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 榮,夏 天,王寶娟
(1.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300193;2.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300193)
韓冰教授是我國第二批名老中醫藥專家之一,韓教授從醫50載,臨床經驗豐富,善于運用奇經八脈理論進行疑難婦科病的診治。
補腎調沖法是韓冰教授治療婦科疑難雜癥方法之一,老師根據該法擬定補腎調沖方治療不孕癥、閉經、崩漏等病療效顯著。筆者有幸隨師,獲益匪淺,今將老師運用補腎調沖方治療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性不孕癥的學術思想及經驗介紹如下。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是指卵巢產生卵子的能力減弱,卵母細胞質量下降,導致生育能力下降,當卵巢儲備力下降時卵巢顆粒細胞產生抑制素的水平下降,從而對FSH的負反饋作用減弱,FSH水平升高,且L H水平和E2水平都升高而導致不孕癥。中醫無此病名,可歸屬于“月經后期”、“不孕”等范疇。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多以腎虛為本,腎虛精虧血少,沖任不足是其主要病機。腎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為先天之本,五臟六腑之根,為月經與孕育之本,早在《素問·上古天真論》的記載明確闡述了女子的生長發育、經孕胎產的生理功能,腎氣的盛衰主宰者天癸的“至”與“竭”、沖任的“盛”與“通”、月經的“行”與“止”,在“腎氣-天癸-沖任-胞宮”的環節中占有重要的主導地位。沖為“血海”、“十二經之海”,“月經不調為沖任受傷,月水不通為沖任受寒漏下,乃沖任虛損”。婦女以血為本,月經以血為用,沖脈盛,月事以時下。“任主胞胎”,為“陰脈之海”,為婦女妊養之本,凡精、血、津、液都屬任脈所司。任脈通,太沖脈盛,方能促使月經正常來潮和孕育。可見,沖任的生理功能是維持女性正常生殖內分泌活動的必要條件。
補腎調沖法是指滋補腎陰,溫補腎陽,調理沖任氣血功能的治療方法,適用于腎虛、沖任失調所致的一系列經、孕、產、乳疾患。“補腎”實則是補五臟六腑之虛損[1]。“調沖”則是指疏泄肝木,即從整體著眼,從“沖任為月經之本”,“沖任在女子上承諸經之血,下應一月之信”,“肝藏血”,調其氣血陰陽,使之“沖和”,以達調經種子的目的。補腎調沖法是韓老針對月經紊亂等內分泌失調的疾患所運用的常用方法之一,韓老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發現該法對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性不孕癥療效獨到。
韓老自擬補腎調沖方由菟絲子、熟地、肉蓯蓉、巴戟天、當歸、鹿角霜、川芎、丹參、紫石英等藥組成。臨床用藥可靈活掌握,其中補腎藥常加“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補髓”,如紫河車等;調沖藥常選柴胡、香附、荔枝核、當歸、川芎、王不留行、路路通等疏調沖任。韓老主張真陰虧損宜滋腎養陰,命門火衰宜溫腎養腎,但要重視“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和“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運用,肝腎同源,沖任失調宜理肝調沖。
其中菟絲子歸腎、肝、脾經,具有補腎益精,安胎的功效,巴戟天、鹿角霜歸肝、腎經,甘而不燥,有補腎助陽之功;紫石英歸心、肺、腎經,性甘溫,能助腎陽、暖胞宮、調沖任。排卵期則以王不留行、路路通行氣通絡促排卵,王不留歸肝、胃經,活血通經,走而不守,行而不留;路路通歸肝、腎經,疏理肝氣而通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兩藥合用有很好的促排卵作用。當歸、川芎養血調經,當歸歸肝、心、脾經,補血調經,活血止痛,長于補血,為補血之圣藥;川芎歸肝、膽、心包經,能活血調經,為血中氣藥。丹參、雞血藤活血調經止痛,丹參歸心、心包、肝經,善活血祛瘀,祛瘀生新而不傷正;雞血藤歸肝、腎經,苦而不燥,溫而不烈,行血散結,調經止痛,又兼補血,舒筋活絡。經期以益母草、紅花、桃仁活血祛瘀調經,延胡索理氣止痛。經后四物湯養血和血。韓老根據辨證論治組方進行隨癥加減,如寒凝經脈加桂枝、干姜、烏藥等;氣滯加柴胡、香附疏肝理氣以調經;血瘀阻滯甚者加三棱、莪術、牛膝;氣血虛弱用四物湯;肝脾不和加柴胡、山楂、雞內金;帶脈失約,濕熱下注加龍膽草、赤芍、牡丹皮等。通過中醫的辨證論治,眾藥合用可達到中醫學的理論核心——“和”即調和、平和、沖和平衡之意。另外,對藥的使用在韓老的方中也有體現,如常用的有:菟絲子、覆盆子補腎益精;石斛、黃精滋補腎陰;補骨脂、巴戟天補腎助陽;鹿角霜、紫石英補腎助陽、溫暖胞宮;丹參、雞血藤活血祛瘀等。韓老還強調“未病先防”是中醫學的重要治療原則,如以卵巢早衰為“已病”,那么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預警癥狀則是該病的“未病”階段[2],據此原則,早期及時調理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對延緩甚至逆轉卵巢早衰及治療不孕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李某,女,33歲,于2011年5月14日初診。自訴:婚后6年,未避孕3年未孕,3年前人工流產2次。平素月經周期31~34天,經期4天,月經量少,色黯淡,有血塊,經質質稀,伴有腰骶酸軟,痛經(+),經前乳房脹、神疲乏力。L MP:2011年5月11日,舌質淡苔白,脈沉細。子宮輸卵管造影未見明顯異常,男方精液常規大致正常。診斷:繼發性不孕癥,屬腎虛沖任失調型。治以補腎養血,填精益髓。方藥:菟絲子15 g,熟地15 g,巴戟天10 g,當歸10 g,赤芍10 g,川芎6 g,丹參30 g,雞血藤30 g,石斛30 g,黃精30 g,鹿角霜10 g,紫石英15 g。7劑,水煎服,每天3次,每日1劑。囑自服藥起自測基礎體溫。
二診(2011年5月24日):服藥后,腰酸明顯減輕。女 性 激 素 (5.13)回 示:FSH 10.1IU/L,L H 3IU/L,E259.8 pg/mL,PRL 8.57 ng/mL,P 0.80 ng/mL,T 25.8 ng/mL。B超示:內膜0.7 c m。此期正值排卵期,上方加覆盆子15 g,王不留行20 g,路路通20 g以補腎促排卵治療,并囑于下次月經前1周加服韓教授自擬補腎調沖丸II號(組成:當歸、益母草、月季花、炒蒲黃、澤蘭、炮姜等)以溫補腎陽。
三診(2011年6月13日):自訴L MP:2011年6月11日,現經期第3天,月經量較前明顯增多,仍色黯,小腹墜痛(-+),雙乳脹痛減輕。查舌淡黯,有瘀斑,脈沉澀。治以活血祛瘀,溫補腎陽。方藥:當歸10 g,白芍10 g,川芎15 g,丹參30,雞血藤15 g,紅花15 g,桃仁15 g,延胡索10 g,鹿角霜10 g,橘核20 g,益母草30 g,桂枝10 g,干姜6 g。7劑,水煎服,每天3次。并囑中藥服完后,依次服補腎調沖丸I號(組成:仙茅、仙靈脾、旱蓮草、枸杞等)以滋補腎陰,補腎調沖丸II號各1周。湯藥與丸藥交替服用連續治療3個月。
四診(2011年8月23日):訴L MP:2011年7月12日,量可,以上癥狀已基本消失,基礎體溫持續高相17日未下降,令其查尿HCG(+),示懷孕,B超示胎兒正常。予保胎方藥:菟絲子15 g,覆盆子15 g,黃芩炭10 g,黃芪30 g,生曬參10 g,鹿角霜10 g,巴戟天10 g,阿膠珠15 g,炒白術10 g,川斷10 g,桑寄生30 g,苧麻根30 g,艾葉炭10 g。水煎服,每天3次。
按:韓教授認為腎虛沖任失調是本病發生的根本。患者素體氣血不足,沖任失調,胞胎失養,加之寒凝瘀阻,故月經量少,甚至月水不行,加之患者多次墮胎,損傷胞宮,導致不孕。治以補腎養血,調理沖任,使身體機能及生殖功能達到平衡而助孕。
[1]夏天,高慧,柴淑娟 .韓冰教授運用沖任學說治療卵巢功能失調性疾病的研究總結[J].天津中醫藥,2008,28(4):271~273.
[2]李霞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評估及中西醫治療現狀[C].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論文,2008,4(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