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門診靜脈輸液在近年來的病例逐年增長,在治療過程中常見的護理操作大多都是由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交流工作,醫護人員由于病例較多,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護理效果較差。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可以有效的降低護患之間、患者與醫院之間的糾紛,本文主要通過對舒適護理進行研究,對比常規護理總結在臨床過程中使用舒適護理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過程中收集我院門診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之間進行靜脈輸液的患者690例,男性350例,女性340例,年齡在19~71歲之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靜脈輸液時間在3~7 d之間,職業覆蓋社會各界,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護理。
1.2 護理方法 本次研究過程中將690例隨機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45例,兩組之間的年齡、性別、輸液時間及病史情況等沒有明顯的差異,研究的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護理中,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給予患者正常的體征檢測、藥物皮試、完成靜脈輸液后護理人員拔針;實驗組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使用舒適護理進行,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步給予患者舒適的輸液環境,保持安靜、衛生,同時在護理過程中加強對患者的巡視,當患者出現不適癥狀時或是患者具有其他并發癥前兆時進行檢查處理;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實時保持微笑服務,語氣溫和,對患者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幫助患者在輸液過程中處理常見問題等。嚴格按照三查七審制度,規范護理人員管理及換班制度,確保護理人員保持充足的精神狀態[1]。
1.3 評定標準 在研究當中對兩組患者進行的評定以患者的滿意度為標準,同時統計記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并發癥情況,完成治療之后對比分析兩種方法的臨床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本組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15.0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t檢驗與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完成治療之后,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相差不大,但患者的滿意度情況差異顯著,實驗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較高,對護理過程中的環境、衛生、護理操作、護理人員態度、靜脈輸液中的處理等都較為滿意,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更為優異,兩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的對比情況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對護理中不同方面的滿意度比較
在門診靜脈輸液過程中,兩組患者的情況較為穩定,其中實驗組患者出現3例藥物反應,發現較早,進行停藥處理之后,患者情況穩定,使用其他藥物代替治療之后患者治愈出院;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17例藥物反應,患者當中3例發現較早,處理治愈,14例患者情況較為嚴重,轉院治療。
在門診靜脈輸液過程中,患者的護理情況主要就是對輸液的環境、溫度、空氣流通度、護院人員操作水平、態度問題及常規的護理等,臨床上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門診與患者之間的糾紛,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藥物反應等并發癥出現對患者造成的影響。護理過程中,使用舒適護理在門診靜脈輸液當中已經有了一段時間的臨床實踐時間,整體效果高于常規護理[2]。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實驗組患者使用舒適護理的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情況差異明顯,P<0.01。實驗組患者使用的舒適環境、護理操作準確快捷,護理人員態度溫和,對患者的巡視也較為頻繁,一旦患者出現并發癥或是不適時,護理人員可以及時地對患者進行處理治療,這也是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并發癥比例差異明顯的原因所在,與常規護理不同,舒適化護理更為具體、直觀,對護理人員的工作分工也更為準確,在工作當中可以對護理人員的各項要求準確表現出現,在護理管理過程中建立一定的獎懲機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進而提高護理的效果。
綜上,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門診靜脈輸液可以介入舒適護理,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但在護理過程中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也有進一步的提高,如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臨床并發癥應對等都有較高的標準,因此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對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臨床實踐經驗及處理方法。在現代化醫學治療過程中,門診較醫院其他部分更為快捷和方便,也是臨床上接待患者最多的一個方面,靜脈輸液治療在臨床的比例也非常大,使用舒適護理更為人性化和舒適化,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確保患者的治療效果[3]。
[1]孫麗娜.30例靜脈輸液患者需求的調查與分析.中華護理雜志,1999,34(8):491.
[2]張宏,朱光君.舒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1,16(6):409.
[3]單偉穎,劉恩君,何仲.靜脈輸液拔針后兩種按壓方法的臨床觀察. 護理研究,2003,17(12A):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