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峰 陳麗萍
支氣管哮喘是一組以淋巴細胞為主要調控細胞,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為主要效應細胞的氣道變應性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征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其中。臨床癥狀為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或發作性胸悶和咳嗽,有反復發作的特點[1]。在臨床上按照國際標準化方案治療哮喘患者常用類固醇吸入劑,但臨床中一些非急性發作期患者拒絕使用吸入裝置或者不能掌握使用方法,孟魯司特鈉片和沙丁胺醇片使用便捷,且可以幫助患者有效控制哮喘并改善生活質量。本文回顧我科應用孟魯司特鈉片和沙丁胺醇片劑治療支氣管哮喘非急性發作期患者的臨床情況,現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在我院門診及住院治療的支氣管哮喘患者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齡23~60歲,平均(39.42±9.57)歲;所有病例均符合2008年哮喘診治指南制訂的診療標準[1],均為非急性加重期,無嚴重心、肝、腎疾病及其他肺部疾病,排除近1個月內全身性應用皮質激素、抗白三烯藥物者。哮喘病史0.5~7年,平均3.7年,輕度38例,中度58例。將96例慢性支氣管哮喘患者按照自愿原則分成不會或者不愿使用吸入裝置的(觀察組)46例和常規使用吸入裝置的(對照組)5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肺功能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LTRAs)孟魯司特片10 mg,1次/d口服和沙丁胺醇片2.4 mg,3次/d,1片/次口服,并根據癥狀調整使用。對照組給予使用糖皮質激素氟替卡松氣霧劑100 μg,2次/d吸入,同時吸入沙丁胺醇片2.4 mg,3次/d,1片/次口服,并根據癥狀調整使用,4周為1個療程。試驗期間嚴格限制口服或靜脈注射糖皮質激素、抗過敏藥及β2受體激動劑。治療期間盡量按需使用吸入型短效β2受體激動劑并記錄全天用量,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患者哮喘癥狀評分和肺功能狀況。
1.3 療效判定[2]①0分:無咳嗽、氣喘和呼吸困難。②1分:癥輕微或間歇出現,無需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③2分:癥狀中度或頻繁出現而影響正常生活。④3分:癥狀持續而影響活動。②肺功能測定:FEVl改善率和FEVl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l改善率計算公式如下:FEVl改善率=(治療后FEVI-治療前FEVl)/治療前FEVl 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所有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觀察組第4周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FEVl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FEVl改善率為20.7%,對照組FEVl改善率為20.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s)

表1 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1周 4周觀察組 46 4.21±0.69 1.74±0.45 0*對照組50 4.34±0.52 1.77±0.38 0
表2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的比較(±s)

表2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FEVl治療前 治療后 FEVl改善率(%)占預計值的百分比觀察組 46 54.6±5.1 65.9±5.8*# 20.7*20.6對照組 50 54.3±4.9 65.5±4.3#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氣道慢性炎性反應性疾病。白三烯是哮喘氣道炎癥中重要的炎性介質,促進炎癥細胞在氣道的聚集;引起氣道平滑肌收縮、黏液分泌增加及血管通透性增加;促進氣道重塑。引起氣道高反應性。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競爭性與白三烯受體結合,從而阻斷白三烯的作用[3]。
目前吸入型糖皮質激素已成為現代治療哮喘上的一線藥物,被證實可以減弱氣道高反應性,但長期吸入激素可引起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失音、聲音嘶啞等不良反應[4],且其雖能抑制炎性反應反應的多個環節,且臨床上一些患者拒絕或者不愿使用吸入裝置,故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一直是呼吸科醫生研究的重點。
已有資料顯示,研究人員對650例慢性支氣管哮喘患者隨訪了兩年。他們發現白三烯受體拮抗劑(LTRAs)片劑可成功地控制該疾病,且與類固醇吸入劑以及其他聯用類固醇的吸入劑同等有效,說明一種很少處方的哮喘藥應用起來更便捷且與常規吸入治療一樣有效[5]。本組資料中,觀察組第4周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孟魯司特鈉片和沙丁胺醇片劑治療和給予吸入型糖皮質激素和沙丁胺醇治療哮喘遠期療效均較好,且兩組臨床效果相近。兩組治療前后FEVl占預計值的百分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FEVl改善率為20.7%,對照組FEVl改善率為20.6%,說明應用孟魯司特鈉片和沙丁胺醇片劑治療和給予吸入型糖皮質激素和沙丁胺醇片治療哮喘對于肺功能的改善情況相同。
目前,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片劑在市場上作為治療支氣管哮喘發作的糖皮質激素吸入劑的替代藥已很久了,但一直認為其不如吸入劑使用廣泛且被一些人認為對于中重度發作的患者不太有效[6],因此,LTRAs的處方率遠遠低于吸入劑,但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片劑使用便捷,且患者的依從性良好,可避免吸入糖皮質激素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可以幫助支氣管哮喘輕度發作的患者有效控制哮喘并改善生活質量,且與糖皮質激素吸入劑以及其他聯用糖皮質激素的吸入劑臨床治療效果對比觀察同等有效[7]。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2]郝振華.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74例支氣管哮喘臨床分析.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4):101.
[3]辛曉峰,殷凱生.合理應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支氣管哮喘.國家呼吸雜志,2009,29(23):1442-1445.
[4]Bateman ED,Boushey HA,Bousquet J,et al.Can Guidelinedefined Asthma Control Be Achieved?The Gaining Optimal Asthma ControL Study.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4,170:836-844.
[5]David Price,F.R.C.G.P.,Stanley D.Musgrave,et al.Leukotriene Antagonists as First-Line or Add-on Asthma-Controller Therapy.N Engl J Med,2011,364:1695-1707.
[6]Joos s,MikMh A,Szecsenyi J,et al.Montelukast as add-on therapy to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asthma:a systematic review.Thorax,2008,63:453-462.
[7]Bjermer L,Bisgaard H,Bousquet J,et al.Montelukast and fluticasone compared with salmeterol and fluticasone in protecting against asthma exacerbation in adults:one year,double blind,randomised,comparative trial.BMJ,2003,327: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