計算有效率(RR),以CR+PR+SD計算疾病控制率(DCR)。
1.4.2 生存質量 根據腫瘤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法,并結合Kar nofsky評分標準評定。凡在療程結束后Karnofsky評分較治療前增加或減少>10分者為“升高”或“下降”,≤10分者為“穩定”;同時凡在療程結束后體重較治療前增加或減少>1 kg者為“上升”或“下降”,≤1 kg者為“穩定”。
1.4.3 血清腫瘤標志物 測定患者第1次化療前和第2次化療后(3~4)周的CEA、CA15-3及CA125。均采用化學發光法,利用BAYER ACS180檢測。以CEA>4.8μg/mL,CA15-3>25 U/mL,CA125>35 U/mL,作為診斷陽性標準。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比較組間差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擲,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 組患者治療后近期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近期療效比較 n(%)
2.2 2 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比較 n(%)
2.3 2 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變化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變化比較(-x±s)
晚期轉移性乳腺癌難以治愈,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化療仍是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近年來,中醫藥在乳腺癌綜合治療中的作用與優勢,日益受到國內外腫瘤臨床學者的重視。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得變化和腫瘤治療效果密切相關[3]。在成功的治療后,如腫瘤的完全切除和有效的化療后,腫瘤標志物即明顯下降。CEA、CA125和CA15-3臨床上廣泛用于乳腺癌檢測,可以較好地反映乳腺癌療效[4]。本研究采用卡培他濱聯合長春瑞濱治療晚期乳腺癌,有效率為41.7%與文獻報道相符[5]。
乳腺癌類似于古代醫學文獻記載的“乳疳”、“乳巖”、“乳癖”等。《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學認為腫瘤的形成是由于機體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聚之所致。晚期乳腺癌的病機特點可歸納為“正氣虧虛,邪毒熾盛”。根據以上病機特點,筆者擬定了扶正消積方,通過調整陰陽平衡,益氣養血,扶正除積,改善臟腑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方中黃芪、黃精、黨參、白術,益氣健脾,扶后天之本;當歸,枸杞子、龜板、雞血藤,滋陰補腎、養血和血;雞內金、海藻、牡蠣能軟堅散結,具有抑制腫瘤生長、轉移的作用。以上諸藥共奏,益氣健脾,滋陰養血,扶正消積之功效。藥理研究證實,黃芪、黃精、黨參、白術、當歸、枸杞子均具有促進淋巴細胞轉化,調整T細胞亞群比例,提高NK、LAK細胞活性,調節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藥理作用。
綜上所述,扶正消積方聯合化療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增強療效,延長生存時間,是晚期乳腺癌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 .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合訂本)[M].2版 .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1.
[2]Leyland-Jones B.Trastuzu mab:hopes and realities[J].Lancet Oncol,2002,3(3):1137~1441.
[3]李春海 .腫瘤標志的基礎與臨床應用[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04,19(19):13.
[4]許雋穎,劉超英,李江,等 .腫瘤標志物CEA、CA15-3和CA125在乳腺癌化療療效評估中的價值[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9,22(2):160~162.
[5]唐黎,申劍,武明花 .卡培他濱聯合長春瑞濱治療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15(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