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君
產后出血是產科臨床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是當前我國孕產婦死亡的首位原因。在產后出血常見四大原因中,子宮收縮乏力是最常見的病因,占產后出血總數的70% ~80%,因此積極防治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關鍵[1]。我院將卡孕栓(PGF2a)用于具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在陰道分娩后應用卡孕栓聯合縮宮素預防產后出血斑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陰道分娩的人中,將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502例作為觀察對象。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包括:巨大兒、產前貧血(Hb<9.0 g),瘢痕子宮、低置胎盤、凝血功能異常(纖維蛋白原>5 g)、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多胎妊娠、糖尿病等,全部產婦均無卡孕栓禁忌證。按產婦入院奇、偶數隨機分為卡孕栓聯合縮宮素組200例(觀察組),縮宮素組200例(對照組),各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產次、新生兒體重及妊娠合并癥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藥物 卡孕栓,東北制藥總廠生產,劑型1 mg.。
1.3 方法 給藥方法觀察組在胎兒娩出后,由助產士給產婦肛塞卡孕栓1 mg,對照組不給,同時兩組均常規宮底肌內注射縮宮素10 IU。監測血壓、脈搏的變化。
1.4 血液收集及計量方法 用聚血器收集產時和產后30 min內出血量;術中紗布浸透不滴血用10 cm×10 cm為10 ml計算出血量;術后2 h陰道出血用一次性紙墊收集,用稱重法計算出血量,按1 g近似于1 ml換算。最后累積計算出產后2 h總出血量。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t檢驗。
2.1 兩組產時和產后30 min內、產后2 h總出血量對比。觀察組產時和產后30 min內出血量、術后2 h總出血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副作用 觀察組有3例惡心、嘔吐胃腸反應。
2.3 血壓、脈搏的變化:兩組產婦比較,用藥前后無明顯變化。
表1 兩組產婦失血量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失血量比較(±s)
組別 例數(n) 產時和產后30min內出血量(ml) 產后2 h總出血量(ml)200 135.5±51.4 196.5±51.2對照組 200 238.4±65.9 345.2±74.8 P值 P<0.01 P<0.01觀察組
多年來對預防產后出血,臨床一直采用縮宮素和麥角新堿,收到一定效果,但部分產婦不能奏效,可能與個體差異和縮宮素受體有關。另外,近來麥角新堿在市場很難買到,且高血壓產婦禁用,因為副作用而被取締。卡孕栓,化學名15一甲基一PG2a甲酯,是PG2a衍生物,對子宮平滑肌有較強的收縮作用.可用于抗早孕、引產、催產,通過黏膜快速吸收,可經陰道或直腸給藥,效果肯定。根據報道,前列腺素衍生物單獨用藥成功率88%,而合并其他宮縮劑應用時成功率可達94.4%[2]。我院在陰道分娩中聯合縮宮素給藥,可觀察到產時和產后30 min內、術后出血量明顯減少。該藥對產婦血壓、脈搏無影響;妊娠高血壓疾病產婦使用未發現對循環系統有影響。即使縮宮素無效,卡孕栓仍能發揮較好的作用;卡孕栓聯合縮宮素是一種簡單、高效、安全、經濟、副反應少的方法。
[1]樂杰.婦產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44-247.
[2]劉彩霞,王德智,等.卡前列甲酯栓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研究.中華婦產科雜志,1997,3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