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軍 彭本剛 全世明 雷蕙嘉 劉 建 (北京積水潭醫院耳鼻咽喉科,北京 100035)
突發性耳聾(sudden deafness,SD)是指突然發生的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經性聾,多在3 d內聽力急劇下降〔1〕。因其病因尚未明確,發病機制復雜,所以治療療效不十分理想;尤其對于老齡患者,身心功能的改變給康復帶來困難〔2〕。本文回顧性分析對病程在7 d內的老年性SD患者給予綜合治療的療效。
1.1 臨床資料 我院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發病在7 d內的患者,排除雙耳SD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耳聾的患者。入院后常規查頭顱MR、內聽道CT、純音測聽、聲導抗、耳聲發射、聽覺腦干誘發電位(ABR)、耳科常規檢查及生化檢查,以排除外耳、中耳、內耳及神經系統疾患所致耳聾。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學會制定的SD診斷標準〔3〕。老年組66例,年齡60~82〔平均(69.6±8.9)〕歲,左耳發病34例,右耳32例;發病到就診時間12 h~7 d,平均4.6 d;合并2型糖尿病17例,高血壓24例;單純伴耳鳴25例,伴眩暈12例,耳鳴同時伴眩暈13例;發病誘因:情緒變化24例,上感史9例,疲勞11例,無明顯誘因22例;耳聾程度:輕度8例,中度17例,重度41例。對照組72例,年齡20~50〔平均(42.6±17.9)〕歲,左耳發病33例,右耳39例;發病到就診時間6 h~7 d,平均4.1 d;合并2型糖尿病13例,高血壓27例;單純伴耳鳴34例,伴眩暈15例,耳鳴同時伴眩暈12例;發病誘因:情緒變化19例,上感9例,疲勞12例,無明顯誘因32例;耳聾程度:輕度13例,中度34例,重度25例。
1.2 治療方法 每例患者均給予地塞米松5 mg,入壺,每日1次,共7 d后改為口服潑尼松15 mg/d,每3日減5 mg,共9 d;前列地爾10 IU加入100 ml生理鹽水靜點,每日1次;銀杏葉物提取劑(金納多)20 ml加入250 ml生理鹽水靜點,每日2次,甲鈷胺500 μg,口服,每日3次;纖溶酶首日1支(100 IU/支)加入500 ml生理鹽水靜點,以后2支加入500 ml生理鹽水靜點,每日1次;每周5次高壓氧治療。同時按內科意見將合并糖尿病或/和高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14 d為1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 按中華耳鼻咽喉科學會制定的SD療效分級標準〔3〕進行療效評定,痊愈:受損頻率聽閾恢復正常,或達健耳水平?;蜻_此次患病前水平;顯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提高15~30 dB;無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改善不足15 dB。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治療后療效及就診時間采用χ2檢驗。
2.1 老年組與對照組療效對比 兩組總痊愈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老年組僅9例痊愈。見表1。

表1 老年組與對照組療效(n)
2.2 老年組與對照組7 d內顯效率比較 老年組總有效39例,對照組總有效58例,老年組7 d內有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有效率比較(n)
SD的診斷原則應符合突然發病,短時間內聽力下降至最低點,屬非波動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除第Ⅷ對顱神經外,無其他顱神經受損癥狀,無明確病因,可以有誘因〔4〕。目前多認為SD與病毒感染、血管因素、微循環障礙、血液黏稠度改變、膜迷路破裂及自身免疫有關〔5〕。目前公認的有內耳血液循環障礙和病毒感染學說,由于內耳由終末動脈供血,無側支循環,血流緩慢平穩,易發生血液淤滯,一旦阻塞,將導致毛細胞受損,如不及時治療,聽力損失將越來越重。擴血管、營養神經、激素等藥物治療及高壓氧吸入、星狀神經節封閉等方法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案〔6〕。
本文統計老年組的治愈率僅為13.64%,總有效率為59.09%,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年齡與治愈率呈負相關。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礎聽力損失,而老年性聾是其中重要的一種。SD當合并有老年性聾時,聽力的恢復就有一定的困難。目前SD的治療多數學者主張以早期改善內耳微循環、營養神經、提高內耳血氧含量等綜合療法,臨床常用的有糖皮質激素、金納多、前列地爾、甲鈷銨及高壓氧等;考慮到SD也與微小血管栓塞有關,我科在以上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纖溶酶或東菱克栓酶等溶栓藥物,取得不錯的療效。但在同樣的治療下,老齡期SD的聽力恢復還是較其他年齡組差,這與老年人身體各器官系統處于衰退狀態,并且常常合并有心腦血管及內分泌疾病有關,特別是老年人群中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血管硬化等伴隨疾病較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彈性低等微循環障礙較為常見〔7〕,嚴重影響了治療的效果。所以,老年SD早期治療應是綜合全面的,以免影響聽力的恢復,造成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腦栓塞等基礎病的治療,通過全身各系統的改善,特別是心腦血管系統,從而改善內耳的內環境,促進毛細胞恢復,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本文中老年人SD通過早期積極的綜合治療后,聽力改善出現的時間要較其他年齡組晚,這同樣與老年人器官衰退、血管硬化、循環障礙有關,影響了老年人對擴血管、營養神經、激素等藥物治療及高壓氧吸入這些治療的敏感性,從而使聽力恢復顯效時間出現的晚,提示老年SD的療程要比其他年齡組長,要有耐心,不要輕易放棄治療。特別一些老年患者?;加衅渌到y的嚴重疾患,使他們對耳聾的治療不重視,不積極,常常在治療1 w內沒有聽力提高時放棄治療。
目前SD的治療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案,對于老年SD應予綜合、全面、整體、足夠療程的治療,才能使患者盡可能地恢復聽覺。即使聽力無法恢復,也應通過配助聽器來改善聽力,提高生活質量。
1 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
2 胡田桂,馬未央.老年突發性耳聾120例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4):1432-3.
3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突發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2005年,濟南)〔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5):325.
4 劉 博.突發性耳聾研究熱點〔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07;22(2):78.
5 秦兆冰.老年人突發性聾的臨床特征〔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3;22(2):95-7.
6 張 銳,修世國,李東洙.不同年齡段突發性聾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1;19(2):179-80.
7 謝鼎華,楊偉炎.耳聾的基礎與臨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13-21,2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