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梅
腦卒中合并腦梗死癥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1],好發于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高血脂癥的老年患者,通常分為腦血栓形成、腦梗死、腔隙性腦梗死,發病率有增長趨勢及年齡跨度有擴大的趨勢[2]。對于腦梗死患者,應注意發生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及早防治基礎病變,預防病情的進展與復發[3]。為探討腦卒中合并腦梗死癥的預防及護理措施,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具有完整臨床資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腦卒中合并腦梗死癥患者,通過綜合護理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腦卒中合并腦梗死癥患者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8~86歲,平均59.7歲,均符合中華醫學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和衛生部全國高等學教材《神經病學》有關腦卒中合并腦梗死癥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患者有25例。25例對照組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齡38~84歲,平均58.5歲。25例觀察組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齡38~86歲,平均60.5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生素、脫水利尿劑、電解質、維生素等,并靜脈滴注依達拉奉30 mg/d,療程為14 d。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被動活動關節、翻身訓練、坐位訓練、站位訓練、步態訓練等和早期穿衣、進食等日常生活照顧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治療,主要包括:①生理護理:腦卒中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為了減少體力消耗,降低代謝率,增加各個臟器的能量供應,有助于患者的康復。護理人員需要創造舒適的環境給患者創造一個安靜整潔、溫濕度適宜、通風良好的環境,減少不良因素刺激。床邊配備大小便器、污物桶等生活用品,及時更換污染的衣物、被褥等,避免腦卒中后給患者帶來的身體不適感,防止緊急意外情況的發生。②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注意觀察患者的意識變化,如呼吸、心率、血壓、脈搏等,加強后半夜的巡視護理,以防止哮喘患者午夜發作或加重而帶來危險,觀察患者有無并發癥以及誘發因素等。如果重癥患者出現發紺等缺氧癥狀時,應立即吸氧,同時還應做好血氣監測及心電監護,保證操作規范和患者吸氧的安全,記錄搶救的效果,并隨時根據患者呼吸困難的程度調節氧流量。③心理護理:心理輔導與護理有助于護理人員可以向患者解釋疾病的相關知識,給予其鼓勵和幫助,增強患者信心,減少其恐懼心理,有助于患者對臨床治療的主動配合。并將心理護理貫穿患者在院期間各項治療及護理操作的始終,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是患者的首選。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從各方面使患者增加安全感,增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夠正確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提高臨床治療效果。④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對患者的雙下肢進行被動活動,防止長期臥床導致的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由于患者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身體比較虛弱,護理人員定期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按摩受壓部位,保持床單平整、干燥,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的發生。加強口腔、呼吸道及尿道的護理,對患者的雙下肢進行被動活動,防止長期臥床導致的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3 療效評價標準 以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測定作為評價腦卒中合并腦梗死患者健康恢復的依據。肢體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FMA)積分評定;抑郁評定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觀察治療時2個月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對統計學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χ2檢驗,兩組的治療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具體情況見下表。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FMI以及HAMD結果比較表
隨著現代護理科學的發展,護理人員應更注重“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4]。綜合護理已經成為目前護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不僅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療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5]。使護理工作的實際價值展現在了患者的面前,增強了護士愛崗敬業的責任感,使整體護理內涵質量得到了提升,值得臨床應用推廣和學習。
[1]蔡靳.腦卒中后肢體靜脈栓塞的觀察及護理.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3(8):19-20.
[2]何芝蘭.腦卒中患者心理護理的療效探討.吉林醫學,2010,25(31):4394-4395.
[3]申智梅.腦卒中患者的護理及康復指導.醫學信息,2010,10(23):93-94.
[4]劉丹.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心理護理.吉林醫學,2010,25(31):4285.
[5]文學琴.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并發癥及滿意度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0,19(1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