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光燕
進展性腦梗死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根據治療情況,我科室近一年來試驗性采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部分進展性腦梗死,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將治療具體情況公布如下。
1.1 臨床資料 64例患者為本院2009年至2011年神經科住院患者,發病(1~3 d)內,并且具備下列條件:頭顱或MRI確診為腦梗死,發病至治療時間均在6~72 h以內,且發病12 h~24 h后局灶神經功能缺失癥狀逐漸進展或階梯式加重;無出血疾病史及出血傾向,排除大面積梗死或合并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分發病程度或時間匹配隨機將64例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33例,其中男15例,女18例,平均67歲;因部分因素,選擇對照組病例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齡68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均依病情適當給予脫水劑,阿司匹林腸溶片應用、改善循環、腦保護劑、控制血壓、血糖等對癥治療。治療組同時給予低分子肝素鈣針0.4 ml,2次/d腹部皮下注射,連用5~7 d,其余常規治療兩組相同。
1.3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7 d、14 d進行評定。根據標準分為①基本治愈率:評分減少91% ~100%,無病殘。②明顯進步率:評分減少46% ~90%,病殘程度較輕,多在1~3級。③進步率:評分減少 18% ~45%,病殘程度較重在4級或以上。④無變化率:評分減少17%左右。⑤惡化率:評分減少17%以下或增多。總有效率=基本痊愈率+顯著進展率。
觀察項目:治療過程中注意監測肝腎功能、血壓、血糖、血小板、凝血四項等,同時注意影像學定期檢查,注意觀察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等進行統計分析。
2.1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治療后48 h后觀察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停止進展情況,其中治療組有24例,對照組僅17例,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治療兩周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s,分)

表1 治療兩周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s,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n=33)26.93±7.33 12.55±8.32治療后(n=31)26.89±7.41 18.23±9.31
2.2 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14 d后,治療組總顯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中有4例腹部小點片狀瘀斑,觀察幾天后逐漸消失,其余均無全身出血傾向。
進展性腦梗死指腦缺血所致的神經癥狀在起病6 h至1周仍逐漸加重,具有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在所有腦梗死中發生率約30%,是目前臨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中的難點[1]。該病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多數證據表明與栓子的不穩定性、血管狹窄程度、動脈粥樣硬化[2]。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關外,同時與患者本身的血小板功能異常或血液黏稠度增高也易出現進展性腦梗死。低分子肝素鈣是由普通肝素通過化學的或酶的促解聚而產生,其平均分子量3600~5000,生物利用度好,抗凝血因子X活性強,能通過增強體內的纖溶性,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高凝狀態,從而阻止梗死進一步擴大,防止進展性腦梗死的發生和發展。低分子肝素鈣從作用機理上針對進展性腦梗死的發病機制進行干預,能明顯改善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近期致殘率及提高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既提高療效又不增加危險性,從而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同時治療過程中未發現兩組有明顯的副作用,治療經過證明應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死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1]王德生.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
[2]王福清,張天民.低分子肝素的研究近況.中國藥學雜志,1993,28(11):64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