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年輕教師應自覺進行課后反思
□劉軍
1、課后反思推動年輕教師專業素質的持續發展
課后反思是一種教師個體對自我教學經驗和行為的自省過程,一旦這種自覺的內省成為教師的習慣性行為后,教師便會從沖動的例行行為解放出來,從而不斷獲得教育經驗,再把這些教學經驗、智慧和能力運用到實踐中去檢驗,進而形成實踐與經驗的周而復始、循環往復,那么年輕教師的發展就不是短暫的或階段性的,而是終身的發展過程。
2、課后反思有助于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
課后反思體現了體育教師的“教學實踐者與反思研究者”的雙重角色。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崇尚知識的“權威”,偏重的是教師的體育認知和體育運動技能,導致教師的教學注重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對運動技能教學背后所隱藏的教育價值的探求,缺乏對體育課堂教學的研究和反思。課后反思則源于教學實踐,思考教學存在的問題是反思行為的開始。如“我在教學中為什么要這樣做?”“我這樣做對學生有什么影響?”“學生為什么會有如此反應?”“我為什么要求學生這么做?”等等。隨著教師對這些課堂實際問題的不斷反思,年輕教師對現有的教學經驗作出批判性分析,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的思路、方法和師生行為,還能對體育教學的價值、理論基礎和人的價值觀、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研究和處理,并積極思考、反省、研究新的策略來應對并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探索、實踐更合理的教學行為,在否定、評判的同時,產生了新措施、新途徑,極大豐富了年輕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年輕教師的教學行為呈現出創新的體驗,使他們的行為、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明顯提升。
3、課后反思促進年輕教師從“技能傳授者”向“研究者”轉變
課后反思是一種自覺的能動的有理性策略的教學實踐,課后反思的實施,必然讓年輕教師思考以下一些問題:“體育教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為什么要教給學生這些知識和能力?”“怎么讓教學成為師生共同的活動?”等。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年輕教師就需要從以往單純的經驗性運動技能教學中走出來,對自己的經驗和現代教學理念進行思考,并努力實現轉變。這樣勢必就給了年輕教師新的角色定位,改變了一貫被動接受教材、專家思想的指導地位。通過年輕教師積極參與思考和研究,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使教師的角色定位從“技能傳授者”提升到“專業型學者”層次上來,從而改善自己的社會形象和專業定位。
1、理論反思
反思體育教學理論及對體育教學實踐起到支撐作用的其他教學理論中的論述,引發我們對教學實踐的思考。
2、教材反思
主要針對體育教材的特點以及對其處理的兩個方面進行,尤其是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應用上多加關注。
3、教法反思
教法反思的重點是:“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其理論依據是什么?”“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暴露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等。
4、學法反思
反思學法指導的科學性、藝術性,反思學法指導的實際效果,還要反思學法的運用與學生成長特點的關系。
1、案例反思
教學案例是指對真實具體發生的教育教學問題或者事件的記錄與再現、反思和探討,它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典型性事例。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課后反思引起的教學前的課例設計,是教師在課前對所教內容的一種詳盡的探討和對新教學觀念轉變為教學行為的記錄與思考;另一類是運用常見的教學后的反思型案例,是教師課后的反思記錄與總結”。無論是哪種類型,最終都歸結于對課堂教學中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反思,一般情況下,體育教學中的反思應包括教學的成功與失敗之外、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手段方法的運用、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突破以及學生的表現和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等等。
2、故事敘述
教師對課堂教學實踐的情境、細節、發生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阻礙及效果等信息進行選擇、觀察、收集和整理,運用個性化、實踐性語言進行講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理性反思,訴諸筆端,這實際上也是我們所說的教學日記的撰寫。
3、多元對話
一是教師間的對話,即在教師間建立伙伴關系,加強交流對話、溝通與合作,共同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智慧。如,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對年輕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多種途徑的聽評課活動,集體備課活動等。二是開展“理論對話”,即認真學習理論知識,通過專家講座等,尋找教學實踐的支撐,并用來指導、檢驗、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豐富自我知識,提升實踐智慧。三是與學生的對話,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階段性地(如期中、期末)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以對體育學科教學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也可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反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
(江蘇省贛榆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