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觀眾信賴還需要一個過程,加上行業成熟度也與國外有很大距離,要學的東西肯定還很多。”
在北京東五環外一處普通獨院里,記者一行進入正門便看到“其卡通(ITS CARTOON)”的大LOGO,四周是公司員工搞怪的笑臉大頭照。樓上,近百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人正在電腦前各自忙碌著。
這是將于8月10日上映的動畫電影《神秘世界歷險記》制作現場,“這就是影片中啦啦的設計圖。”在二樓導演組辦公室里,美術總監徐斯明指著電腦顯示屏上的黑白圖告訴記者。執行導演丁實則充當了現場解說員,記者按照介紹中三維動畫的制作流程:設計稿——建模——材質——綁定——Layout——動畫——燈光——渲染——特效——后期——出片的大體流程觀摩了一遍現場操作。“只有按照明確的制作流程表,明確的分工,跟著流程安排表走,才能在有限時間和成本內完成項目。”專門負責項目流程進度與協調工作的項目制片總監楊春鴿告訴記者。
“這個項目原來叫《奇異家族》,2005年啟動,當時采用二維無紙化動畫為主、3D輔助的方式。”《神秘世界歷險記》導演王云飛介紹說。王云飛2002年曾任情景動畫喜劇《快樂東西》導演,之前他曾制作過央視開心辭典和天天飲食的欄目flash動畫包裝等,積累了不少經驗。
2005年,影片的首款預告片在網上曝光,樣片在2006年和2007年獲得了日本和法國的兩個大獎。但在這種比較樂觀的情況下,已經完成近1/3制作的項目卻戛然而止。
“主要對故事以及人物形象不太滿意,覺得需要修改和完善的東西還很多。”王云飛指著會客室里擺放的一幅巨大的雨果展示圖說。在這樣一輪又一輪的反復建立、推翻的過程中,兩年時間又過去了。“這時發現很多東西已經沒法完全用二維動畫來呈現了,干脆完全放棄了原有的成片。”2009年,基于《奇異家族》基本人物形象設計的三維動畫《神秘世界歷險記》項目誕生。這時已是一個全新的故事,而且采用全三維技術來呈現。這是王云飛也是其卡通制作的第一部三維動畫電影。
“現在很多好萊塢動畫電影都采用三維技術制作,三維動畫技術相比二維動畫有很多優勢。”但國產三維動畫電影卻面臨著“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的問題——制作水準相對好萊塢的大制作普遍較為粗疏,難以贏得國內觀眾。“贏得觀眾信賴還需要一個過程,加上行業成熟度也與國外有很大距離,要學的東西肯定還很多。”
“好的觀賞效果要依托于軟件以及硬件水平。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經驗,這需要積累。”王云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國外好的電影制作公司,一臺機器會配備價值7萬-8萬元的專業動畫顯卡,而我們只敢用7000元的顯卡,效果上會有明顯的不一樣,圖像的顏色、飽和度、層次感都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而7000元的顯卡,再配上其他相關設備,“這臺機器就要2萬元左右,一個動畫電影劇組最少要上百臺電腦,這是一筆龐大的開支。”昂貴的設備成本是目前很多動漫企業難以承受的。
“在國內,三維動畫制作中的渲染環節基本靠硬件設備來完成,顯卡、內存、CPU等決定計算的快慢,有時因為渲染和制作設備的限制我們只能將原來比較豐富的設計進行減肥,甚至是重新建立更簡單的模型。”王云飛舉例道:“比如電影里需要一座高山,用幾百萬個面來創建這座山,渲染的單幀效果非常漂亮、壯觀,但真正渲染時由于CPU和內存根本帶不動,只能返回上游環節,將‘山’的幾百萬個面修改成幾萬個面,這樣一來,在大銀幕上呈現出的效果肯定會差很多??有些時候問題就是出在硬件設備上,而非設計和創意。”
人才等方面的問題也是一大難題,“在國外,會有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比如一個宏大的場面,里面有上百人的畫面,國外技術人員會單獨開發一個程序來解決,如果解決不了,才返回上游環節修改。但國內目前遇到這種問題,大多是通過減少模型面數、降低貼圖質量等的辦法來解決。”
買高級硬件設備,請國外的團隊來培訓,這固然是縮短國內跟國際技術水平差距的有效辦法,但一切的基礎是資金要充足,而且“我們的人還需要具備很好的學習能力,否則也很難學到人家的技術。”
“正因為技不如人,所以要更加努力。”在王云飛看來,成長過程中經歷一些失敗在所難免。他認為,目前國內很多人都很著急,“我們的技術什么時候才能達到國外那樣的水準?”滿腦子都是這樣的問號,“與其惶惶不安,還不如真真實實做點事。”
“積累”是王云飛在采訪中反復強調的詞,“現在只有那么多的成本,不是資方不給你,而是你還沒到那個份兒上。所以最好就做這么多錢能做的事,用自己的辛苦去彌補一些資金上的不足,先讓觀眾看到你的用心和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