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福成 苗巍 付立新 郄玉梅 李新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臨床上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如藥物外敷、手法按摩、神經根阻滯麻醉、局部痛點封閉等,但往往收效緩慢,部分患者遺留功能障礙,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筆者自2003年以來,采用肩關節腔內藥物注射分期治療肩周炎,療效滿意。現將獲得隨訪的126例,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03年至2008年的門診肩周炎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1年全國第二屆肩周炎學術討論會制定的肩周炎診斷標準[1],并除外神經性、腫瘤性疾病所致的肩關節功能障礙。其中,男62例,女64例;年齡40~70歲,平均(5.1±5.5)歲;雙肩80例,單肩46例,其中左肩116例(39.7%),右肩90例(60.3%);急性期40例,粘連期86例;病程最短半個月,最長3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肩部酸痛感、肩關節活動范圍(ROM)受限、肌肉萎縮等。有明顯扭傷史32例(25.4%),有受風寒史58例(46%),無特殊誘因36例(28.6%)。合并有糖尿病、骨質疏松、嚴重高血壓及心臟病等疾病者不用上述兩法治療。
2.1 肩關節腔藥物注射 患者取坐位,患側上肢外展60°、前屈40°,在肩峰后外緣向下 1.5 cm 處作記號[2],5 ml注射器7號針頭吸取注射藥物:急性期:曲安奈德注射液1 ml(昆明積大制藥有限公司),2%利多卡因2 ml;粘連期:曲安奈德注射液1 ml,2%利多卡因10 ml,0.9%生理鹽水液30 ml,醫用透明質酸鈉凝膠2.5 ml(昆明貝克諾頓制藥有限公司)。確定進入關節腔后,緩慢注入藥液(粘連期先注射透明質酸鈉2.5 ml,再注射混合液至關節囊膨脹為度)。消毒棉簽按壓針孔2 min。
2.2 手法推拿治療 急性期:注射完畢即行手法治療,患者取坐位,醫者站在患肩后外側,并囑患者充分放松患肩肌肉,然后雙手握住腕部緩慢抬高患臂至最大程度,持續約10次,繼而醫者一手握患肩前臂或腕部,一手固定于患肩前后環轉運動肩關節20次,最后向上拔伸10次,前屈10次。手法完畢后,囑患者功能鍛煉,1~2次/d,未愈者1周后再行第2次治療,3次為一療程。粘連期:注射完畢即行手法治療,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醫者站在患肩后外側,并囑患者充分放松患肩肌肉,然后點按肩井、肩髎、肩髃、肩貞、天宗穴,順序使用拿、滾、揉、撥筋手法放松崗上肌、三角肌,彈撥肱二頭肌,肌肉放松后做患肢外展、上舉、內收、前屈、后伸等運動,最后雙手握住腕部緩慢抬高患臂至最大程度,持續約30s,其間多可聞及低脆撕裂之聲。手法完畢后,囑患者功能鍛煉,2~3次/d,未愈者1周后再行第2次治療,3次為一療程。
2.3 療效評定指標 選肩部疼痛和肩關節功能作為評定指標。肩部疼痛按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3],肩功能按肩關節功能評分標準[4]評定。臨床療效評定標準:痊愈為疼痛癥狀消失,功能恢復正常;顯效為疼痛癥狀明顯減輕,功能明顯改善;好轉為疼痛癥狀有所減輕,功能部分改善;無效為疼痛癥狀及功能無改善。
3.1 126 例治療前后肩關節功能評分及疼痛VAS記分比較見表1。
3.2 由表1可以看出,126例患者內旋、外旋、摸背及摸耳的肩關節功能評分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大幅度的升高,且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疼痛評分治療后較治療前有較大的下降,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3.3 療效 126例中,痊愈96例(76.2%),顯效 21例(16.7%),好轉9例(7.1%)。
表1 治療前后肩關節功能評分及疼痛VAS記分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肩關節功能評分及疼痛VAS記分比較(±s)
內旋 外旋 摸背 摸耳 疼痛治療前 31.63±6.92 23.77±6.29 22.51±4.76 33.07±6.75 6.76±0.69治療后 55.59±6.53 49.85±6.28 47.29±6.54 63.69±8.17 2.98±0.29 t值 24.713 27.501 31.191 28.246 64.241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肩周炎屬祖國醫學痹證范疇,乃因年老體衰,肝腎不足,氣血虧虛,外加風寒濕諸邪乘虛而入,痹阻筋脈而成。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范圍廣泛的無菌性炎癥。病理改變以充血、水腫、浸潤、滲出為特點,病理本質在于滑囊和關節囊增厚、粘連和攣縮[5]。疼痛則是由于神經末梢受炎性物質刺激或機械壓迫所致,與此同時疼痛又可引起血中兒茶酚胺濃度增高,進一步引起肌肉和血管的痙攣,加重疼痛的程度,從而形成疼痛、肌肉缺血、疼痛的惡性循環。由此可見,本病治療的關鍵在于松解肩關節周圍的粘連,要松解粘連就必須首先消除疼痛,解除肩周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利多卡因穿透性、擴散性強,不但可以止痛,還能擴張肩周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環及肩周組織的缺血狀態,從而有助于關節功能恢復。但利多卡因的療效與其濃度相關,林氏[6]通過比較觀察認為0.5%的利多卡因復合液不僅療效好,而且不良反應少,是臨床較好的選擇,這和本組選擇的利多卡因濃度是一致的。曲安奈德注射液有較強的抗炎作用,消除肩周的無菌性炎癥,使關節囊內外組織代謝正常;亦可通過減少膠原合成和膠原酶抑制物,加強對肩周組織增生的抑制從而有助于粘連的松解;還可通過降低毛細血管和細胞膜的通透性,消除肩周組織的水腫。兩藥合用,直達病所,可很好的消腫止痛,又能松解粘連。急性期肩周炎即可達到較好療效,有8位患者注射藥物后數分鐘即感疼痛明顯緩解或消失,肩關節功能恢復如常。
透明質酸鈉作為一種人體必需的生理物質,廣泛存在于各種組織中,如皮膚、眼玻璃體及關節滑液,是關節滑液的主要組成成分,與關節的營養、潤滑、保護和屏障有關。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治療骨性關節炎已有近30年歷史,該療法具有恢復關節腔的正常流變學狀態、增加關節液流動、改善關節攣縮等物理作用,除可抑制軟骨基質釋放蛋白多糖等生物因子外,還可以促進滑膜B細胞的透明質酸合成與分泌,其分子篩作用可消除致痛物質,從而減輕疼痛,改善關節功能。部分透明質酸還可以進入軟骨基質與糖蛋白形成聚合物,有利于軟骨損傷的修復。肩關節囊內加壓注射藥液,使關節囊膨脹;透明質酸鈉注射液在關節腔內起到潤滑作用,減少組織間的摩擦,同時發揮彈性作用,緩解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手法按摩、運動上肢,使肱骨頭在關節囊內上下左右運動,達到分解粘連、擴張攣縮、碾平皺褶;生理鹽水起到液壓作用,可減輕松解時的滲出,有利于炎癥代謝產物的吸收排除。再配合利多可因、曲安奈德即達到溫經散寒,行氣活血,解痙止痛,松解粘連、滑利關節、消炎退腫的目的。
肩關節腔注射分期治療肩周炎具有療效好,療程短,方便易行等優點,值得在臨床推廣。
[1]郭長發,陳敏.肩周炎的診治與康復.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36-136.
[2]劉玉杰,王巖,王立德.實用關節鏡手術學.人民軍醫出版社,227.
[3]黃延壽.疼痛學.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9-50.
[4]楊樹萱.肩周炎康復體療功能評定方案.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3,8(1):8.
[5]莫文,葛京華,侯寶興,等.液壓擴張加手法治療肩周炎117例臨床報告.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0,8(5):48.
[6]林斌,張立君.不同濃度利多卡因局部注射對肩周炎療效的觀察.瀘州醫學院學報,2002,25(4):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