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與多發的呼吸系統疾病,具有不易治愈與反復發作的特點,給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傷害,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生活的質量[1]。為了研究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以及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本研究選取我院2008年6至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并對其中44例進行了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在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6至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患者的標準為:男48例,女40例;年齡63~75歲,平均68.9歲;患者均依據臨床癥狀、體征、X線胸片及肺功能檢查結合,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給予常規的平喘、抗炎及相關對癥治療,均為自愿進行呼吸訓練。將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齡63~74歲;對照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齡64~75歲。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呼吸訓練方法 呼吸訓練在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下進行,為期6個月,訓練結束后行肺功能復查。呼吸訓練主要有以下方式:①縮唇呼吸:閉口,通過鼻進行吸氣,以縮唇動作慢慢呼氣。吸氣與呼氣對時間比1∶2。②腹式呼吸:以臥位、坐位、立位等分別進行訓練,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在呼吸過程中,應稍稍用力對腹部進行按壓,吸氣過程中,對抗手壓,將腹部鼓起,注意用鼻進行深吸氣,通過縮唇進行慢慢呼氣。呼氣的時間比吸氣的時間長1~2倍,每次約為5 min[2]。③坐式呼吸:雙腿盤起,掌心放置于膝蓋上,慢慢進行深吸氣以達到最大的肺容量,屏氣時間約為8 s,慢慢進行呼氣,重復15次。④立式呼吸:雙腿并攏,兩臂上舉,進行吸氣,放下同時進行呼氣,重復15次。比較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與指導;觀察組患者在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
1.4 肺功能檢測指標 肺功能檢測指標為:最大肺活量;一秒鐘用力呼氣量;一秒鐘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
1.5 統計學方法 檢驗指標資料的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以 t和 χ2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肺功能與呼吸訓練前相比,均有明顯改善;觀察組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訓練前后肺功能情況比較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肺功能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肺功能情況比較()
注:組間比較P<0.05
用力肺活量觀察組 2.68±0.36/3.22±0.63 1.66±0.52/2.41±0.58 6組別 訓練前后最大肺活量訓練前后一秒鐘用力呼氣量訓練前后一秒鐘用力呼氣量/7.88±7.39/77.14±8.77 7.35±7.22/79.31±9.57對照組 2.70±0.37/3.09±0.53 1.68±0.62/2.26±0.61 6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訓練前后最大肺活量分別為2.68±0.36與3.22±0.63,訓練前后一秒鐘用力呼氣量分別為1.66±0.52與2.41±0.58,訓練前后一秒鐘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分別為67.35±7.22與79.31±9.57。觀察組患者給予科學護理干預,因而改善效果比對照組更好。現將護理干預的經驗總結如下:①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與多發的呼吸系統疾病,不易治愈,反復發作,給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傷害,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生活的質量,因而患者更容易出現焦慮、急躁、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針對這一問題,醫護人員應當與患者保持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為患者講解病情的治療前景和科學的治療手段等,幫助患者建立康復的信心。特別是對于病情不穩定的患者,更要勤于溝通,為患者增加安全感,解除孤獨感和無助感[3]。②呼吸訓練要具有針對性,依據患者肺功能現狀而制定方法,選擇合適的呼吸訓練方式,適當調整呼吸訓練時間與次數等。③食物選擇上,應當依據患者自身情況,選擇密度均勻、不易殘留黏膜的食物,切忌辛辣與刺激性食物,盡量顧及患者口味,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保證營養攝入充足。護士應當有足夠的耐心,提醒患者進食過程中避免說話和交談以免引起嗆咳,造成痛苦。逐漸鼓勵患者自行進行康復訓練,進行細心指導。
綜上所述,呼吸訓練能夠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在呼吸訓練過程中,給予患者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應用推廣。
[1]陸榮馨.復方異丙托溴銨與沙丁胺醇輔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療效對比分析.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8):988.
[2]許家美.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2011,32(26):5504-5505.
[3]陳道霞,陳雅芳.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理干預.健康必讀:下半月,2011,(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