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順 王 昕
1.吉林省吉林市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院,吉林 吉林 132115;2.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吉林 吉林 132115
生姜對阿司匹林誘發胃潰瘍大鼠的胃粘膜保護作用研究
丁 順1王 昕2
1.吉林省吉林市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院,吉林 吉林 132115;2.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吉林 吉林 132115
目的:研究生姜 (粉)對阿司匹林誘導大鼠胃粘膜損傷模型的胃粘膜保護作用。方法:結扎雄性大鼠幽門,分對照組、阿司匹林組、生姜粉組、阿司匹林-生姜粉組灌胃給藥。檢測各組大鼠胃液酸度、胃粘膜損傷情況及血漿腫瘤壞死因子 (TNF-α)和白細胞介素-1β(IL-1β)水平。結果:與對照組相比,阿司匹林組大鼠胃潰瘍面積顯著增大;胃液酸度變化不明顯;血漿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生姜粉與阿司匹林聯合給藥可以明顯降低胃粘膜損傷程度,且可以改善阿司匹林引起的血漿細胞炎癥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的現象。結論:生姜粉可以降低大鼠血漿炎癥細胞因子水平而預防阿司匹林誘發的胃潰瘍形成,對胃粘膜有保護作用。
阿司匹林;胃潰瘍;生姜粉;炎癥因子
阿司匹林是一類非甾體解熱鎮痛抗炎藥,用于治療發熱、頭痛、關節痛、風濕類疾病等,也可用于預防和治療心腦肺血管血栓形成。服用阿司匹林常見的副作用之一便是損害胃粘膜,誘發潰瘍與出血,備受關注。對于胃潰瘍的形成,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胃粘膜血液循環供應情況及相關炎性細胞因子如白介素-1β(IL-1β)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因素參與了胃粘膜的受損過程[1]。千百年來,姜 (生姜)作為中國傳統胃藥的成分之一,已用于緩解多種炎癥及炎癥引起的疼痛[2]。臨床上一些含有姜成分的復方中藥治療胃炎較常見,顯示有姜成分具有胃粘膜保護作用[3]。然而生姜對受損胃黏膜的粘膜保護作用機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建立阿司匹林誘導大鼠胃粘膜損傷模型,分對照組、阿司匹林組、生姜粉組、阿司匹林-生姜粉組,檢測各組大鼠胃液酸度、胃粘膜受損情況及血漿炎癥因子水平,探討生姜對胃粘膜的保護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1.1 動物分組與給藥 8周齡 (180~220g)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阿司匹林原藥經由1%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1%CMC溶液)配制。生姜粉經由1%CMC溶液配制。
大鼠禁食不禁水24小時,腹腔注射戊巴比妥 (30mg/kg)麻醉,開腹分離胃組織,結扎胃幽門遠端,縫合腹壁。待全部大鼠麻醉蘇醒后,將其隨機分為4組:1組為陰性對照組;2組為阿司匹林組 (200毫克/千克);3組為生姜粉組 (200毫克/千克);4組為阿司匹林+生姜粉組,每組8只。1組給予3mL 1%CMC溶液、2組給予3mL阿司匹林(200毫克/千克) -1%CMC溶液、3組給予3mL生姜粉(200毫克/千克) -1%CMC溶液、4組給予3mL阿司匹林-生姜粉-1%CMC溶液灌胃。給藥4小時后麻醉大鼠,開腹后心臟采集抗凝血,結扎食管遠端后沿胃大彎將胃切開,收集胃內容物。用生理鹽水洗凈展開胃組織,測量胃粘膜受損面積。
1.2 胃酸檢測 將胃內容物200×g離心10分鐘,收集上清液用于胃酸檢測。用0.01 N NaOH滴定、酚為指示劑測定胃液中總胃酸含量,以毫當量 (mEq)/4小時/100克(g)表示;以總胃酸含量/胃液量計算胃液酸度,用mEq/mL表示。
1.3 胃粘膜損傷檢測 使用國立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圖像 J軟件定量分析胃粘膜出血性潰瘍面積 (毫米2)。
1.4 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檢測 離心抗凝血,收集血清,用ELISA法,按照ELISA試劑盒操作說明書 (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檢測TNF-α和IL-1β水平。1.5 統計學分析 各組實驗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 (±SD)表示,兩組間顯著性分析用兩樣本均數差別的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胃酸檢測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阿司匹林組和生姜粉組均可降低總胃液量 (mL/100g),但阿司匹林+生姜粉組對胃液量的影響不大。各組之間胃液酸度無明顯變化 (表1):#P<0.05,與對照組相比;* P<0.05,與阿司匹林組相比。

表1 各組胃液產生量及胃液酸度檢測結果
2.2 胃粘膜損傷檢測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阿斯品林組中胃潰瘍面積顯著增大,生姜粉組對胃粘膜損傷影響不大,但與阿司匹林同時使用可以明顯減小阿司匹林誘導的胃粘膜損傷面積。
2.3 血清TNF-α和IL-1β檢測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阿司匹林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顯著升高;生姜粉組對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影響不大,但與阿司匹林同時使用可以改善阿司匹林所致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的現象。
姜 (生姜)作為中國傳統胃藥的主要組分之一,已有千百年應用歷史。研究顯示姜在胃潰瘍模型研究中發揮了抗潰瘍形成的作用。但是姜對胃粘膜具體的保護作用機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建立了阿司匹林誘導大鼠胃潰瘍模型,阿司匹林組中大鼠胃黏膜損傷面積明顯大于對照組及生姜粉組,且生姜粉與阿司匹林聯合用藥可以顯著改善阿司匹林引起的胃粘膜損傷。表明生姜可以抵抗阿司匹林所致的胃粘膜受損,具有保護胃粘膜的作用。研究檢測了各組大鼠胃液酸度及血漿炎癥因子水平的改變,探討生姜對胃粘膜保護作用可能的作用機制。
檢測胃酸含量及胃液酸度結果顯示:阿司匹林組及生姜粉組中大鼠胃液總量均有減少,但阿司匹林與生姜粉聯合用藥可以恢復胃液產生量;各組中胃液酸度改變不大。提示在此研究中,胃酸的改變并非阿司匹林誘導大鼠胃潰瘍發病的主要病因,也不是生姜粉發揮抗潰瘍形成的主要作用機制。胃酸分泌增加可以促進胃潰瘍發生,有研究報道阿司匹林可以增加胃酸分[4],誘導粘膜潰瘍形成。這與我們的實驗結果不完全一致,有待繼續研究。
胃粘膜炎癥反應和中性粒細胞侵潤等促進了非甾體抗炎藥引起的胃潰瘍發病。阿司匹林誘發的胃黏膜損傷常伴有TNF-α的升高。TNF-α在炎癥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過量的TNF-α可增強粘膜微小血管管壁通透性,改變血管內皮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細胞破壞釋放炎癥介質,刺激產生IL-1β,導致中性粒細胞聚集。最終產生粘膜血供障礙并加重粘膜炎癥反應[5]。本研究中,阿司匹林組大鼠血清炎癥因子TNF-α及IL-1β水平較對照組顯著升高,生姜粉與阿司匹林聯合用藥可以改善這種現象,使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恢復接近正常。
綜上,生姜粉可以改善阿司匹林誘導胃潰瘍大鼠體內炎癥因子水平升高的現象,對胃液酸度影響不明顯,這可能是生姜粉具有保護胃粘膜而作為傳統胃藥組分的部分作用機制。
[1]傅旭春,單海麗,白海波,等.姜百胃炎片對大鼠乙醇胃黏膜損傷模型的影響.浙江大學學報 (醫學版).2011.
[2]劉韓,崔偉龍,牟林,等.阿司匹林促進胃酸分泌的途徑與潰瘍復發.中國醫藥導報2010.
R285.5
A
1007-8517(2012)21-0022-02
201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