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城市電視臺的產業之路,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成立產業集團,從事和電視媒體有關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的服務,如傳媒中心、傳媒集團之類,電視直銷,有線電視網絡中心等;二是與城市主要商業、企業、各種政府服務機構聯合,為他們提供宣傳服務,為市民提供產業服務信息,形成各種服務產業鏈,這是個無限的空間。
事物都是矛盾對立的統一體,城市電視臺在謀求自己產業鏈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問題。以徐州電視臺和日照電視臺為例,探討城市電視臺在發展產業鏈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上下游產品的鏈接不明晰。下游立體開發的各產品經營比較分散,下游鏈條上個各鏈點之間的聯系不大,基本各自為政,沒有協調與整合,不能形成一條完善高效的產業鏈,各鏈點的盈利不能實現最大化。
(2)準入門檻低。由于城市電視臺的產業鏈在發展初期,急于尋找發展下游產業,因此在選擇投放客戶時,難免會出現其投放客戶的品牌、實力、服務與上游產品不是十分的相符。這樣就會由于企業的權威性不高使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進而影響城市電視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3)缺少與其他城市電視臺的合作共贏。雖然大多城市電視臺都依托本土優勢紛紛發展自己的產業鏈使其不斷發展完善壯大,但畢竟城市電視臺受地域限制,覆蓋率有限,要想使產業鏈發展的更為壯大可嘗試多與其他跟自己實力、情況相似的城市電視臺合作,尋求更大的可持續發展空間,互利共贏。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央視和省級電視臺開始借鑒外國先進的媒介傳播理論,走頻道專業化、品牌化道路,不斷尋找、打造自己的定位和品牌,但也正因為此,節目的精致加上央視和省級電視上星的優勢,使得本來無論在節目資源、覆蓋率以及受眾率都不占優勢的城市電視臺的發展更舉步維艱,給城市電視臺打造自己完善高效的產業鏈帶來了無形的壓力。
目前,城市電視臺創收模式比較單一,主要依靠廣告。然而,2011年10月11日,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決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國各電視臺播出電視劇時,每集電視劇中間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這對于剛剛完成2012年廣告招標的眾多電視臺、廣告主、代理商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電視劇更是城市電視臺廣告創收的主要來源,隨著“限廣令”的頒布和實施,城市電視臺必須迅速找到除廣告收入之外,更適合其發展和生存的創收之路。因此,城市電視臺在加強廣告經營的同時,還必須圍繞電視主業開展多種經營拓展其他經營收入,化解單一產業結構帶來的市場風險,積極打造更為完善的產業鏈。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域文化差異較大,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著濃烈的地方情結。城市電視臺與生俱來的地域個性,在與本區域受眾之間建立自然而然的心理聯系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性。
3.1.1 積極參與本市的文化產業,爭取有一席之地
城市電視臺可以根據實際制定自身的發展策略,對于城市電視臺而言,最大的競爭優勢莫過于“城市”二字,城市地域雖小但都是精華,可依據獨特的城市文化作為突破口創辦電視節目。
城市電視臺可結合本土區域文化,立足地方發展特色,創辦一些富有文化本土化的電視節目。按照自身區域內,文化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趨勢,合理安排電視節目。創辦的電視欄目要增強廣大受眾和文化企業的參與性,加強相互之間的互動性。這樣就使得大眾更加了解并且滲透自己所在區域的本土文化;參與其中的企業為自己的文化品牌價值做了良好的宣傳;而電視臺則獲得了精神和物質的雙收益,不僅弘揚了區域文化,還為自己的產業化發展謀求了出路。通過這種策略,不斷增強電視臺自身在本土文化企業中的影響力。
3.1.2 與政府機關、服務行業聯合開辦相關欄目,形成再服務產業鏈
城市電視臺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規律,積極尋求與政府機關和服務行業的聯合發展。例如日照電視臺的《魅力之旅》欄目,就是由日照電視臺和日照旅游局聯合舉辦的。欄目的成功開辦,不僅使旅游局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而且電視臺也有了產業鏈上的收入,廣大受眾在收看節目的過程中更加了解日照。如此循環往復,這個產業鏈不斷地再生循環,就形成了一條再服務產業鏈。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電視臺——旅游局——電視受眾)的聯系都絲絲入扣。
3.1.3 開發相關的衍生產品,實現節目資源的二度開發利用
通過制作播出這些電視節目在本區域形成一定的社會效益,并根據這些電視節目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其授權,與相關企業聯合出版相關節目圖書,光盤等出版物以及和節目形象相關聯的產品等實現其經濟效益。形成多種創收模式。例如婚戀類欄目則可延伸出婚禮慶典、婚紗影樓、酒樓、禮儀服務、蜜月旅行等,與之建立起長期的服務關系。
3.2.1借鑒省級衛視聯姻的模式
省級衛視聯姻、合作正成為中國電視未來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同樣的,城市電視臺也可以借鑒省級衛視聯姻的模式來發展自己的產業鏈。城市電視臺之間聯合可彌補資源短缺、覆蓋面積小,受眾少的問題。不同區域電視臺合作應遵循媒體運作的基本規律,依據自身內容的定位和品牌的深度打造,注意地方特色,尋找差異和個性,資源互補,聯合圖強,給雙方帶來真正實質性的利益,形成一個循環互動的良性發展態勢。
3.2.2 聯手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的節目
城市電視臺聯手打造富有各自地域特色的娛樂、經濟等節目,這樣既可以最大化地節約成本,也能充分利用發揮各家的長處來體現城市間的個性特征,同時,豐富的節目源,也能提高收視率。以娛樂類節目為例,可利用多家城市電視臺媒體的宣傳炒作功能,聯合音樂制作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參與炒作發行,成立自己的音像店,同時組織舉辦歌迷影迷見面會、音樂演唱會等商業活動。在促進了多城之間不同區域文化交流的同時,也擴展了自身的盈利模式,爭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豐收。
近幾年,新興媒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進步,對國內媒介大有“跑馬圈地”之勢,使本來就處于多重壓力之下,競爭力上處于弱勢的城市電視臺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城市電視臺與其受新興媒體的擠壓,不如與新興媒體技術聯合,變壓力為推力,促進城市電視臺電視產業加快與新媒體產業的共融和滲透,以謀求新的發展機遇。
新技術的廣泛使用也給城市電視臺產業指出了今后電視業的發展方向。以“日照網”為例,日照網在其運營過程中,締造了一條全新的產業鏈。這條產業鏈的上游是內容生產環節,中游是內容集成環節,二次加工的內容來自日照電視臺下各個頻道的新聞資訊、視頻片段等素材,同時包括各種廣告;產業鏈的下游是發布渠道,互聯網擔當了一個網絡運營商的角色。整條產業鏈向下游延伸,資訊發布平臺的多樣化確保了日照電視臺能覆蓋更多受眾,從而帶來更大的商機。其他的城市電視臺,可以從日照電視臺“日照網”的運營中借鑒和吸取經驗,根據自身區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與新媒體組合的方式,來實現產業鏈的跨越式發展。
改革開放以后,城市電視臺經歷了由事業化向產業化的轉變,這是國家政策的驅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面對來自業內、業外以及國際傳媒對電視傳媒市場的激烈爭奪,城市電視臺只有完善自身產業鏈發展策略,從而提高城市電視臺資源利用效率、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能力和競爭優勢。
考文獻
[1]趙瑩.傳媒產業鏈與市場競爭力[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7.
[2]于彥花.城市電視臺的本土化現狀及發展研究[D].日照:曲阜師范大學,2010.
[3]陶沙岸.非省會城市電視產業戰略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