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幸
近些年來,患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小兒越來越多,世界各地均見流行,但最近幾年的主要流行區域是在我國,造成了我國許多患兒的死亡。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能夠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根據目前的研究統計,主要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患兒多表現為急性起病,常見的臨床癥狀有發熱和皰疹,皰疹多集中于手、足、口等部位,有些患兒病情進展迅速,容易引起其他系統并發癥,從而導致患兒的死亡。由于嬰幼兒的免疫能力低下,手足口病常常通過直接接觸傳染給嬰幼兒[1],而成人患手足口病較少見,但能夠作為傳染源傳染給易感嬰幼兒,對嬰幼兒的損害非常大。我科采用蒲地藍聯合利巴韋林來治療小兒手足口病80例,并評估該治療方案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根據《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08年版)的診斷標準,選取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確診為手足口病的患兒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男女比例為23∶17,平均年齡為(2.3±1.7)歲,平均體重為(12.37±6.47)kg,所有患兒均為普通型手足口病,均有發熱,體溫范圍為 37.8℃ ~39.1℃,平均體溫為(38.4±0.5)℃,多在手部、足部和口部查體可見散在分布的斑丘疹或皰疹,皮疹在手足部有78例,疹內可見少量清亮液體,口腔黏膜部見皮疹的有63例,還可見少量的散在潰瘍,還有17例患兒的臀部可見皮疹;所有患兒均未見神經系統受累的癥狀或體征,均無服用蒲地藍和利巴韋林的禁忌證。隨機將患兒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采取一般的常規對癥治療,預防繼發感染,營養支持,注意護理患兒皮膚和口腔黏膜的皮疹。在此基礎上,試驗組:根據患兒情況,使用蒲地藍0.4~0.8 ml/(kg·d)+利巴韋林10~15 mg/(kg·d),分三次口服,以連續服用5 d為1療程;對照組:只使用利巴韋林10~15 mg/(kg·d),分三次口服,以連續服用5 d為1療程。
1.3 觀察指標 連續治療5 d后,評估患兒的治療效果:記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觀察治療過程中是否出現并發癥或者不良反應。①治愈:體溫在3 d內就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皮疹全部結痂脫落,精神狀態佳。②有效: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緩解或者減輕,無出現新的臨床不適,皮疹基本結痂,無新發皮疹,一般情況尚可。③無效:體溫仍未能穩定在正常范圍,臨床癥狀未見緩解甚至惡化,可見新發皮疹,一般情況欠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均數來表示,用χ2檢驗或t檢驗進行數據分析,當P<0.05時,可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持續時間的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試驗組的手足口部皮疹持續時間均比對照組少,且退熱時間比對照組快,因而住院時間比對照組少,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從表2可以看到,試驗組的治愈例數為31例,有效例數為7例,無效例數為2例,總有效率為95.0%;而對照組的治愈例數為21例,有效例數為10例,無效例數為9例,總有效率為77.5%。對照組的治愈率明顯低于試驗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646,P<0.05)。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持續時間的比較(x ± s,d)

表2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例,%)
作為一種發疹性傳染病,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比較復雜,能夠通過口鼻分泌、糞便、物患者皮膚上的水泡、受污染的食物或者生活用具等傳播,而且雖然成年人較少發病,但也能夠作為傳染源,一旦流行,小兒很容易受到傳染[2]。手足口病分為普通型和重癥型,普通型患兒一般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而重癥患兒有神經系統的損害,或者出現呼吸衰竭、休克等急癥,能夠迅速導致患兒的死亡。及早診斷,及早干預,能夠減少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發展為重癥型手足口病或留下后遺癥。對于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治療,尚沒有固定的特效藥物治療,只能根據患兒的具體病情,施行對癥支持治療[3,4]。從中醫辨證角度來看,認為普通型手足口病是肺脾濕熱證或濕熱郁蒸證,需要給患兒清熱解毒,化濕祛邪。蒲地藍的有效成分為黃岑、板藍根、苦地丁和蒲公英,這些藥物能夠清熱解毒,幫助機體抗病毒和細菌,抗炎消腫。而利巴韋林則是一種廣譜的抗病毒藥物,1970年由ICN制藥公司Joseph T.Witkowski合成,屬于一種合成核苷類藥物,已經證實能夠對多種DNA病毒或者RNA病毒有抑制作用,但是其具體的抑制機理尚未完全清楚。對于普通型的手足口病,利巴韋林的使用相對比較多,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在本次對照試驗中,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使用蒲地藍聯合利巴韋林,其效果比較好。試驗組的有效率高達95.0%,而對照組單用利巴韋林,其有效率只有77.5%,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1646,P<0.05),提示蒲地藍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手足口病的效果明顯比單用利巴韋林好。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兒均沒有出現并發癥或者藥物的不良反應,試驗組2例無效的患兒在采用其他治療以后,也能康復。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兩種藥物的聯合其安全性較好。聯合用藥以后,患兒的皮疹消退速度比單用利巴韋林的快,且能迅速退熱,縮短病程。對于患兒的家長來說,聯合用藥的快速起效,能夠減少家長們不必要的擔憂和焦慮,另一方面還能減少經濟負擔。兩種藥物的聯合是否禁忌證或者不良反應,鑒于本次的病例數較少,尚未能觀察和探討,還有研究提示蒲地藍聯合炎琥寧也能對手足口病起到較好的效果[5],可以加大樣本量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對比。
通過本次的對照研究,和單用利巴韋林相比,使用中藥的蒲地藍聯合西藥的利巴韋林能更好地促進患兒康復,減少患兒的痛苦,提高治療效果,抑制手足口病的傳播,是一種值得臨床借鑒的治療方案。
[1]Diaz-San S F,Salguero F J,de Marco M M,et al.Selective lymphoeyte depleti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o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infection in Swine.J Virol,2006,80(5):2369-2379.
[2]Bakir H Y,Tomiyam-Miyaji C,Watanabe H,et al.Reasons why DBA/2 mice am resistant to malarial infection:expansion of CD3 B220 cells with double-negative CI4-CD8-phenotype in the liver,Immunology,2006,117(1):127-135.
[3]伍亞輝,邵貴強,張金鳳.利巴韋林分散片和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應用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09,7(4):85-86.
[4]李剛,盛凱.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利巴韋林泡騰顆粒治療手足口病普通型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1,9(4):11-12.
[5]齊鐵雄,張秋生,徐昀.蒲地藍和炎琥寧聯合應用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分析.中國臨床醫生,2010,38(1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