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莎
摘要: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因而,有效保障鋼琴教學質量,解決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和問題是現代鋼琴教育事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文章通過分析現階段鋼琴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探討改進鋼琴教學方法、提升鋼琴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鋼琴教學;教學模式;解決對策
一、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模式缺乏系統性和趣味性
專業的鋼琴教育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演奏人才,目的是通過專業的指導使學生具備嫻熟的鋼琴彈奏技能和良好的音樂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然而在具體的鋼琴教學活動中許多院校過多的注重培養學生演奏技能和鋼琴彈奏的難度,忽視了對鋼琴教學的藝術把握,缺乏較為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擬定,以至于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實現因材施教。此外,鋼琴教學的對象在鋼琴演奏水平和音樂素質等方面存在差異,現階段的鋼琴教學模式缺乏因人而異的針對性練習和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對鋼琴學習系統性的把握。
(二)教學內容缺乏與實際應用的聯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對音樂人才的要求也愈加嚴格和全面。目前的鋼琴教學普遍缺乏與實際應用的聯系,使學生掌握的技能與社會需要嚴重脫軌。許多院校在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注重練習鋼琴等級考試中的曲目,缺乏培養學生為歌曲伴奏和即興伴奏的能力,導致學生的彈奏水平已經達到一定等級,卻不具備即興伴奏的綜合能力。與此同時,許多院校缺少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安排,使學生所學內容不能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
(三)師資力量與學生數量不成正比
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通常采取個別授課方式進行一對一教學,這種直接的點對點指導方式能夠讓學生接受更加專業的指導。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鋼琴教育不斷發展,選擇音樂專業或將鋼琴作為主課進行學習的學生逐年遞增。鋼琴教師的師資力量的完善速度遠遠不及學生數量的增長速度,原有的個別授課模式逐漸轉變為小組授課或集體授課的形式。一個老師要同時對多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接收到的專業指導大大減少,繼而導致鋼琴教學的整體質量有所下降。
(四)忽視對學生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鋼琴作品是表達個人情感的藝術形式,鋼琴演奏的過程是進行二次創作和情感再現的過程,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之上,賦予個人獨特的藝術感覺,才能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作品所蘊含的內容、情感和意境。然而許多院校卻忽視了對學生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過于注重演奏技巧教學,缺乏對鋼琴作品創作背景及音樂風格等方面內容的講解,導致學生難以對鋼琴作品的產生深刻的認識和情感體會,盲目追求高難度的練習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鋼琴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改進鋼琴教學模式具體措施的探討
在現階段不斷完善鋼琴教學體系、改進現有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全面迅速的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和綜合素質是相關院校和鋼琴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針對鋼琴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不斷積累經驗、予以有效解決措施是改善鋼琴教學模式,提高鋼琴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必要前提。
(一)明確教學目的,進行趣味教學。
鋼琴教學作為音樂教育中必修課程之一,是將理論、專業和演奏技能緊密結合的藝術基礎課程,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系統的擬定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根據具體教學方案科學合理的設置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理論知識和演奏技能的鞏固和掌握。鋼琴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綜合性音樂人才,不斷提升學生應對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通過尋找鋼琴教學的興趣點、應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豐富課程的內容設置等方式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增強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系
目前的鋼琴教育經歷著由傳統教學模式向多元化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方式也逐漸趨向于靈活性、多樣性和互動性。在此基礎之上鋼琴教師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力爭提升學生應對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熟練的進行伴奏和即興伴奏。與此同時,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有效提高鋼琴演奏水平,繼而實現專業學習的最終目標,將鋼琴教學與社會和時代的實際發展需要緊密結合,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除了以獨奏形式為主,還應該增加合奏練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為音樂事業不同階段的發展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
(三)平衡師資力量,科學安排授課時間
鋼琴專業教師是鋼琴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和引導者,是決定鋼琴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目前專業鋼琴教師的匱乏和師資力量的不平衡嚴重阻礙鋼琴教學體制的建立和鋼琴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這一現狀,相關政府部門和教育機構應該加大對鋼琴專業教師的培養力度,改善鋼琴教學環境和鋼琴教育工作者的薪資水平,吸引更多相對成熟的專業化鋼琴人才投身于鋼琴教育事業之中。此外,還要注意合理的安排授課時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分時段進行個別授課,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實行雙向選擇的制度,使鋼琴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而且有助于師生之間溝通交流和共同進步。
(四)加強對學生理解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在學生進入作品的演奏練習階段應該讓學生充分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音樂風格、音樂形式并且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和意境,培養學生對鋼琴作品的理解能力。鼓勵學生表達對鋼琴作品的看法,并且幫助學生將個人的藝術感覺應用于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使演奏過程更具表現力。當學生具備一定的演奏水平和對鋼琴作品的理解能力,可以進行學習側重點的適當調整,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導學生進行鋼琴曲譜的分析、研究和創作,全面培養學生的社會職業生存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總結
鋼琴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鋼琴作品的欣賞和表現來陶冶情操、提升音樂素養、調節身心和提高品位。鋼琴教學的實質是進行音樂藝術素質教育和培養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將彈奏技法和音樂表現能力進行良好的統一才能保證鋼琴作品的藝術美感。因而鋼琴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樂理知識和演奏技巧,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創新能力、表現能力以及實際應用的能力,為造就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準備,為我國音樂事業的長足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安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