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清偉
駐馬店市大學生無償獻血認知和行為的調查分析
喬清偉
目的 了解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識情況,探索適應的宣傳模式,促進無償獻血工作可持續健康發展。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表,對1600名大學生進行無償獻血相關知識和行為的調查。結果 總體上看獻血者對無償獻血的認知程度高于非獻血者,除了“獻血者年齡為18~55歲”、“獻血后休息2小時”和“無償獻血是自愿行為”三項在獻血者和非獻血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學生獲取無償獻血知識的主要途徑為廣播電視、流動采血車和報紙;42.0%的大學生曾無償獻血,男生獻血率高于女生(P<0.05);未獻血者未獻血的主要原因是害怕獻血會傳播疾病、擔心影響自己身體健康、認為自己身體不好、家人反對獻血以及不知道在哪里獻血等。結論 應繼續加大無償獻血宣傳教育力度,壯大大學生無償獻血隊伍,促進無償獻血工作可持續健康發展。
無償獻血;認知;行為
大學生是我國無償獻血的主要群體[1],是我國無償獻血招募工作的重要對象。大學生作為一個年輕健康的獻血群體,國內外有眾多學者就大學生無償獻血動機及阻礙等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其目的主要是更好地、更有針對性地在此群體中開展無償獻血宣傳,以建立一支安全的、定期的無償獻血隊伍,為建立無償獻血長效機制奠定基礎。為更好地推進駐馬店市無償獻血工作,保障無償獻血制度可持續發展和臨床用血的安全,探索與當前無償獻血工作相適應的無償獻血宣傳模式,促進無償獻血工作可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對駐馬店市大學生的無償獻血認知和行為進行了調查分析。
1.1 對象 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黃淮學院1600名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1.2 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匿名方式,由學生自行完成問卷的填寫。問卷內容包括一般情況、獻血相關知識、生活方式、對血站服務情況的評價以及獻血行為等。涉及獻血相關知識的6個問題,每答對一題得一分,計算總得分。
1.3 統計學處理 采樣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組間比較采樣x2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1 一般情況 發出問卷1600份,收回1594份,有效問卷1588份。調查對象包含大一至大四四個年級,文科、理科、藝術和體育四類專業,平均年齡20.9歲,男生818名,女生770名。
2.2 無償獻血者和非獻血者對無償獻血知識的認知情況比較 由表1可以看出:總體上看獻血者對無償獻血的認知程度高于非獻血者,除了“獻血者年齡為18~55歲”、“獻血后休息2小時”和“無償獻血是自愿行為”三項在獻血者和非獻血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無償獻血者和非獻血者對無償獻血知識的認知情況比較[例(%)]

表2 獻血者和非獻血者獲知無償獻血知識的途徑[例(%)]
2.3 獻血者和非獻血者獲知無償獻血知識的途徑 由表2可見:大學生獲取無償獻血知識的途徑由高到低分別為廣播電視、流動采血車、報紙、親朋好友、書本雜志、標語廣告等。
2.4 駐馬店市大學生獻血行為有關情況 調查的大學生中有667人曾無償獻血,占42.0%,其中自己去獻血點為34.6%,學校組織為58.9%,兩者兼有為7.5%。獻過1次的占23.8%,獻過2次的占6.7%。男生獻血率為45.7%,女生獻血率為38.1%,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9.58,P<0.05)。

表3 不同性別大學生獻血行為比較 [例(%)]
2.5 未獻血者特征分析 對未獻血者特征進行分析,其主要特征包括害怕獻血會傳播疾病、擔心影響自己身體健康、認為自己身體不好、家人反對獻血以及不知道在哪里獻血等(詳見表4)。

表4 駐馬店市大學生未獻血者相關認知和行為分析
公民對無償獻血存在一個認知的過程[2]。本調查結果顯示,駐馬店市大部分大學生對無償獻血存在錯誤的認識,特別是對“獻血前應吃清單早餐”和“獻血后休息2小時”認知程度較低,不足50%。駐馬店大學生獲知無償獻血知識的途徑主要是廣播電視、流動采血車、報紙。這與陳素貞等[3-4]的研究結果稍不同。這主要與大學生課余時間習慣聽廣播有關。
本次調查中曾無償獻血者占42.0%,低于陸祝選[5]等的報道,可能與駐馬店經濟發展水平低于廣西有關。調查發現組織獻血比例較高,但個人自愿無償獻血者的血液合格率高于單位組織的無償獻血者[6],而最理想的血源來自真正的固定的無償獻血者[7],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更多的大學生成為固定的獻血員值得做進一步研究。本研究中大學生獻血2次以上的比例遠低于首次獻血,可能是學生樂于嘗試新生事物,但較難保持連續的熱情。因此,在無償獻血的宣傳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不但要吸引學生參與無償獻血,而且應促進使其向多次、固定獻血方向發展。
從消極動機看,害怕獻血會傳播疾病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這與大學生對醫學知識的了解較少有關,在使用一次性采血醫療器械的今天,只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是完全可以避免疾病傳播的[8]。相反,還想通過獻血,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脂,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9]。美國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獻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險僅為未獻血者的一半[10]。
獻血者從對獻血知識的初步認知到采取自愿無償獻血行為要遵循“知-信-行”的轉變過程[11]。對獻血知識的了解程度影響大學生的獻血行為,大學生對無償獻血認知程度較低,對此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充分調動新聞媒介的積極性,加強公益宣傳,通過報紙、廣播電視、流動采血車等多種形式,廣泛做好《獻血法》、地方性無償獻血法規、血液生理知識、獻血與疾病等無償獻血科普知識的宣講,只有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宣傳,才能使無償獻血知識人人皆知,才能使他們對無償獻血知識有一正確的認識,從而主動自愿地加入到無償獻血行列中,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支龐大的自愿的、固定的大學生無償獻血者隊伍,推動無償獻血可持續健康發展。
[1] 韓麗,王同顯,楊忠思.建立大學生無償獻血長效機制淺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10):847-848.
[2] 彭道波,郭叔珍,賴福才,等.無償獻血者獻血反應預防與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4,12(2):46.
[3] 陳素貞,蔣華君.金華市296例公民無償獻血認知行為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06,13(4):20-22.
[4] 莊立,付軍,張哲,等.寧波市居民無償獻血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8,11:846-847.
[5] 陸祝選,鐘春平,李彬.高校低年級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態度、心理及需求調查分析[J].廣西醫學,2011,2:238-240.
[6] 祖衛東,孟桂花.計劃獻血和街頭獻血者情況比較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 2001,3(4):47-48.
[7] 世界衛生組織.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R].2002,20.
[8] 周銀素,陳典瑞,盧岑,等.江門市大中專學生對無償獻血認知、態度及行為的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5,18(5):410.
[9] 陳李,葉志勇,陳筱華,等.不同人群無償獻血心態分析及對策[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8):69.
[10] 歆穆.定量適量獻血好處多[J].大眾科技,2001,12:24.
[11] 高東英,梁萬年,高國靜,等.北京市社區居民無償獻血知曉情況調研[J].中國輸血雜志,2005,18(4):331-3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2.10.119
463000 駐馬店市中心血站(喬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