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以來美容醫學生的心理學教學在其專業課程設置中一直處于一個非常邊緣化的位置,這極大地影響了現代美容醫學專業畢業生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和識別病人的心理問題或心身障礙,進而影響他們與病人的溝通和治療。本文從美容醫學專業心理學教學的現狀出發,探討加強美容醫學心理學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美容醫學生;教育模式
蘇聯學者安納耶夫說過,“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將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心理素質是人在素質系統中的基礎,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質的基本要求,介于美容醫學生專業學習的特點,美容醫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顯得尤其突出,對美容醫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有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學水平,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本文將從美容醫學專業心理學教學的現狀出發,探討加強美容醫學心理學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1 美容專業醫學生的心理學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雖然美容醫學專業中開設了《美容心理學》課程,該課程目前多為課堂教育,實際是否能達到理想的效應,發揮應有的效果,其教育模式問題已成為美容專業醫學生教育的新問題。在高等學校現行的美容心理學康教育模式下,其教育的力度及效果是不能滿足有效解除美容醫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專業需求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僅靠上36學時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多渠道、多途徑在美容醫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2 改進美容專業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2.1課堂教學采用多種新型教學模式
單純的心理學課堂教學本身比較枯燥,由于聯系不上實踐,所以有不少學生反應心理學跟其他晦澀難懂的課程一樣沒什么意思,這樣也會大大影響他們將來在臨床工作中應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如果將PBL教學法[1]和案例教學法[2]( casemethodofteaching)運用到美容專業醫學生心理學教學中,將會較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如先針對教學內容提出一般學生都關心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此基礎上選擇與臨床工作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提供恰當的案例作為學習中心(即“拋錨”),然后教師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引發學生自主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生之間進行協作學習,師生進行廣泛的討論、交流,修正并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最后教師對學生解決問題過程進行評價,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僅是知識的學習,而且也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訓練,從而達到認知建構的目的。
2.2課外教學建立新型教育模式
除了課堂教學外,還可以在教學管理群體中創建“三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起來,進行互動教學,改變了以往課堂教學枯燥和單一,延伸了教學效應。
筆者通過長期的教學和管理實踐,提出一套有效可型的課外教學新模式,即“三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級層次由最貼近學生的輔導員組成,具有對心理問題迅速反饋、跟蹤輔導防范的作用;二級層次由系黨委(總支)書記和團總支書記組成,具有指導性的作用;三級層次由學校心理學專業老師組成,給予一、二級層次專業性輔導。在這種模式的改革中,即彌補了了專業老師一人多課導致的和學生交流不夠,又為輔導員接近大學生,深入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提供了有利條件。
該模式的建立,可以拓展心理學教育的平臺,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高校輔導員手中的重要武器,高校輔導員的常規工作有利于及時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工作的過程中及時、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疏導,以便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或者借助心理專職教師、家長等多方力量進行積極治療,以使大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發展。不可否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關鍵的是建立一支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針對目前醫學專業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和以往低效,僵化的教育模式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和新一代大學生發展需要的現狀,建立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就顯得尤為迫切。
3 結論
美容醫學生的心理學教育是現代美容醫學理論的大支柱之一,它集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技能于一身,是既有基礎學科性質,又有應用學科性質的一門獨立學科,是現代美容醫學教育中是必須具備的知識。對于高等教育來說,美容醫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學知識是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扎實有力的基礎, 美容專業醫學生的心理學教學只能嚴格按其學科體系及內容進行只有客觀系統地將心理學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方法傳授給學生,才能使他們適應新的醫學教育模式的要求,在臨床工作中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王大文,戚昕,衣桂花.PBL教學法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3,39(4):479-481.
[2]滿春燕.新教學模式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體會 西北醫學教育2008,16(2):294-295
作者簡介:
韓玲(1980-),女,漢族,江西上饒人,現任江西宜春學院助教,碩士學位,專任教師,兼職輔導員,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