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申
2010年10 月至2011年11月,我院將納洛酮與可拉明聯合治療慢性Ⅱ型呼吸衰竭78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52~74歲,平均68.5歲,其中并發肺性腦病5例;對照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齡,51~72歲,平均67.6歲,其中并發肺性腦病5例。兩組患者病情、血氣分析和一般臨床資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抗炎、解痙、平喘、糾正酸中毒、氧療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納洛酮(生產廠家,成都倍特藥業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53314)1.2~2 mg(體重 <50 kg給予1.2 mg,50~70 kg給予1.6 mg,>70 kg給予2 mg)加入250 ml液體中靜脈滴注,滴速0.187~0.375 g/h,可拉明(上海和豐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31021527)1.125 g~1.875 g加入500 ml液體中靜脈滴注。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加可拉明(上海和豐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31021527)1.125 g~1.875 g加入500 ml液體中靜脈滴注。兩組均8 d為一療程。觀察指標觀察治療前后第3、8天的臨床癥狀、體征及血氣分析變化。
1.3 療效判斷 顯效:24 h內患者呼吸節律整齊、神智轉清、咳喘明顯減輕;3 d內血氣有明顯改善;有效:24~48 h內呼吸節律整齊、神智轉清、咳喘明顯減輕、血氣有改善;無效:72 h內神智無改變,血氣無變化,咳喘加重或臨床死亡。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P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檢驗水準P<0.05。
兩組治療前后總療效及pH值、PaO2、PaCO2變化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總療效及PH值、PaO2、PaCO2變化比較
納洛酮治療2型呼吸衰竭的作用機理為納洛酮可興奮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并能增加呼吸中樞對PaCO2的敏感性,從而解除呼吸抑制及高碳酸血癥,取得平喘改善肺通氣功能的療效。納洛酮還可抑制呼吸道腺體分泌,降低氣道阻力使氣道通暢,治療呼吸衰竭伴肺性腦病有快速促醒作用,病死率明顯下降[1]。納洛酮配合氧療效果更佳。氧氣療法:給予長期氧療,氧濃度24%% ~30%,流量1~2 L/min,使PaO2上升到8 kpa,維持數周至數月[2]。可拉明能刺激呼吸中樞或周圍化學感受器,通過增強呼吸中樞驅動,增加呼吸頻率和潮氣量排出CO2。用藥指導:治療組聯合應用納洛酮和可拉明,滴速不宜過快,15~18滴/min,觀察臨床癥狀、體征及血氣分析,注意呼吸頻率、幅度及神智的變化,若出現惡心、嘔吐、煩躁、面肌抽搐則及時通知醫生,若出現短陣抽搐則及時停藥[3]。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及可拉明加入液體內靜脈滴注,用量及滴速與治療組相同,8 d為一療程。
兩藥聯合應用既能解除呼吸抑制及高碳酸血癥,取得平喘改善肺通氣功能的療效,抑制呼吸道腺體分泌,降低氣道阻力使氣道通暢又能對呼吸衰竭伴肺性腦病患者快速促醒,改善腦缺氧、減輕腦水腫。兩組總療效對比χ2=7.15 P<0.01,有統計學意義。效果明顯優于單用可拉明加常規治療,且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推廣,特別是在基層醫院,在沒有機械通氣的條件下,可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法。用藥過程中避免滴速過快,勤巡視,保證一定濃度的藥液在要求時間內滴入,以達到預期效果。
[1]趙德芳.淺談慢性呼吸衰竭的藥物治療及進展.中國現代醫生雜志,2007,45(11):127-128.
[2]姚影鵬,董慰慈,呂探云.內科護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4-95.
[3]商玲,魏凌,李曉慧.呼吸衰竭患者氣道濕化23例分析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5,11(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