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敏杰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進步,現代建筑也開始產生了一些諸如能源耗費和污染嚴重等相關問題。為了提高建筑的健康、持續的發展水平,生態建筑將逐步取代現代建筑成為建筑的新發展趨勢。本文主要針對生態建筑的內涵及特點開始研究,論述生態建筑設計的主要作用,并認真分析建筑設計生態化的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生態建筑;設計原則;建設設計;生態化;趨勢
一、生態建筑內涵及特征
1、生態建筑內涵
生態建筑作為近年新出現的全新建筑形式,對于生態建筑的解釋有著很多不同的版本。從整體上而言,生態建筑就是把建筑看作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經由組織建筑相應的內外空間的不同物態因素,在本身的生態系統內部實現物質及能源的秩序化循環轉變,從而得到一種污染少甚至無、高能效及環保的生態循環且平衡的系統。生態建筑的內涵主要表現出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生態建筑可以提供健康綠色的環境,并給予建筑使用者高質量的生存空間和活動空間;二是降低能源耗費,有效地保護自然和尊重環境,使建筑和環境實現有機理融合。
2、生態建筑特征
以建筑設計視角而言,生態建筑的表現主要是選取不同的綠化方式用以提高建筑周圍的小氣候,選取大跨度、輕型的建筑結構以提升建筑空間的適應能力。
設計生態建筑,就要從生態建筑的特征著手,其特征表現為:一是強調整體、系統地考慮建筑的設計區域內外環境的相應關系;二是重視人和環境及自然和諧共存,互不分離;三是建筑材料在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選取天然材料和綠色、環保材料,盡可能選取天然和再生能源;四是選取節能、環保技術用以防治環境污染;五是選擇建筑的宅址盡可能遠離污染區域;六是尊重建筑設計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和植被的原始狀態,因地制宜進行設計;七是建筑產品注重生態文化,強調生態內涵;八是設計是不同學科的綜合性作用的結果。
二、生態建筑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
1、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與城市市容建設的不斷進行,在我國的大多數城市建設設計中都會產生重規模、忽視環保的問題,這樣的設計使得一些城市建筑設計犧牲了環境保護、加大了能源浪費。在而城市發展中,由于城市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在建筑設計中加入一些生態元素設計會減少居民生產和生活對于環境和能源的破壞程度,使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切實提高。生態建筑有利于推進城市的經濟、社會與環境三方面效益的大幅增長。
2、可以大力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
城市經濟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規劃之一,是各個城市可持續發展得以實現的必要因素。生態建筑可以沖破城市固有的規劃和建設束縛,使城市建筑設計推進與經濟增長、環境保護和保護能源之間實現有效統一,完成經濟間布局的合理、科學,大力促進城市經濟快速發展。
3、可以實現城市的健康發展
在生態建筑設計中,生態、環保和節能的設計理念要得以充分體現,這樣可以充分保證實現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生態建筑設計中因為嚴格按照城市發展的全面情況展開系統設計,實現了城市環境和能源的資源分布的平衡。所以生態建筑設計必須有效促進市民健康、推進教育發展,并重視城市的生態環境質和能源的使用情況,推動城市健康發展。
三、建筑設計生態化的未來發展趨勢
面對我國嚴重的環境問題,探索建筑設計生態化未來發展趨勢已經是倡導和推廣生態建筑未來的必然選擇,即生態建筑目前有研究原生生態建筑、運用新的生態技術提升建筑生態化的這兩種發展方向。
原生生態建筑的優勢在于:原生生態建筑多數選取自然的采光和通風形式;原生生態建筑中人們自覺運用本地建筑材料及建筑技術,并充分考慮了所在地氣候條件;原生建筑對于自然環境比較敏感。因為重慶建筑的本質就是強調回歸自然,所以建筑師在研究原生生態建筑時可以尋找到一些生態建筑的問題的解決辦法。
運用新生態技術提升建筑生態化,則是強調建筑師嘗試利用新技術以改造建筑的環境使之如同生命和自然的循環系統一樣,具備生態化的能源與材料的循環過程的自我控制與優化。建筑設計生態化未來發展趨勢可以從能源利用、材料運用和自我調控三方面進行。
1、能源利用
盡量在建筑設計中采用永不枯竭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及熱能等。如設計建筑使之生態化,利用面積較大的玻璃用于建筑屋頂,用以回收太陽能產生的熱量,經由一些手段處理后,可以將其轉化成為其他能源用于建筑熱源供應和照明提;應用環保、節能技術。建筑設計生態化強調使建筑本身節能、環保,這不僅僅是降低能源使用,還要提高能源利用和優化使用能源。即必須選用相應的措施未完成資源消耗和能源再生的轉化。
2、材料運用
建筑設計生態化一定要,首先,在材料運用方面選用能夠可以更新、改造或者再利用及再生資源,盡可能實現材料的循環使用。其次,一定要運用建筑所在地的本地資源,以實現本土生態建筑的成本降低。建筑材料一定要選用生態性的建筑材料,這樣的建材可以有效實現在材料生產、材料使用、材料廢棄及材料再生循環的整個過程中和生態環境的協調融合,實現以最低的能源消耗和最小的環境污染來完成最高的材料利用和循環再利用。
3、自我調控
建筑設計生態化的自我調控主要分為被動式和主動式兩種調控,其中被動式調控指借助于建筑本身的結構和組件,如建筑的門窗、陽臺進行遮陽處理,建立起適宜的生存環境,這種被動式的調控源于解決傳統建筑,關注建筑環境和深刻理解現代建筑的設計理念,用這些指導建筑設計生態化。如國外有些住宅的建筑師經由選取玻璃暖房及相應的構造形式使建筑取得了出色的保溫和隔熱效果;主動式調控則是現代建筑設計生態化的最大成就,即計算機技術進行到了建筑設計的應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很好地把設計師的外延思想以有效的形勢表現出來,因此帶動了建筑設計生態化的技術性革命。建筑設計師可以經過主動調控把建筑生態的設計進一步精細化、準確化及嚴密化,從而實現了把建筑設計生態化和建筑構造、物理及現代計算機技術的有機融合。
結語
生態建筑設計是全新的建筑形式,而建筑設計生態化更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它們共同完成著和現代建筑設計發展的一脈相承,并逐步完善從現代建筑向生態建筑的自然過渡。
參考文獻
[1] 王鉦日.淺談生態建筑理論與建筑住宅設計[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02)
[2] 張強.生態建筑設計原則及相關對策[J].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2(01)
[3] 劉斌、高鵬.住宅中的生態建筑設計[J]. 工業設計.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