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麗 娜
(遼寧醫學院 醫療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近些年來,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測試的試題,不僅考查學生對情景細節內容的理解,還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即考查學生能否聽出人物關系、最終時間、場所地點等。然而聽力理解過程中,話語標記語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限制聽者對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預測。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本身就是一項大規模、高權威的測試,因此其對教學有著巨大的影響。本文通過實證研究,旨在探討話語標記語是否對中國學生的聽力理解產生影響。
Schiffrin(1987)認為,話語標記語是在話語序列中非獨立的連接話語成分的那些單位,這些單位表示兩個緊鄰的話語成分之間的關系,因而在語篇結構中起局部連貫作用。話語標記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約和引導聽者對話語的理解,確保聽者正確理解并判斷話語含義。
關聯理論指出交際是聽者與說者表達出的信息的處理過程,是一個明示——推理的過程。在話語交際中,說者會通過明示行為向聽者表明自己的意圖,為其提供必要的推理依據,而聽者則會根據說者的意圖進行推理,這個過程也就是尋找關聯的過程。為了交際的成功,說者總是盡可能清晰地表明自己的意圖,而聽者則是盡可能地利用當時的情境和自己的認知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Sperber,1986/1995)。根據關聯理論的基本框架——盡量減少信息處理的耗費,話語標記的使用就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Sperber D,2001)。在面對面的言語交際過程中,通過對說話人的一些特征,像面部表情、語音、語調和肢體語言等的判斷,聽話者常常可以準確、快速地推斷說話者的交際意圖,但在聽力練習中,為了盡快地找到關聯,理解語篇的大概內容,聽者就應該積極地利用話語標記語。
那么,話語標記語對聽力理解到底有沒有影響呢? 如果有,影響到底有多大呢?基于以上兩個問題,筆者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旨在調查話語標記語對聽力邏輯的影響。
筆者在遼寧醫學院醫療學院臨床專業二年級的兩個平行班中,根據學生在上半年參加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聽力成績,在兩個班125名學生中選取60名分為兩個平行組,每組30人。如表1所示,兩個小組的平均分十分接近,筆者將這兩個小組視為平行組。
表1 實驗前描述統計結果
實驗開始于2012年3月,結束于2012年5月,共計8周。在實驗過程中,實驗組所在的班級接受以話語標記語為指導的聽力教學,而控制組所在的班級依然進行傳統的聽力教學。
根據于國棟和吳亞欣(2003)對話語標記語的劃分,話語標記語主要包括推理類、總結類和轉折類3種。推理類常見的標記語有:so, therefore, thus, that’s to say, accordingly等;總結類常見的標記語有:honestly, frankly, as far as I know, I think, according to..., it is said that, in my opinion等;轉折類的標記語主要有:but, however, nevertheless, well, you know, you see, I mean, on the other hand等。筆者在實驗班的聽力教學中融入對這些常見的話語標記語的用法和功能的講解,并對學生進行專題的培訓,保證學生可以掌握并熟練應用這些話語標記語。同時,在聽力過程中,學生能夠注意并利用這些標記語,促進其對材料的理解。
在8周的實驗結束后,對兩個組進行一次聽力測試。該測試的聽力試題選自往年的大學英語四級真題,因為CET-4是全國的大規模英語測試,試卷具有較高的信度。測試試卷為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的全部內容,滿分249分。
經過以話語標記語為指導的專項訓練后,在為了檢測實驗效果而進行的聽力測試中,實驗班的平均分為135分,而控制班的平均分為130分,兩個實驗組所差分數為5分,因此可以假設經過以話語標記語為指導的專項訓練的實驗組的聽力水平要高于控制組。
表2 實驗后描述統計結果
為了驗證兩組學生的成績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筆者又對兩組學生的成績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他們兩組的成績是否存在差異。Levene’s方差齊性檢驗結果F=0.026,P=0.985,可見方差是齊的。所以看方差齊的時候的結果,即最終t檢驗的結果,t=4.325,v=42,p=0.005,p值小于0.05的顯著水平,因此兩組的平均分呈顯著性差異。同時,獨立樣本t檢驗也說明實驗組的成績確實高于控制組,這也能證明以話語標記語為指導的聽力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是有幫助的。
表3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實驗結果表明,話語標記語能夠影響學生的聽力水平。在聽力課堂上加強對話語標記語的講解和指導,也確實能夠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由于傳統的聽力教學方法過于強調對每個單詞的理解,而沒有注意到話語標記語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融入話語標記語的講解,開展新的聽力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聽力水平的提高一定會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Schiffrin D. 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34~48.
[2]Sperber D,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 Blackwell,1986/1995.
[3]Sperber 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17~136.
[4]于國棟,吳亞欣.話語標記語的順應性解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