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
白雪公主·1937年
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恐怕是全球最為人們熟知的動畫形象了,這部影片是迪士尼首部、也是最經典的動畫長片,也是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動畫長片。
小鹿斑比·1942年
迪士尼早期代表作,片中斑比母子分離一幕是影史上最著名的悲劇時刻之一,這部影片的催淚氣氛同迪士尼后來的合家歡風格形成鮮明對比。
牧羊姑娘·1980年
《國王與小鳥》改編自安徒生童話《牧羊女和掃煙囪工人》,是法國動畫的經典作品,罕見地融政治寓言與極富風格感的影像于一爐。不畏強權的牧羊姑娘和掃煙囪工人的愛情,也是一代人記憶中的經典。
辛巴·1994年
《獅子王》是上世紀90年代迪士尼經典動畫的頂峰之作,也曾作為當年的進口分賬大片進入中國內地,小獅子王辛巴在中國擁有大批粉絲。
巴斯光年和牛仔伍迪·1995年
《玩具總動員》是影史上首部全電腦制作動畫,在主題、技術、處理等多方面均具有革命性意義,開啟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和三維動畫電影的傳奇。
花木蘭 ·1998年
迪士尼首次改編中國歷史故事。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影片中花木蘭與詼諧木須龍的組合令人印象深刻。
史萊克· 2001年
《怪物史萊克》系列的第二部至今仍保持動畫電影在北美的賣座紀錄。
美麗城三重奏 ·2003年
以四位老太太為主角的《美麗城三重奏》是近年法國動畫巔峰之作,全片張揚的風格洋溢著法式想象力。雖然與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失之交臂,但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它是動畫史上的又一高峰。
尼莫·2003年
《海底總動員》的主角是一對可愛的小丑魚父子,這部動畫片超越了以往CG動畫“以技術掛帥”的階段,回歸到以內容題材的升華和劇情的內在意義為核心的動畫制作模式。充滿想象力的電腦CG與傳統的人性理念相結合,講述了一個感人的親情故事。
瓦力·2008年
《機器人總動員》中瓦力與伊娃的愛情感動了2008年的夏天,呆頭呆腦但富于愛心的瓦力成為動畫史上最被人銘記的角色之一,該片也以其近乎默片的風格獨樹一幟。
阿寶·2008年
《功夫熊貓》是好萊塢對中國文化素材最成功的一次改造,眾多東方元素令影片在中國市場大受歡迎,熊貓阿寶也一躍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動畫形象之一。
卡爾先生·2009年
《飛屋環游記》是罕見的以一位老人為主角的動畫電影,這或許是最偏離皮克斯既定套路的作品,但也是其作品序列中最具人文精神的。影片在延續皮克斯一貫細膩風格的同時,第一次加入其新東家迪士尼擅長的大團圓的溫馨結尾。
丁丁· 2011年
比利時人埃爾熱創作的系列漫畫《丁丁歷險記》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廣受歡迎,斯皮爾伯格以“表演捕捉+CG動畫”的方式將其搬上銀幕后的電影作品保持了原漫畫的獨特形象,為觀眾奉獻上了一部出色的老派動作冒險電影,回歸到80年代那種情節激動人心,故事妙趣橫生的冒險旅程。
【中國】
孫悟空·1964年
時至今日,說到中國動畫電影最有代表性的形象,還是不能不提近半個世紀前的《大鬧天宮》中的美猴王,這部影片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于1961年至1964年歷時四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動畫長片,作為中國動畫片的經典,影響了幾代人,堪稱中國動畫史上的里程碑。
沉香·1999年
《寶蓮燈》是國產動畫電影在學習好萊塢方面最接近市場成功的一次實踐,這部動畫片上映后獲得了巨大成功與好評,是陷入低谷的上世紀90年代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新的起點。
喜羊羊與灰太郎·2010年
內地首個通過電影實現品牌提升的國產動畫形象,這一對永遠的冤家角色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東南亞等地也風靡一時。
【日本】
龍貓·1988年
龍貓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最有觀眾緣的動畫形象,《龍貓》一片也難得地沖破了文化藩籬,受到了東西方觀眾的共同喜愛。
鐵雄·1988年
大友克洋監督并導演的《阿基拉》秉承了他一貫的風格,影片展現了對人類心理、對整個社會的深層次思考,這群未來都市里的鐵血少年極大地影響了科幻動畫電影的創作風潮。
草薙素子·1995年
《攻殼機動隊》是日式硬科幻動畫的又一代表作,押井守憑此片成為成人動畫電影的全球偶像。該片是日本第一部由外國公司(英國Manga娛樂)全資投拍的動畫片,在日本本土和海外都獲得了空前成功。
清太和節子·1998年
《螢火蟲之墓》是吉卜力工作室主將高勛的代表作,片中那對飽受戰亂摧殘而離世的兄妹打動了全球億萬觀眾,具有鮮明的反戰氣質。
千尋·2001年
正是《千與千尋》使得宮崎駿成為大眾文化的經典符