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熒屏上十余檔唱歌選秀類節目開始陸續收官。衛視頻道與合作伙伴們開始盤點得失,而“圍觀者”的心理,也在這幾月間悄然起了變化。
今年,諸如湖南衛視《快樂女聲》、江蘇衛視《絕對唱響》、浙江衛視《非同凡響》以及央視的青歌賽等“老牌子”背影依稀,二三線衛視卻集體發力,青海衛視打造《花兒朵朵》,廣西衛視開發新節目《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相繼亮相的還有遼寧衛視《激情唱響》、江西衛視《中國紅歌會》、山東衛視《天籟之聲》、云南衛視《完美聲音》、深圳衛視《The Sing-Off清唱團》等。
在2007年的《第一次心動》之后,選秀節目一度進入低谷,雖然前行者投入了大量宣傳,但觀眾的興奮點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蟄伏。
“聽音盲選”是今年唱歌選秀類節目的主打賣點,但禁不住賽制和創意的大量“撞車”,這令今年選秀季初始階段不太出彩。
未料,戰局拉開后,浙江衛視以極快速度高調推出模式引進節目《中國好聲音》,此后節目收視率一路小跑“破4”,并獲廣告收入成倍翻漲。與此同時,后起之秀、原創節目東方衛視《聲動亞洲》貼身相搏,不屈不撓地較勁。“有《中國好聲音》當領頭羊,大家都特別努力。”在今年已參與了數檔同類節目評委(導師)的高曉松感嘆,“現已迎來了五六年來的又一次選秀大年。”
而今,夏季的喧鬧正在過去,但3個月的較量接下來將繼續影響業界的操作方向。模式引進和本土原創兩方面,今次各自誕生出表現上乘者,制播分離衍變出的新方式也收獲了巨大成功,值得探討的還有評委、選手資源的爭奪,對全媒體的運用以及后續商業模式的開發……
模式引進PK本土原創
“拿來主義”近年盛行。經統計,本季選秀季,引進模式的節目有四檔——《中國好聲音》“前身”是風靡全球的荷蘭節目The Voice;《激情唱響》脫胎于英國節目X Factor;《The Sing-Off清唱團》引自美國NBC的選秀節目The Sing-0ff;《一聲所愛·大地飛歌》模式來自英國,原版是佐迪亞克(Zodiak)傳媒集團的新節目True Talent,在此基礎上本土化改造加入民歌內核。
電視臺雖然不得不付出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價格購買版權,但這種“拿來主義”卻是一種“保險”的做法。因為購買一個節目的版權,版權方不僅會提供樣帶,還會提供“寶典”。同時,引進節目大都在國外有較好收視基礎,能夠降低節目風險。
一個好的模式對節目能起到多大作用?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好聲音》的獲勝恰不在聲音上面,而是在模式、評委上,至少第一季是如此。而《The Sing-Off清唱團》更是依靠特殊節目形態獨樹一幟。
因此,如果沒有《聲動亞洲》,相信業界會普遍認為模式引進的勝算更大。今年走模仿、借鑒路線的原創節目,普遍聲勢較弱,但《聲動亞洲》卻以原創形式,越戰越勇。這檔節目不僅由十余家亞洲頂尖主流媒體以及實力經紀公司、演藝公司參與,還開啟了聯動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的全亞洲“聯合放送”模式。《聲動亞洲》的欄目組主任何林介紹,目前《聲動亞洲》在國外播出的形式只是“合作模式”,但不排除以后國外購買《聲動亞洲》版權的可能,“《聲動亞洲》的新加坡版、馬來西亞版等國外版本都有可能實現。”
“自創節目與引進模式不對立,無論哪種節目,都要接地氣。”山東衛視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除了節目模式之外,平臺、運作等多方因素也在影響節目收益。據知情人士稱,至今,投資8000萬元制作的《中國好聲音》回報已超過3億元,投資上億的《聲動亞洲》回報為3000來萬元,但后期產業鏈的運作收入并未納入其中。
制播分離的性價比
歌唱類節目從全球范圍看有三個成功模式:一是American Idol(美國偶像),湖南衛視從《超級女聲》開始即模仿這一模式,這類模式在國內市場出現頻率最高,已令觀眾出現審美疲勞;二是X-Factor,遼寧衛視買下版權做了《激情唱響》,但收視率并不理想;三是The Voice,燦星制作主導購入版權,資金雄厚,大投入大制作。
這三類模式進入中國市場的路徑也從一個側面展示出唱歌選秀類市場的變化。
大量的模仿復制期出現在《超級女聲》時期,全國選秀熱潮由此興起,同類型節目不斷涌現。而后,為尋求突破,衛視頻道開始尋購海外優秀節目模式,《激情唱響》版權方Fremantle也是《中國達人秀》的版權方,作為節目制作方的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透露,其模式是純粹的節目委托制作收取費用。而今年,模式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市場的發展,同時在勢頭上有力壓外包團隊之意。
《完美聲音》的制作團隊為湖南娛樂頻道演藝事業部,《花兒朵朵》的制作仍屬湖南經視團隊。今年,“湘軍”聲勢卻被手握國際節目模式的公司蓋住了。
《中國好聲音》是浙江衛視和燦星制作合作推出的節目,不同以往的是,燦星制作在合作中占據了主動——這檔節目由燦星制作主導了購買版權、投資和運作,通過《中國好聲音》,燦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業內推廣其品牌,比如主持人的串場字幕以及每篇宣傳稿里都會強調“節目由燦星制作、浙江衛視播出”。廣西衛視的《一聲所愛·大地飛歌》也是由世熙傳媒帶來模式并與電視臺聯合承制的。
一位今年未參與唱歌選秀節目競爭的衛視總監曾表示:從性價比上說,《中國好聲音》8000萬的制作費用收獲了如此大的關注度,性價比不俗。而《激情唱響》也花了5000萬元——這體現出制作團隊的差異。另據廣西衛視總監宋偉林表示,《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的總體投入為3000多萬元。
燦星的實力與其背后強大支撐有關,雖然在《中國好聲音》成功后,浙江衛視、燦星就節目制作、投資概算都措辭謹慎,閉口不談具體分成比例。但多位接近節目組的消息人士透露,燦星與浙江衛視有類似對賭協議,節目收視率越高,燦星獲得的分成比例越高。“收視率超過4之后,燦星能獲得七成收益。”一位消息人士稱。燦星制作宣傳總監陸偉也表示,在《中國好聲音》的制作過程中,燦星主要投入資金和人員,所有的導師和學員也都是與燦星簽訂的協議。
選手爭奪戰
今年的選秀節目不約而同找了同一個賣點——“好聲音”。
《激情唱響》聲稱“尋找中國最好聽的聲音”,《完美聲音》則宣布“尋找中國最動聽的聲音”,而《天籟之聲》的口號是“選出全中國最好聽的聲音”。隨著各大選秀節目的出爐,尋找優秀選手成了比尋找專業評委更棘手的事。
在《聲動亞洲》發布會上,高曉松表示現在電視臺搶選手幾乎要“動武”了,“節目雷同,大家都需要高素質的選手,出現哄搶,有兩家衛視差點打起來。”
于是,此起彼伏的搶選手新聞和退賽爆料成為今夏唱歌選秀節目最常見的“佐料”。
同時,海選成本明顯上揚。《花兒朵朵》總導演馬力介紹,今年其海選范圍就擴大為長沙、成都等九大地面唱區,覆蓋了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的高校唱區,另外還包括三個企業唱區和兩個網絡唱區。《中國紅歌會》今年新增了天津、南京和昆明等城市,基本覆蓋了80%的省會城市。《激情唱響》在第一季原有的沈陽、北京等5個地面唱區外,今年增辟了哈爾濱、南寧等5唱區,招募城市超過40余個。
《中國好聲音》的陸偉毫不諱言地表示,節目組只有10%的選手是完全沒有任何培訓和演出經歷的。也就是說90%的選手是專業歌手或者參加過各種選秀、有著豐富演出經驗和演唱技巧。
地面活動組織遍布全國各地,高額的運作成本和多方資源協調的難度增加,“海選”“搜星”的成本明顯上漲。青海衛視品牌戰略部主任劉朝暉就表示,運營費用不方便透露,但“肯定超過1000萬元”。
相比起來,深圳衛視《The Sing-Off清唱團》雖未參與選手爭搶,但難度更大。工作人員盧小姐表示,“找尋選手時我們是兩方結合,一是通過報名,二是通過業內人士推薦。我們要求參賽選手是一個團隊,這比單個的參賽者更難找。”
《聲動亞洲》依靠經紀公司、演藝公司的推薦,解決了部分選手難題。這與其節目的非草根定位有關,《聲動亞洲》一開始就亮明了選手的專業性,比如代表中國出戰的常石磊,是北京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的原唱,賽前已是業界知名音樂創作人。
營銷推廣及商業開發
今夏各衛視在網絡營銷力度加大。一大突出特點:微博對節目網絡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好聲音》就是微博助推一夜知名的例證。首期節目播出后,微博上各路“大號”的力推狠贊,形成了當日最熱的微博話題。經過一周的微博發酵,第二期節目收視大漲,隨之微博繼續聯動,形成了持續的“好聲音”討論場。
除了微博,新聞和視頻推廣也是常用手段。但是,要做好新聞推廣并非易事,在同類節目集中爆發的情況下,必須要制造出能夠讓大家眼前一亮的話題。
“招商局長參加《天籟之聲》”在新聞人氣排行榜上很長時間位居前列,山東衛視針對該話題“造勢-借勢”的一系列操作很完整。此外,像《中國好聲音》中話題十足的徐海星,《聲動亞洲》中頂著光環出戰的常石磊等,都被節目組在推廣期間進行了大力度的包裝宣傳。
人氣明星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好的主持、評委本身就是話題。《聲動亞洲》抬出了華麗評委陣容,不乏亞洲音樂圈的一哥一姐;《中國好聲音》的四位評委在節目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
但仍有一些細節可以看出其間差異。以同樣來自一線衛視陣營的《中國好聲音》和《聲動亞洲》為例,打開百度搜索,只要輸入拼音zh,搜索頭條就已呈現“中國好聲音”;輸入“聲動亞洲”四個字,搜索聯想先跳出來的是節目某歌手的演唱片段。甚至在某些輸入法中,打出“中國”后面就直接顯示“好聲音”,可見在宣傳推廣上,浙江“好聲音”比上海“聲動”做了更多功課。
有大成功,自然有大風險。劉朝暉稱,不考慮衛視品牌溢價的話,做選秀節目肯定比買電視劇風險高,但伴隨時間的積累和推廣的成熟,其能為衛視頻道帶來的收獲也更大。
據悉,青海衛視主辦的《花兒朵朵》,每年都有約2000萬元的營收遞增。目前,單體欄目營收已逼近億元水平。劉朝暉表示,《花兒朵朵》的全程冠名費已超過千萬級別。
除了廣告收入,選秀的增值收入也不菲。
所謂增值收入,主要包括版權收入、網絡互動營銷收入、藝人經紀收入等。業界人士表示,《美國偶像》之所以辦了過10季依然保有一定人氣,依托的正是完善的產業鏈。“偶像”中,有人捧得格萊美獎,有人出了“雙白金”唱片,“創作和經紀團隊或將成為決定選秀節目價值的新標準”。而在國內,湖南衛視也已通過天娛傳媒簽約選秀藝人,實現收入增值。拿去年《花兒朵朵》第四名選手楊秀措為例,雖然其名字對很多人來說相對陌生,但其大小商演一年下來也可為經紀公司創收上百萬元。
東方衛視也為《聲動亞洲》構想了從聯合播出到商業輸出、從文化傳播到商業開發的系列運作思路,決賽前6名將由唱片公司出合集,為冠軍出單曲的計劃也排上議事日程。
《中國好聲音》的陸偉透露,評委導師、學員都參與了節目利益的共享。導師除了出場費,還可和燦星制作分享后期產業鏈開發的一系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