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延玲
氯吡格雷作為一種噻吩吡啶類抗血小板聚集藥,已廣泛應用于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的治療[1],無論是選擇藥物治療還是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聯合抗血小板治療始終是治療的關鍵[2]。近年來大量研究證明維持劑量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長時間口服可預防冠脈術后再狹窄及血栓形成[3,4],而多少劑量可取得最好效果需進一步臨床驗證。本研究采取長期隨訪的方法,探討不同劑量的氯吡格雷在口服一年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進一步指導臨床治療。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心內科診斷為冠心病并行冠狀動脈造影及PCI術患者96例。術前口服300 mg或600 mg氯吡格雷負荷量,并植入藥物洗脫支架至少一枚。其中急性心梗患者45例,不穩定心絞痛患者51例。男68,女36例,年齡40~85歲。
1.2 方法 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8人,分別為A組給與氯吡格雷75 mg/d;B組給與氯吡格雷150 mg/d,兩組均聯合應用阿司匹林100 mg/d,并口服調脂藥及硝酸酯類藥物,持續一年。后將兩組患者預防心血管事件總有效率、冠狀動脈再狹窄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統計及比較。
1.3 評價標準 顯效:未發生一切不良心血管事件,復查冠狀動脈造影支架植入處無再狹窄發生,各項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均顯示正常;有效:無惡性心血管事件發生,復查冠狀動脈造影有輕微再狹窄,但無心絞痛等臨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均無明顯異常;無效:有惡性心血管事件發生。主要結局指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再次PCI,靶器官血運重建,次要結局合并重要臟器出血或輕微出血事件。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3.0軟件統計數據,所有數據均為計量數據,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ANOVA),兩樣本均數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統計及比較,具體比較結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再狹窄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具體比較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再狹窄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氯吡格雷是一種ADP受體阻滯劑,可與血小板膜表面ADP受體結合,使纖維蛋白原無法與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結合,從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5]。氯吡格雷對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存在時間及劑量依賴性,可以通過增加氯吡格雷的劑量抑制血小板功能,以取得更好的療效,減少PCI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且不會增加副作用或出血的風險。本文中我們就不同維持劑量(75 mg和150 mmg)氯吡格雷在冠心病PCI術后預防心血管意外的效果進行比較,發現150 mg組在本病的治療中的效果更具優勢,但是不良反應未見升高[6]。臨床上可推薦150 mg氯吡格雷治療,值得在推廣,但仍應嚴密監測可能發生的出血事件,尤其在有出血傾向的高危患者。
[1]韓雅玲.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唧,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1):21-23.
[2]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6):409-410.
[3]吳榮輝.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與單用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比較.中國實用醫藥,2010,5(26):10-12.
[4]王沙南,王詩哲,鄒玥,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蚓激酶聯合治療老年靜脈血栓閉塞癥16例.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12):2402.
[5]Kastrati A,Mehilli J,Sehuhlen H,et al.Aclinical trial of abciximab in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elopidogrel.NEngl J Med,2004,350:232-238.
[6]Acosta S.Epidemiology of mesenteric vascular disease:clinical implications.Semin Vasc Surg,2010;2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