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源, 李桂良, 葉 芳, 戴榮彩, 紀德慧
(云南省臨滄市第二人民醫院, 云南 臨滄 677000)
醫療行業本是一種高科技、高風險、高責任、高壓力、高負荷、高奉獻的職業。而從事艾滋病治療的醫務人員所承擔的職業,不單是醫療問題,還要具有較高的政治敏銳性和洞察能力。艾滋病的醫療過程復雜,專業性強,患者個體差異大,對疾病的診斷、治療都受目前醫學發展水平和地方現狀的限制,診療過程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情況,作為高風險、高強度腦力勞動的特殊職業,長期超負荷工作在醫療工作第一線的臨床醫務人員心理與職業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推進,醫療市場風云變幻,醫患矛盾難以緩和,對醫務人員的保障機制不盡完善,不可避免的產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和表現。
作為醫院的管理者及業務主管部門,如果不加以重視從事艾滋病治療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將對這支專業醫療隊伍的建設和今后的整體防治工作帶來損失和嚴重的后果,同時,還會影響醫患之間的關系。有資料顯示,70%的醫療糾紛源于醫患之間缺乏良好溝通,而良好的溝通取決于醫務人員良好的心態,而醫務人員如果發生心理障礙時表現出煩躁、沖動控制差等問題,難以維持醫患之間的良好溝通,醫患糾紛也就在所難免,這不是醫院管理者愿意看到的。
筆者通過對周圍20名從事艾滋病治療醫護人員的座談和觀察分析,醫護人員較大的壓力主要分為工作壓力、精神壓力、社會環境壓力和個人成就壓力。其中有2名醫護人員因長期背負著壓力帶來的負性情緒,減弱或喪失了學習業務、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的能力,不同程度上表現出對診療活動的厭倦、職業倦怠和對患者的冷漠。其中有1人在出現患者對醫療服務和治療結果不滿時,立即產生強烈的防范、戒備心理。抵觸情緒較重,還擔心如果發生醫療事故后,個人須承擔精神壓力、經濟責任以及由此產生的醫療糾紛,引發焦躁情緒和抑郁心理。有4名人員因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以及焦慮、緊張的心情使身體呈亞健康狀態,表現出失眠癥、挑剔、多疑、敏感、易激惹、沖動控制差等溝通方面的問題,其中1名醫生已向醫院提出換科室的要求。另有10名醫護人員存在對職業暴露的恐懼焦慮心理,不愿與患者過多接觸,以及對出現機會性感染患者的恐懼,擔心傳染家人和社會不接納也是顧慮因素。這些心理健康問題如果不進行很好的心理疏導,將會引發婚姻、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等社會功能的嚴重受損。
2.1 加強心理疏導 加強對心理學知識方面的學習,掌握與患者心理溝通的方法和自我心理舒解的方法。
2.2 良好的醫患溝通 學習必要的溝通技巧,在診療過程中及早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增強彼此間的信任與理解,正確引導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隨訪管理目的、診療和護理的期望水平,通過加大宣傳讓群眾了解醫學所具有的風險性,科學的認識和對待醫療活動。這樣可避免大量的醫療糾紛,防止分散醫務人員的精力,減輕工作和精神壓力。
2.3 自我調適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2)勞逸結合,注重充分休息,培養適合自己至少一項業余興趣愛好;(3)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有規律,保持睡眠充足,有張有弛,才是健康之道;(4)每日均衡營養,定時定量合理飲食;如果由于工作繁忙無法滿足全面營養,建議在膳食之外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5)建立和擴展良好社會支持系統,擁有朋友,積極面對人生,自信豁達,知足常樂,笑口常開;(6)改變不合理觀念,通過有意改變自己內部語言來改變不適狀況;(7)善待壓力,學會把壓力作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平和的心境,面對生活種種挑戰。
醫務人員心理健康長期失衡,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會帶來多種危害。首先,會造成醫務人員個人精神功能效率減退,進而還會影響工作,影響家人、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水平較差的人,會出現易疲勞、注意力渙散、精力難以集中、心境惡劣、緊張等精神癥狀和睡眠障礙。其次,醫務人員的心理障礙還會引發多種心身疾患,例如高血壓病、糖尿病、消化性潰瘍等軀體化疾病。再次,醫務人員的心理疾患還會降低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直接影響到對患者治療的療效和醫療安全。
3.1 分析原因 (1)醫院管理者要承認“醫務人員長期承受著超負荷工作壓力”的現實。大部分的醫療機構都存在人員編制不足的問題,致使工作人員工作量增加,壓力加大。醫生們形容是“從雞叫做到鬼叫”、“醫護忙死,病人冤死”,日夜不分的24 h“輪班制”,以及無規律的隨時加班加點地搶救患者,使醫務人員的生物節奏紊亂,導致精神高度緊張,出現各種生理和心理問題。(2)醫護人員素質亟待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及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目前開展治療的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不同的工作能力,出現不一樣的心理活動。(3)過于量化的績效考核制度導致醫務人員心理壓力倍增。如評職晉升、外語考試、計算機考試、課題研究、論文和獲獎數量等,有的醫院以論文數量給醫務人員定崗評職,導致醫務人員心理壓力倍增。面臨醫療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在社會公益性與市場營利性的夾縫中,醫務人員在為患者提供“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的同時,還要考慮經營創收、生存發展的問題,這也是醫務人員一個重要精神壓力來源。(4)是“長期面對著不良刺激的壓力”。醫務人員每天所面對的是軀體和心理存在各種障礙的特殊人群,經常處在疾病、傷殘、死亡和悲傷等應急場景,患者及家屬痛苦、焦慮、絕望等負性情緒不斷刺激醫務人員的神經。加之經常面對患者、家屬對疾病診治期望過高而無理的施壓。更為嚴重的是來自同行的歧視或醫院領導的不公正態度,使一線艾滋病治療的醫務人員心理感受大起大落,心境惡劣,易激發精神病性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5)是“承受不公正對待的壓力”。醫學面對的是生命和健康,是一個充滿未知、充滿探索的高風險行業,在艾滋病診療中醫護人員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許多問題還無法得到根本性治療,而大眾對醫生期望值過高。無法遏制的無理“醫鬧”給醫護人員帶來人身安全的恐懼。曾經在醫療糾紛評價中實施“舉證責任倒置”,也使醫護人員有“一腳踏在急救室,一腳站在被告席”的感覺,造成很大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6)是來自完成各項工作指標要求帶來的新的壓力。隨著工作的不斷推進,上級安排的治療任務數逐年增加,質量要求逐年提高,這也是工作的需要,但在目前工作量增加而編制數和人員不增加的前提下來完成工作,勢必帶來新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包袱。(7)隨著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推進和深入,工作量逐步加大,隨之帶來的就是醫務人員的待遇問題。待遇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或改善,則會影響這支專業醫療隊伍的穩定和建設。
3.2 研究對策,確定工作方法 (1)醫院要根據衛生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組織全員培訓學習,提高并切實維護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有效預防和控制醫務人員在工作中發生職業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2)醫院管理者應高度重視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深入了解醫務人員的精神心理需求,建立長效的工作機制,為醫護人員建立一個可以釋放心理壓力的環境,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隨時為他們釋疑解惑,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加強醫護人員心理學知識方面的培訓,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3)醫院管理者應幫助醫務人員正確認識和適應目前的執業環境,減輕心理壓力,了解醫務人員的困惑,建立相應的減壓機制,給醫務人員一個釋放心理壓力的平臺,這對提高從事艾滋病治療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4)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類活動,積極組織參與其他社會公益性活動,加強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合作和聯系。(5)醫院管理者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加強領導,正確對待從事艾滋病治療的工作,不允許其他臨床科室的人員歧視艾滋病治療的一線工作人員。(6)醫院管理者對直接從事艾滋病治療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在職稱晉升、工資待遇、評選先進、進修學習、對外交流等方面予以傾斜政策,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7)應關心艾滋病治療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努力改善目前工作環境和提高辦公條件,保障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并主動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8)重視醫生的健康狀態,降低職業負荷,避免職業過勞現象。建立起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檔案,動態觀察,可以按年度對醫護人員進行一次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