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尤其是商業動畫,要想抓住觀眾,必須有一個精彩的故事。美國和日本是當今世界兩大商業動畫生產強國,盡管它們在資金的投入、高科技的運用,以及風格特色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它們制作的動畫同樣都能吸引世界各地觀眾的廣泛關注,原因就在于它們都善于抓住動畫制作的核心,即講故事。為了打造精彩的故事,美日動畫都采取了一些巧妙的敘事策略,分析這些敘事策略,可以為當前中國動畫敘事的發展提供借鑒。
美日動畫題材廣泛多樣,大致可分為科幻、戰爭、冒險、愛情、體育、歷史等諸多類別。此外,美國還有同性戀題材動畫,如《酷兒鴨》;日本還有吸血鬼題材動畫,如《吸血鬼美夕》系列等。但與美國動畫相比,日本動畫題材不僅分類更細、更雜,而且每種題材都擁有更龐大的作品群,如,體育競技類動畫就有《棒球小英雄》、《灌籃高手》、《足球小將》、《網球王子》、《棒球英豪》、《四驅兄弟》以及《棋魂》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運動項目。
美日動畫題材的多樣還表現為多種文化的交匯。美國本來就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的國家,再加上他們推行全球化戰略,其動畫題材必然會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特點。如《鐘樓怪人》改編自法國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獅子王》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阿拉丁》改編自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天方夜譚》,兩部《花木蘭》和兩部《功夫熊貓》則充溢著地道的中國文化元素。日本崇尚西方文化的心理表現在動畫創作上,就是有很多題材來自歐美,如《圣斗士星矢》沿襲希臘神話,《哈爾的移動城堡》改編自英國小說家戴安娜·W·瓊斯的作品,超人題材則受美國同類動畫影響較大。但也許因為是鄰國、同屬于東方國家、文化相互影響與交流頻繁,日本動畫取材于中國的更多,它們有的利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如《三國志》、《西游記》、《龍珠》、《封神演義》等,有的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如《棋魂》、《中華小當家》、《不可思議的游戲》等。但必須注意的是,不管是美國動畫還是日本動畫,它們運用別國文化元素,其傳達的核心依然是它們自己的文化觀念和價值體系。
題材的多樣變幻,使美日動畫能夠持續滿足不同興趣愛好、不同階層觀眾的需要,而主題的多層次性,又使它們能夠滿足不同年齡觀眾的需要。如《獅子王》的主題雖然仍是簡單的善惡沖突,但影片也把諸如關于生命如何在大自然中循環,關于一個人應該如何面對困境、如何勇于承擔責任等這些較為深刻的內容融入其中。“丑小鴨變白天鵝”、“小人物成長為英雄”這類主題在美國動畫中并不鮮見,《快樂的大腳》也是講述一只與眾不同、受人歧視的小帝企鵝曼波如何堅定信念、歷經險阻、終于成長為英雄的故事。但在這個經典主題之上,影片不僅表現了動人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更是把人類面臨的嚴峻生態問題展現出來:由于人類的過度捕撈使南極洲生態嚴重破壞,人類必須與大自然和諧共存。這就使觀眾從影片中獲得樂趣的同時,又能有較為深刻的感悟。
日本動畫從手冢治蟲開始,就有著關注自然、關注生命的傳統。宮崎駿的動畫如《風之谷》、《幽靈公主》等都反映了現代文明的發展造成了對自然的破壞,人類和自然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但也不限于此,他的動畫主題往往兼具多重含義。《千與千尋》講述小女孩千尋誤入一個神秘的小鎮,為拯救因貪心而變成豬的父母而歷經困難和挫折,最終成長的故事。其中某些片段延續了宮崎駿對生態問題的憂慮,但故事在一個關于少女成長的總主題下,也表現了對友情的可貴、人性的貪婪以及孩子的教育等多方面問題的思考。大友克洋、押井守以及士郎正宗等執著于將網絡、機器人以及克隆技術等引入故事,對科技發展下人性的異化以及人類未來的命運進行了深層思索。《大都會》、《攻殼機動隊》、《蘋果核戰記》等都從機器人、半機器人或克隆人的角度來反觀人類自身,表達了對美好人性的迷戀和對人性墮落的失望。
可見,題材的多樣性和主題的多層次性是使美日動畫超越低幼性,而做到老少皆宜的一個重要因素。
動畫是通過聲音和畫面來講故事的,人物語言是聲音的主要組成部分。人物語言包括對白、獨白和旁白(也包括歌唱性的),而對白是其主體。這里,我們主要談人物對白。美日動畫都注重對人物對白的精心設計,人物對白不僅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而且風趣幽默,富含哲理。
如《怪物史萊克》中,史萊克從士兵手里救出驢子后,驢子就死纏住他,兩人進行了一場有趣的對話:
驢子:“我可以跟你說話嗎?聽著,你的確有些本領,了不起!”
史萊克:“你在跟我說話嗎?”
驢子:“是的,我在跟你說話,你剛才真的很厲害!那些侍衛以為自己很棒,然后你一出現,砰!都跑光了。我看了感覺很爽!”
史萊克:“很棒,真的!”
驢子:“獲得自由的感覺真好!”
史萊克:“去跟你的朋友慶祝你的自由吧!”
這段對話把驢子和史萊克兩個人的性格鮮明地呈現出來:驢子熱情、樂觀,而史萊克孤僻、冷漠。
除了刻畫人物性格,對白還起著展示人物心理的作用。如《怪物史萊克》中史萊克在星空下和驢子的一段對話,就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袒露無遺;《借東西的小人》中小人族少女艾莉緹在搬家前與少年翔道別,雙方的對話實質上就是一場心靈的交流,既表達出小人族要堅強地生存下去的決心,也表達出少年翔對美麗物種瀕臨滅絕的憂慮。
美日動畫中,每當主人公面臨挫折或困境的時候,總會有一位精神導師(尊長或朋友)對他們給予一番諄諄教導,這些人物的話語設計之精警,為劇作增添了不少動人的力量。如《花木蘭》中,木蘭相親失敗后回到家里,獨自坐在院子里的木蘭花樹下,很失落。這時花弧走過來,安慰她說:
“天啊,今年院子里的花開得真好。可是你看,這朵遲了,我相信等到它開花的時候,一定會比其它的花更美麗!”
這段話把一位慈愛的父親對自己女兒的關懷和期許表現極富有溫情,話語中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類似精彩的對白,我們還可以舉很多,如《獅子王》中辛巴到大象墓園冒險,遭到土狼的襲擊被木法沙營救后,木法沙與他的一番傾心長談;《功夫熊貓》中,阿寶因為受到嘲諷和排擠,想放棄做“神龍武士”時,烏龜大師對他的教導等等。《側耳傾聽》中,當月島滴滴想寫小說卻又沒有足夠的信心時,圣司爺爺拿出一塊天然云母石,對她說:
“……其實這些石頭被磨過之后,反而沒什么意思了。因為高純度的部分都在內部比較小的地方,外表看起來不起眼的石頭,也有可能是一顆好原石。”
總之,美日動畫家一直在盡力避免采用平淡、生硬的語言,他們對人物對白的精心設計,使動畫避免了干巴巴的講述,避免了令人討厭的說教,使觀眾在興趣盎然地欣賞故事情節,被其中充溢的情感所打動的同時,也對其所蘊含的哲理心領神會。
開場對一部動畫至關重要,美日動畫都注重開場的設置。如《埃及王子》開場,奴隸在監工的皮鞭下緊張、繁忙地勞動,同時,摩西被母親裝在筐子里放入尼羅河,一路漂流,被各種險情所包圍;《海底總動員》開場,丑魚莫林和卡蘿正在憧憬美好的生活,突然遭到鯊魚的襲擊,除了尼莫,卡蘿和其他孩子都慘遭不幸;《幽靈公主》開場,邪魔入侵村莊,阿席達卡為阻止邪魔而中詛咒,在神婆的指引下到遙遠的西方去解除詛咒;《紅豬》開場,一群女校小學生被空賊劫持,波魯克接到電話去營救。這些開場都通過迅速揭示矛盾沖突或巧妙設置懸念,將觀眾一下子就帶入劇情,沉浸于其所營造的氛圍之中。
而在故事展開后,動畫家又把情節的發展安排得波瀾起伏,富有戲劇性。如《海底總動員》莫林被海龜馱著剛脫離卷入漩渦的危險,又和多莉一起被鯨魚吞入腹中。觀眾正擔心,畫面突然切換,鏡頭轉向正在計劃破壞魚缸的尼莫。眼看就要成功了,故事又轉回到莫林,原來他被鯨魚噴出來了。觀眾剛從莫林脫險中回過神來,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尼莫又面臨新的難題……就這樣,一環緊扣一環,危機迭起,懸念層層拋出。有時,即使情節發展到接近尾聲,也會讓觀眾再緊張一把。如《玩具總動員》中,胡迪和巴斯光年歷盡曲折終于回到小主人身邊,享受著幸福生活,圣誕節到了,小主人又收到新禮物:是否會有新的玩具與他們爭奪小主人的寵愛呢?大家心里一緊,當最終發現是一只小狗時,玩具們大聲歡呼,觀眾的心也隨之徹底放下。其它如《名偵探柯南》、《天空之城》、《阿基拉》等具有戲劇式結構的動畫都是這樣來安排情節發展的。但《龍貓》、《側耳傾聽》、《歲月童話》等,它們以散文式結構飽含情感地敘述,故事娓娓道來,卻非常感人。這種看似無甚技巧的敘事方式其實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
在情節發展過程中,美日動畫家善于點綴一些妙趣橫生的細節,情節因細節而增光添彩,人物因細節而血肉豐滿。如《怪物史萊克》中,菲奧娜公主清晨起來找食物,與小鳥互飆高音,小鳥不敵“高手”、“啪”地一聲爆炸了,三只鳥蛋遂成為了他們的豐盛早餐;《天空之城》中,當希達和巴斯在天空之城上著陸后,兩人在草地上歇息。一個機器人走過來,他們連忙去保護飛行器,生怕機器人弄壞了。誰知機器人只是把飛行器小心地挪開,原來下面壓著一窩鳥蛋。由此,機器人對弱小生命的珍愛可見一斑;最妙的是《側耳傾聽》中天澤圣司、圣司爺爺和他的朋友為月島滴滴歌唱伴奏的一段,細心觀看,我們就會發現他們演奏樂器的指法動作與其真實的旋律竟然配合得天衣無縫!
此外,美日動畫還注意整個情節模式的不斷創新。如《美女與野獸》中,暴躁自私的王子因為沒有一點愛心而遭到女巫的詛咒,變成了野獸,美女貝兒為救父親而答應被野獸囚禁,兩人由針鋒相對到相知相守,經歷一番波折,貝兒的一滴熱淚使野獸變回為英俊王子。故事中,充當“灰姑娘”角色的是野獸王子,這是對《灰姑娘》等愛情故事模式的翻轉。《怪物史萊克》則對之前所有類似的故事模式進行了顛覆,這里的男主角史萊克一點也不英俊瀟灑,也沒有高大英武的白馬,不過是一頭嘮嘮叨叨的驢子,史萊克解救公主只是為了要回自己的沼澤地;公主被營救之后,不僅沒變漂亮,反而變得和史萊克一樣丑陋。再如,同樣描寫少女在冒險中成長,《魔女宅急變》是一位有魔法的女孩到現實世界中去修行;而《千與千尋》是一位來自現實世界的平凡女孩到一個神魔聚集的場所去冒險。除了情節模式的創新,還有敘述模式的變化。如,日本動畫中,同樣描寫童年鄉下田園生活,《龍貓》完全按照故事發展的時間順序敘述,《歲月童話》則在現時事件發展過程中不時穿插閃回片段,現實和回憶交錯進行。
由此可見,美日動畫之所以好看,有味道,其巧妙的情節安排和豐富的細節設置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打造視聽奇觀,可以帶給觀眾突如其來的驚喜,使他們獲得充分的視聽享受,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視聽奇觀的呈現,在敘事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國動畫受好萊塢電影影響,喜歡采用高科技設置一些給人以強烈視聽震撼的大場景。這些大場景在劇中不同地方所起的作用又是不同的:有的確定敘事基調,如《獅子王》開場,在雄壯的背景音樂中,黃澄澄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廣袤的非洲大地上,動物們在晨曦中蘇醒,紛紛奔向榮耀石,去參加小王子辛巴的洗禮儀式,接著展現了百獸朝拜小王子的壯觀場面。這種場景的設置是與這部動畫的史詩性風格相符合的。《花木蘭》中,面對密密麻麻進攻的匈奴兵,木蘭心生一計,把火炮對準山頂積雪發射,造成大雪崩,積雪從山上洶涌而下,匈奴兵狼狽逃竄;《埃及王子》中,摩西帶領人民逃到海邊,他把手杖往海里一杵,霎時,海水就像被刀劈一樣迅速向兩邊分開,中間閃出一條道路。這兩個場景既是視聽奇觀,也是整個故事情節經過發展、積累而最終爆發的一個高潮。還有,如《飛屋環游記》中,開發商們強令卡爾搬家,卡爾關上門與老房子道別,當開發商們再回頭看時,只見成千上萬的五顏六色的氣球爭先恐后地從房頂涌出,一把拽起卡爾的房子飛向空中;《食破天驚》中,愛發明創造的弗林特為解決人們吃飯的問題,通過變異水分子結構而重構食物分子,結果實驗出錯,儀器飛上天空,導致空中大團大團的五彩云朵聚集,一會,漫天降下“漢堡雨”。這些場景絢麗壯觀,想象奇特,給情節增添了極大的感染力。美國動畫中,音樂除了作為背景聲音起到渲染劇情的作用,還直接參與敘事。從早期的《白雪公主》、《灰姑娘》一直到《獅子王》、《花木蘭》以及《蘭戈》等,都存在這種音樂,它們在劇中相當于人物的對白、獨白或旁白,起介紹劇情、展示人物心理和性格的作用。這種音樂往往載歌載舞,具有好萊塢百老匯歌舞劇的特色。
大友克洋和押井守都是日本電影感較強的動畫家,他們作品中也經常會出現一些具有視聽沖擊力的大場景,如《阿基拉》中的東京大爆炸以及鐵雄與軍隊的激烈對抗;《空中殺手》中戰斗機群在空中列隊飛行、激戰。《懸崖上的金魚姬》中,波妞為了去找宗介,從泡泡中掙脫出來,與海浪搏斗,于海嘯中在魚背上快速奔跑,這些場景都極具沖擊力。日本動畫不僅會設置一些眩目的大場景,而且還注重場景的寫實、唯美和精致。《攻克機動隊》是一部科幻動畫,但片中大街兩旁遍布的商鋪招牌、標識,以及巴特與兇犯激戰的場所——不管是熙熙攘攘的鬧市還是一個小小的胡同,它們設計之細致,都給人非常真實的感覺。至于吉卜力動畫的場景設計,更是讓人們所稱道:《龍貓》和《歲月童話》描繪了夢幻般優美的、具有濃郁鄉土風情的田園風光;《千與千尋》展示了一個光怪陸離而又富有濃厚民族特色的神魔聚集的場所——浴鎮;還有《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內部構造精微的移動城堡,以及《天空之城》中漂浮于空中的神秘的天空之城拉普達……幾乎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幅精美的圖畫!吉卜力動畫精致唯美的畫面設計,配以久石讓明朗純凈的抒情音樂,的確算得上是視聽的盛宴!
美日動畫中的視聽奇觀是隨著情節的發展自然而然地呈現的,而且大場面的設置往往又與細節的精心刻繪聯系在一起,觀眾在享受視聽盛宴的同時,不得不驚嘆于動畫家敘事手法的高妙!
以上擇要分析了美日動畫影片的敘事策略。我們說,動畫故事千千萬萬,講來講去,不外乎關于英雄、關于善惡、關于成長、關于愛情等。動畫的特性決定了其內涵不宜過于深刻,因而,它們所要表達的主題觀眾一般都能夠推測到,那到底是什么吸引著他們去觀看動畫?這里,很顯然,講故事的技巧即敘事策略是最重要的因素。眾所周知,美國皮克斯公司的《玩具總動員》、《怪物公司》、《海底總動員》以及《料理鼠王》等,一直引領世界先進的動畫制作技術。但皮克斯始終堅持科技的運用不能脫離于敘事,必須有助于故事主題的深化和情節內在意義的升華。日本動畫,特別是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動畫,雖然也采用一些電腦科技,但相對來說,他們更多地采用傳統技術,精心繪制每一幀動畫,傾力打造精彩的故事情節。試看當前我國的某些動畫公司,他們刻意模仿美日動畫,卻沒有抓住它們的精髓,一味地耽迷于炫耀高科技,而故事卻平淡乏味、毫無創意。《魔比斯環》的失敗早已人所共知;而2011年上映的號稱“國內首部毛發三維動畫”的《兔俠傳奇》與同檔期的《功夫熊貓2》相比,不僅人物造型以及背景畫面的精致程度不如后者,就對中國元素的運用和處理來說也稍遜一籌,情節設置也有模仿的痕跡。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五千年文明匯聚的眾多神話傳說和浩瀚的史料典籍都可以作為中國動畫創作的資源。美日動畫大量運用中國文化元素所取得的成功,的確令我們深思!他們的成功也進一步證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中國動畫要發展,要堅持走民族化道路。但民族化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素材的堆積,要著眼于提高民族內涵和動畫敘事水平。為此,中國動畫人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國,使作品和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深挖文化內涵,保持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也要虛心借鑒美日動畫敘事的成功經驗,但不要亦步亦趨地照抄照搬,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只有這樣,中國動畫的發展才有希望走出困境。
[1]李建強.影視動畫藝術鑒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楊曉琳.世界動畫電影名片分析[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